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直覺 | 薦文 2018 #49

以下是我在上週讀到的一些好文章和一些有意思的內容,也許你也會喜歡。
ofollow,noindex">《Daniel Kahneman: Your Intuition Is Wrong Unless These 3 Conditions Are Met》
作者:Emily Zulz
有人總覺得自己直覺很對,這事兒很玄乎。《思考,快與慢》的作者丹尼爾 · 卡曼說,直覺是可以訓練的,且需要滿足三個條件:① 事情本身有規律;② 有大量的實踐;③ 有即時反饋。比如夫妻之間的生活是有規律的,雙方相處時間長了,知己知彼,你對另一半是不是要發脾氣的直覺就會相當對(這個例子不是我瞎掰的)。這不有點像機器學習?
《短期記憶與使用者體驗》
譯者:可樂橙
短期記憶的侷限決定了一系列其他的網頁設計準則:響應時間必須足夠快,使用者才不會在等待下一頁載入時忘記自己在做什麼;改變已訪問連結的顏色,使用者就不必記住他們點過哪裡;簡化產品對比,在最初的分類頁面以及特殊的對比介面中,高亮顯示產品的主要區別;如果需要使用者在不同的產品頁面之間來回切換,推測區別,他們就容易迷惑——尤其是不同頁面的資訊以不同方式呈現時;不要使用優惠碼,而是在你的郵件中放入特殊連結,自動把優惠加入到使用者的購物車中。
《做產品的兩種方法 - 從微觀角度和從巨集觀角度》
譯者:光澗實驗室
巨集觀的方法是檢查市場,去尋找有哪些快速增長的市場空間,或等待改進的細分階段。也許是在發展中國家做手機支付功能。也許是中國的社交網路。巨集觀的方法會讓團隊投入在這個最大的機會上。微觀的方法是看看團隊這群人的定位適合做什麼,以及他們對哪些具體的問題有很好的想法。有可能是用一個有趣新穎的照片分享功能來深入一個已經飽和的市場。也許是一個團隊成員希望自己可以在週六晚上使用的應用程式。微觀的方法會讓團隊工作去做他們最有熱情去解決的事情。
《How to Figure Out if Your Product Actually Solves Problems》
作者:katie Cerar
找準真正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這點你我都懂,但是究竟花了多少功夫找準問題呢?怎樣才能找準呢?可不是「讓我們問問使用者這是不是他們需要的吧」這麼簡單。
:bulb: 有意思
○ 亞馬遜貝索斯:「亞馬遜沒有發展壯大到不會倒下的地步。事實上,我預計亞馬遜終有一天會倒下,亞馬遜將會破產。如果你考慮大型公司的發展,你就會發現它們的生命週期只有 30 多年,而不是 100 多年。如果我們開始關注自己,而不是我們的消費者,那麼這就是終結的開始。我們必須儘可能延遲這一天到來。」
○ 美團王慧文:「絕對體驗是有成本的。這個話不只是針對單車業務,而是針對所有業務。做純網際網路業務的企業往往有一個特別大的認知錯誤,他們認為使用者體驗是最重要的。在純網際網路的生意裡,不同使用者體驗對應的成本差很小。但是在美團運營的生意裡面,不同使用者體驗對應的成本差非常大。網際網路公司如果一味抱著使用者體驗思維去做我們這種生意,一定會倒閉。我們當然看重使用者體驗,但是會在合理的成本結構內談合理的使用者體驗。要不然自己倒閉了,還拿什麼去保障使用者體驗呢?」
○ Fabulous 是一款讓你培養日常習慣的健康管理應用。當你設定了某項習慣(比如早起鍛鍊 10 分鐘)後,只要點選勾選完成(不管是不是不小心點到),就不能取消完成了,原因是,「我們想讓您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完成習慣的動作」。乍看起來會讓人失去掌控感,但細心體會一下開發者的理念卻又十分欣賞,畢竟,說好了要培養習慣改變自己,那就認真起來呀!

碎碎念
昨天跟運營同事 N 閒聊使用者反饋 ,他無比感慨有些使用者對手機、App 這些東西真的沒啥概念,別說小白了,簡直是白痴,然後給我講了兩件發生在他北疆老家的趣事:
① N 的鄰居老大哥要買手機,N 就給老大哥介紹了一家自己朋友在上班的手機店,可以友情優惠幾十塊。結果,老大哥買的是 N 朋友店隔壁店的手機,原因是,雖然是一模一樣的手機,而且 N 朋友那兒便宜了幾十塊,但隔壁店銷售員說他們的手機裡有微信!
② N 之前回去做使用者訪談遇到的另一位大哥,本來用的第三方輸入法,不知怎麼地變成了他不認識那種輸入法(其實是切換回原生輸入法了),不會用,結果去手機維修店花了三十塊錢讓人「修」了一下。
之前看到一句話說,生活在一線城市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們,很難深刻體會三四五六線人們(尤其是老一輩人)的網際網路生活狀態。這兩件趣事就是印證。如果你教老一輩怎麼使用一些互動稍微複雜的 App,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之前我教我媽怎麼使用高德地圖,那簡直了……
往期薦文可在這裡 翻閱。
:speech_balloon: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Build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