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3年內一線買房?我勸你不要定這個目標
朋友上班的公司,行政部門有個“努力”的女領導。
她40歲上下,在上海內環內有兩套房。一套100平的自住,一套80平的出租。她和老公都不是上海本地人。因此,她很為她當下擁有的一切驕傲。
私企流動性大,他們團隊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人離職,也會有新員工加入。一有人離職,女領導就要給大家講一遍自己的奮鬥史,說自己在上海待了18年,剛來的時候坐公交車都覺得貴,什麼都不想就是咬牙堅持奮鬥,不也有房有車有孩子。工作中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離職的,也必成不了大事。
一有新人加入,女領導更要炫耀一遍奮鬥史。你們看,我只身闖上海,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有今天內環內的生活。你們年輕,跟著我好好幹,什麼都會有的。
朋友撇撇嘴:“她的兩套房,分別是來上海的第1年和第3年買的,均價5000多,首付老公家裡出的,還貸老公還。畢竟,她當年確實坐公交都嫌貴,現在月收入也就2萬啊,看看房價…”
但她這招還是管用的。團隊裡剛從學校裡畢業的小朋友們,都在她一遍遍講述奮鬥史的過程中,投去了星星眼。她們住著合租的出租屋,領著極低的工資,付出低水平重複的勞動,在女領導“你們只要努力,就能跟我一樣成功”的感召下,任勞任怨。
上個月,這女領導團隊的一個95年小姑娘談了個美好的戀愛,生生被這領導的3次談話勸分手了。她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跟這個小姑娘講男孩肯定愛的你年輕貌美,這種廉價的愛情我們不要,要靠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城市贏得別人的尊重。
其實,她根本對這個男孩子做什麼長什麼樣都一無所知啊。真相是她怕小姑娘談戀愛分心,而小姑娘所在的這個崗位是極難招人的。這小姑娘工作積極、隨叫隨到,真是基層員工界的槓把子了。而她不提的是,自己22歲那年一來上海就迅速談了戀愛、結了婚、有了房…
我並不否認努力的意義。我自己就是個非常努力的人。
一個人想獲得更大的選擇權,想過上夢想的生活,結果會受很多因素影響。投胎我們控制不了,運勢我們控制不了,但努力,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可以主動選擇做好的一個因素。正確姿勢的努力,一定會為這個結果的呈現加分。
但如果刻意誇大努力的作用,去給別人洗腦,不是“蠢”,就是“壞”了。蠢是自己竟然也相信了那些外力的助推都幾乎0功效,完全是自己促成的這美好結局。
壞是明知道事情的真相併不是如此,卻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隱藏掉自己“成功”的一些必要資訊,用“努力”的道德正確,干擾別人的人生決策。
我們每個人因各自所處的環境不同、學識不同、認知不同、財富不同,都是有人生每個階段的個人能力邊界的。
比如我現在突發奇想說我想練習馬拉松,但是我是一個在學校的時候,800米都跑不完的人。大學被長跑高手同學拖著跑完了一次,接著就發高燒。我即使用正確的方法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年後能跑完個半馬,我想已經是人生奇蹟了,這就是我這一年在跑步這件事上的邊界。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討論:是說貧困山村畢業的大學生,家裡幫不上一點忙,自己賺錢了還需要給家裡一些貼補。現在想留在一線城市努力奮鬥,並在幾年內買房定居,怎樣才可能?
很多在一線買了房的人,在問題下給他加油打氣。告訴他你一定行的,先給自己定個3年5年買房目標!然後講述自己的奮鬥史,或者身邊人的奮鬥史,如何從貧困的家庭走出來,白手起家迅速在這個城市立足。真是看得人心潮澎湃。
但是,倖存者偏差瞭解一下。擁有同樣奮鬥史、付出同樣努力卻鎩羽而歸的人,大多不會在這個討論下寫人生感悟。
我是剛好趕上這輪房價暴漲的一線買房族。我身邊如我一樣,碩士畢業3年內在一線城市買房的朋友,沒有一個沒要家裡1分錢贊助,多多少少都是貼補了些的。
貼補多的,買學區,買大戶型;貼補少的,買差地段的小戶型、迷你戶型。更有甚者,夫妻倆人985碩士畢業,一線城市CBD工作,父母付首付,父母還貸款。
我也很想立白手起家的逆襲人設,我和率哥真的已經很努力了,但也真的在買房這件事上,拉了家人不算多卻如雪中送炭般的贊助。我們是家裡能補貼的很少的那類,我們2015年的第一次購房:北京30平的大開間。
所以,回到上面討論的問題:如果家裡幫不上一點忙,想留在一線,那就不要立什麼3年5年內買房的Flag。不是說這個目標一定不可能實現,但是這個不合理的目標,一定會影響你的眼界、你的選擇,甚至傷害你的長期職業發展。
因為,你所有的選擇標準:都變成了是否能賺快錢達成目標。要知道,很多起薪、職位都不起眼的工作,前面是寬闊的賽道。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你必不會選擇它們。
而如果你沒有成為少部分幸運兒,完成這個暴富買房的目標,必然會信心受挫,甚至懷疑自己,懷疑努力的意義。
我身邊很多從小地方走到一線的人。他們白手起家,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如今也在這個城市成家立業,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們中有我的親朋好友、有我的前領導前同事、有我偶然機會認識的“陌生人”。
無論賺錢,還是職業發展,都是長跑。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努力,不斷提升認知拓展能力邊界,在一個較長的人生週期裡,定會有不錯的發展。
如果幾年內買房這件事對題主特別重要,覺得是必須完成的重點,那不如退而求其次。很多二、三線城市,這些年也發展得很好,買房的門檻也低很多。
正確的努力,不是蒙著雙眼大口喝雞湯喊我能行,而是看清自己的邊界後,做出理性的方向選擇,進而為自己的長期目標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