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人,我支援谷歌的蜻蜓專案

編者按:作者管策曾任 TechCrunch 中國聯合主編。
最近矽谷有一件和中國有關的事情引發了巨大爭議,爭議雙方分別是谷歌以及谷歌員工,首個報道斯諾登事件的記者創辦的獨立網媒 The Intercept 報道了 ofollow,noindex">谷歌正在開發一款支援中國審查的搜尋工具 ,代號為「蜻蜓」。公司隨後正式該專案的存在,然後引起了軒然大波。谷歌員工代表上週釋出了一封公開信《 We are Google employees, Google must drop DragonFly 》(我們是谷歌員工,谷歌必須放棄蜻蜓專案),內部據說有員工辭職以示抗議。但就我所知,來自事件主體中國的聲音卻幾乎沒有。我無法代表中國,但作為一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我熱切盼望谷歌能重回中國,不管是以任何方式。
首先,我們都無法否認我們現在處於資訊時代,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資訊在我們這個時代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資訊是如此重要,而在海量資訊中找到有價值的資訊對於人們來說同樣重要,谷歌如今的市值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 2010 年穀歌退出中國之後,谷歌徹底被防火牆拒之門外,而百度佔據了中國搜尋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此後,精通技術又會使用 VPN 的人依然會使用用谷歌,對技術熟悉但無法使用 VPN 的人會用必應和其他搜尋引擎,剩下的絕大部分人只知道用百度,也就成為了無法選擇的一群人。
這樣的人有多少呢?理論上約 5 億 5161 萬 5600 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中國網民達到 8.02 億;根據 statcounter 的資料,2018 年 6 月百度的市場份額為 68.78%)。

中國搜尋引擎市場份額 201001 至 201810
這 551615600 人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不知道如何發聲,也不知道還有人在為關乎他們利益的事情進行爭論。對技術的不瞭解不應該成為他們無法選擇的理由。他們理應有另一個選項,像世界上其他普通人一樣。
百度的商業模式是競價排名廣告臭名昭著。這些年來,因為這些廣告,很多人受騙上當、損失金錢,一小部分人健康受損,還有極小部分人死亡。
如果谷歌在中國,或許那個名叫魏則西的年輕人不會因為通過 百度搜索到的虛假醫學廣告 而死亡;如果谷歌在中國,其他許多人也不會因為通過 百度搜索到的虛假醫學廣告 而健康受損,長期承受痛苦;如果谷歌在中國,很大一批人也不會因為通過 百度搜索到的虛假廣告 被騙而 痛苦不堪 ,這些錢也許是他們孩子一年的上學費用,也許是他們親人的救命錢,也許是他們辛苦幾個月才賺到的血汗錢。
在哈佛大學的公開課《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裡,邁克·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教授在第一節課開始時就提了一個問題,假設你是一位電車司機,車子在高速行駛中,這時你突然發現前面有五個工人在幹活,你想剎車,卻發現剎車失靈了,車離那些工人越來越近,他們好像沒有聽到一樣,這時你發現有一條岔道,岔道上只有一名工人在做事,這時方向盤依然可以工作,請問你是選擇轉動方向盤還是不轉?
《 我們是谷歌員工,谷歌必須放棄蜻蜓專案 》認為,邊緣人群會因為谷歌蜻蜓專案重返中國而受損,但事實上,他們的選擇比這 551615600 人多得多,他們對技術對社交媒體更精通,還有這麼多矽谷高科技人士幫助他們。在蜻蜓專案推出後,如果他們覺得使用谷歌不安全,他們總是有其他更多選擇,比如 DuckDuckGo。
但這 551615600 人沒有。
所以,你的選擇呢?該如何做是好?
IMAGE BY Alexander Tessmer / EyeEm UNDER Getty Image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