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未來靠服務業?大摩如是說
編者按:本文來自“ ofollow,noindex">華盛學院 ”,作者Bluesea Research。36氪經授權轉載。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分析師凱蒂•休伯蒂最近釋出了蘋果的一項深度研究報告,認為到2023年蘋果服務部門的收入將會超過1000億美元,並且將會成為公司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重要業務部門。本文帶您解析一下大摩的分析報告。
根據蘋果管理層的規劃,到2020年底,服務收入在2016年基礎上翻一番。蘋果很有可能比預期更早實現這一目標。然後,管理層有可能再宣佈在3至4年內將服務收入翻倍至逾1,000億美元。大摩分析師認為蘋果服務收入將會大幅增長,貢獻更多的毛利潤,而管理層最近關於停止公佈產品銷量資料的決定實際上有助於讓投資者更加關注蘋果的服務收入。當然,在服務領域,蘋果面臨著若干挑戰。
1000億服務收入
蘋果管理層已經明確表示,他們認為公司的未來完全依賴於服務部門。目前,服務業僅佔總收入的14%。隨著蘋果將更多資源轉向流媒體內容和新服務,這一領域的收入份額將會顯著上升。
報告顯示,隨著服務業在增量利潤中佔據更大份額,未來幾年的利潤走勢會更好。從下圖中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8年,蘋果的增量利潤出現了大幅波動。然而,從2019年開始,利潤增長變得更加穩定。這一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服務業。據估計,該行業2018年的毛利潤增量僅為0.63美元,但到2022年,每股收益增量將達到1.72美元。
儘管iPhone部門的銷量和收入增長依然重要,但是隨著服務收入份額的增加,服務中的各個垂直領域收入增長將變得更加重要。在上次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管理層也提到,他們將報告服務部門不同垂直領域的成本和利潤率。
資料來源:摩根士丹利,華盛證券
使用者增長
我們知道,蘋果的銷量已經停滯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該公司的整體使用者基礎仍在以健康的速度增長。蒂姆•庫克在財報中提到,公司在iPhone正在使用的數量(Installed Base)上仍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最近的CIRP報告顯示美國的iPhone在用數量從去年同期的不足1.6億增長到1.8億。這個資料可以測量正在使用的所有iPhone數量,從整體上看是一直增長的,也間接說明了蘋果龐大的二手市場。這個龐大的基數無疑是發展服務業務的良好基礎。
資料來源:CIRP,華盛證券
挑戰
服務業的增長並非沒有挑戰。蘋果瞄準的一些垂直市場,比如音樂,在很大程度上與平臺無關。這意味著,在這些服務中,也很難利用公司的品牌資產來獲取溢價。
最好的例子就是蘋果音樂。蘋果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使用者使用其音樂服務,但Spotify卻顯示出了強大的挑戰。這兩種服務的價格完全相同。即使蘋果在使用者總數上佔了上風,它也不太可能比競爭對手獲得更高的溢價,否則,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轉到Spotify。據《華爾街日報》估計,Apple Music的毛利率為15%,而Spotify的毛利率為26%。
蘋果還將在雲服務領域面臨來自谷歌的挑戰。在中國,蘋果面臨著來自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挑戰。這兩大巨頭都創造了巨大的生態系統,客戶幾乎可以得到他們需要的任何服務。可以從從Apple Pay在中國的糟糕增長中看到了這一點。為了方便顧客,蘋果已經開始在零售店接受阿里巴巴的支付寶。
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新興經濟體,阿里巴巴及其投資的公司在數字服務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增長。而目前蘋果瞄準這些地區還只是為了增加其目標客戶群。
總結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報告及蘋果管理層的規劃,服務業務將會在蘋果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有望獲得強勁的增長。同時,由於很多服務需要與龍頭公司進行競爭,蘋果的服務業務發展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投資者可以留意公司服務業務收入和利潤率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