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嗎?換上“京東大腦”如何?
從“京東金融”升級到“京東數字科技”,從市場宣傳的角度,我始終覺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原因在於,京東金融所傳遞資訊更加清晰,與電商的銜接也更加順暢;相比,京東數字科技顯得很模糊,不知道能夠和什麼建立連結。
但是這種升級其實也傳遞出一個明確的資訊:京東金融對自己的自我認知:京東金融的核心不是支付、眾籌、保險、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而是其背後的科技水平和實力。
這種實力可以輸出到金融行業,同樣的也可以輸出到城市、農牧、鉬媒等傳統行業,這也就有了京東數字科技,下轄京東金融、京東農牧、京東少東家、京東鉬媒等品牌。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是京東放棄了金融,而是京東向更多行業拓展,對外輸出京東的核心技術能力,所謂“京東大腦”。
說到大腦,機器貓中的大雄顯然沒有辦法和學霸“出木杉”同學相比,在機器貓的幫助下,兩個人進行了呼喚。讓大熊感到驚喜的是:原來不會做的作業,全部有了答案,但是漸漸的,通過使用這個顆“聰明的大腦”,大雄意識到了,需要自己努力。這就聰明大腦的威力。
但是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即使擁有了聰明的“京東大腦”,可以領悟些什麼呢?恐怕這是一個疑問。
“京東不懂傳統行業,傳統行業不懂京東。”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迴避的事實。接下來,這就需要京東數字科技發揮作用。
在去年的JDD全球探索者大會上,我第一次聽到了“豬臉識別”,科技大賽的一個題目。隨後,京東數字科技將這個技術應用到了“養殖場”。
“開始的時候,我們遭到了養豬場人員的嘲笑。這讓我們意識到技術應用的距離。為此,我們下決心深入行業,深入瞭解行業的痛點和難點。不做‘浮冰’,深挖探索數字科技場景。”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說。
“從成立的第一天起,與資料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他說。
的確如此。對於政府、傳統行業來說,京東數字科技最具有價值的並不是京東商城的客戶資料,而是應用這些資料,創新業務應用的技術和方法。
將這些技術和方法,傳遞給政府、行業,這就是京東數字科技的責任和使命。
“與數字科技攜手共進的五年裡,京東金融從來沒有想著去顛覆誰,去搶誰的生意,未來的京東數字科技,更不會去打造封閉生態。”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說。
與京東數字科技這一新品牌共同釋出的,還有新的Logo:JDD,其中,JD就是京東,這是京東數字科技的基因和母體。第二個D,第一層意思是指Digits,即數字化;第二層意思是Discovery,意為探索和拓展邊界;第三層意思是Doers,代表篤定之心帶來的行動力,和更多的實幹家。
需要關注的是:京東數字科技並沒有停留在方向和定位上,而是在數字城市、數字農牧、數字營銷等領域,“京東大腦”都有了具體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
以城市作業系統為核心的京東城市計算平臺為例,主要解決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四大核心難題:利用時空資料模型去解決資料結構化和標準化的問題,讓海量多維資料變得可應用,能夠彼此“對話”;將所掌握的時空資料AI演算法進行模組化、積木式輸出;利用開放式架構,相容城市管理部門以及其他智慧城市服務商共同開發使用,包括雲端計算公司、智慧硬體公司、解決方案提供商等等,實現生態的共建;利用特定的閘道器技術,利用基於使用者隱私保護的聯合建模機制和多源資料融合演算法,去解決隱私保護的問題。
一句話,充分發揮京東在AI、IoT、SaaS、以及數字營銷的實力。這個目標能夠實現嗎?
【本文版權歸儲存線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新增儲存線上微信公眾號(微訊號:doitmedia)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