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質量可達20億噸,然而有兩種星體比它更高
脈衝星指的是宇宙中能發出週期性電磁脈衝訊號的大質量天體,它本身是中子星的一種,體積雖然不大,只有10到30公里的直徑,但它們的自轉速度很快,一秒鐘可以轉好多圈,有的甚至可以高達1000圈,而且其自轉週期十分穩定,磁軸兩極輻射出的電磁波就會週期性掃過地球而被我們的天文儀器檢測到,因此我們才發現了它們。
中子星是一種物質密度非常高的天體,一立方厘米的質量在8000萬噸到20億噸之間,這是由於中子星本身質量大小不同以及表面和核心密度不同的原因,它之所以密度如此之高,是因為它本身實際上就是中子整合的一個巨大原子核,和原子內部原子核的密度基本相等,但是由於質量巨大導致其本身引力場十分強大,所以它的密度甚至更高一些。
中子星都是由大質量恆星經過超新星爆發形成的,原始質量在8到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到了晚年時期,當內部核聚變開始聚合成鐵元素的時候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這個時候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輻射壓無法支撐自身重力,導致星體的核心部分向中間塌陷,對外部的物質也會往裡面坍縮,撞擊的內部的核心上時,又會被反彈出去,因此其核心遭受的重力作用非常巨大,將原子中的電子都壓縮到了原子核的質子中,於是就形成了中子,這時候恆星的中間就形成了中子星,而整個中子星就好像有無數箇中子形成的巨大原子核。
不過中子星並非密度最高的天體,比它更高的還有夸克星和黑洞,夸克星是由於遭受的重力作用更大而導致中子也被壓垮而融合到了一起,這基本可以理解為達到了夸克的級別,一個夸克星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中子,它的密度比中子星還大。
黑洞就更恐怖了,它的引力場連夸克也給壓垮了,達到了一種我們還無法知曉的級別,而且黑洞的物質一般認為會聚集在奇點上,在這裡,物質的密度大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還並不知道。
ofollow,noindex"> 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