陌陌三季度財報裡的引擎與履帶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關企業聚焦和多元之間有過這樣一個論述:資源集中於單一目標和分散於充分的多元化發展之間的平衡。
後來,阿里創始人馬雲所說的“履帶戰略”和彼得·德魯克“多元與一元”的平衡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元是企業的“引擎”,而多元是企業的“履帶”。“引擎”是主業,它能給企業當下帶來豐沛的利潤。“多元”作為履帶,能夠為企業未來後續發展帶來動力。
目標一元與價值多元是所有生態性企業都要面臨的問題。陌陌三季度財報以及當下的發展很能體現引擎與履帶、當下與未來、一元化與多元化的協同關係。
一
百億俱樂部玩家
12月5日,陌陌在第三季度又交出了一份好看的財報。9個月營收接近百億,細數今天百億營收俱樂部的企業,成長、崛起都有一條相似的主線。它們幾乎都是在從工具型產品逐漸擴張形成平臺生態的企業。
我們可以列出一份百億營收俱樂部的企業,而陌陌在今年四季度結束時,幾乎必然會躋身百億俱樂部。與搜狐、360等PC時代的old money平起平坐,同樣與微博、歡聚時代這些曾經的老大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這份百億營收俱樂部企業中,陌陌2011年才成立,是成立時間最晚,最年輕的企業。
如果說陌陌和其中搜狐、360這些曾經的網際網路巨頭並無太多關聯,那麼它和微博、歡聚時代從產品形態、業務結構以及競爭重合度來看,可能會更具有可比性。
我們在對比陌陌、歡聚時代、微博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淨利潤也可以發現,陌陌同樣不落下風。

如果說微博是社交媒體、歡聚時代是娛樂互動內容平臺,那麼陌陌的產品形態可能就比較複雜了,它更像是社交工具+內容平臺+社交遊戲的混合物,這種產品形態決定了它在的天花板很高,能夠囊括不同人群——其中既有熱愛社交聊天的使用者,又有喜歡觀看直播內容的使用者,還有傾向於社交遊戲的使用者。
所以你可以看到,陌陌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月活也在穩步增長。月活的增長從側面證明了一個問題:陌陌的產品形態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
這在目前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有限的情況下是一種稀缺的優勢。

況且,隨著年齡增長,多達3億人口規模的00後已經逐步登上歷史舞臺。這部分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目前有所佈局的企業並不多,而探探使用者人群與此有著高度重合。
探探目前已經成為95後人群最大的社交平臺,女性使用者平均年齡是22歲,男性則是24歲,且還呈現出日益年輕化的趨勢,這部分人群未來將成為陌陌商業化探索的重要人群。
二
引擎與履帶效應
主引擎帶動當下公司的前進,而“履帶”則是需要隨著主引擎的推動逐漸跟上節奏。不同業務、不同營收重點需要形成矩陣輪流領跑,輪流扛鼎。
陌陌從誕生到現在的發展邏輯一直呈現了引擎與履帶的關係。
2015年開始,陌陌就在從單一社交工具的產品形態轉型直播,這是社交工具的主引擎逐漸在轉型過程中換成了直播內容,直播這根“履帶”在2016年、2017年逐漸被替換成了陌陌的主引擎,讓陌陌迅速完成穩定的商業化探索。
從今年開始,陌陌又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營收結構,通過發力探探和遊戲進一步培育新的履帶。
相比於2017年第三季度中,直播服務、增值業務、移動遊戲和移動營銷的營收佔比為85.4%、7.4%、4.9%和2.3%。2018年第三季度,這四大業務的營收佔比分別為:75.9%、15.7%、0.8%和3.2%。直播業務營收佔比下降的同時,增值服務的營收佔比有較大提升。

增值業務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陌陌虛擬禮物業務的增長,陌陌為提升陌陌使用者的社交體驗而引入了更多付費使用場景,如點點、群組、聊天室等服務。
二是探探商業化探索的結構。三季度陌陌完成對探探營收並表。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陌陌直播服務與增值服務付費使用者去重後總數達1250萬,這其中就包括了探探付費使用者360萬。
隨著95後、00後人群消費潛力的進一步提升,未來探探的商業化探索在陌陌財報中可能會有更多亮眼的體現。實際上,社交電商、社交電影、社交音樂、社交讀書可能都是探探可以嘗試的變現方式。
陌陌三季度財報裡的“引擎”與“履帶”的協同關係,恰恰展現了企業市值管理和業務拓展相匹配的美學。
在二季度財報的評價中我就曾提到,陌陌是一個非常善於控制投資人預期,調整自身發展節奏的一家公司。過高的承諾、過高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傷害。陌陌在開發自身商業價值甚至是產品潛力的時候,始終留有一絲餘地,並沒有竭澤而漁。
企業提速發展並不是難題,砸錢、砸人,往往可以在短期內帶來巨大收益,但是這種成長往往是不可持續性的。這就像在“滯脹”時期通過興修“鐵公雞”帶動資料增長,但是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往往會在後期反噬企業,擾亂企業正常的發展節奏。後期也會導致企業為了磨平財報而動作變形。
陌陌當下引擎和履帶的劃分非常清楚。你在陌陌的故事中更多看到的是控制、控制、再控制,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自身始終處於可控的節奏之中,一點一點釋放出企業的後勁。
三
社交的下個戰場
陌陌未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在於社交戰場的不可確定性。社交戰場今年並不太平。經過3年的平靜期後,社交的戰火似乎再一次被點燃。
5月份有子彈簡訊殺出,社交戰場已經多年由微信統治,但隨著代際更迭、使用者疲勞,新社交產品一直是使用者的癢點。子彈簡訊之所以在短期內積累700餘萬用戶,就是因為戳中了使用者的癢點。
在12月7日,業內透露今日頭條將上線“飛聊”。這款產品不會內嵌在今日頭條APP內將獨立推出。微信前幾號員工已被今日頭條“挖角”。
今日頭條在社交、資訊流、視訊領域的攪局其實也是為陌陌的“引擎”與“履帶”提供了一些思路。今日頭條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資訊流+短視訊。
今日頭條長在內容,短處在社交。如果進入社交戰場,它的意義恐怕並不在於顛覆微信,而是再度造就一個泛娛樂內容平臺。陌陌的產品進化機會實際上就在此處。
微信的統治地位依舊穩固,雖然不能期望陌陌在這個戰場中作出所謂的劃時代社交產品,但是一手抓住社交,一手抓住內容,不管“引擎”與“履帶”的位置如何調換,這終究都是陌陌的核心競爭力。
1964年,傳媒理論大師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即訊息”的觀點。他在《理解媒介》裡,他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都是看門狗,媒介形式是小偷,而媒介內容是一塊美味的肉。
雖然麥克盧漢這個理論被用於強調媒介形式才是最重要的,但實際上,媒介內容這塊“肉“到底好吃不好吃、香不香才是使用者真正關心的。
騰訊微博戰不過新浪微博的核心原因在此,微視戰不過抖音的核心原因也在此。平臺聚集一批優質使用者和優質內容,這才是媒介形態不斷變化過程中的最核心要素。
陌陌之所以能在多年之中保持“引擎”和“履帶”的穩步前行,也正是抓住了這個要點。
----------------------------------------------
作者:深幾度,微訊號:852405518,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介面、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平臺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