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資本面紗,百億收購股價卻連續跌停
這些天,君臨被一支奇詭畫風的股票所吸引。
沙鋼股份(002075) 。
從2015年6月25日起至2018年11月15日,沙鋼有668個交易日處在停牌狀態(如果算自然天數,則是有1086天處在停牌狀態)。
僅次於已經披星戴帽的 *ST新億 (788天)和 *ST華澤 (682天),甩開第四名 信威集團 118個交易日。
其實沙鋼中間有過一次復牌,如果從他上次停牌的日期2016年9月19日開始計算,他的停牌天數同樣排第三,為526個交易日。
僅以微弱的劣勢排在同為531個交易日的*ST新億和深深房A後面。

期間深交所還專門發過關注函,沙鋼至今都沒有回覆。
就是這麼一個鐵骨錚錚的釘子戶,突然在2018年11月16日復牌了。
復牌原因是11月6日證監會發布了第34號公告《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這份公告被稱為史上最嚴停復牌制度。
A股上市公司停牌的問題早已讓人髮指,很多公司有事沒事就停牌,一停就沒完沒了。
正如著名智利詩人聶魯達曾說過的一句詩:我上市是寂靜的,彷彿我消失了一樣。

2017年7月的時候,MSCI明晟就針對A股停牌的問題作出過規定:入選指數的公司停牌超過50天就會被剔除,而且至少12個月內不會再重新納入。
此次證監會的公告一出,大家都拍手稱快。
作為A股停牌界的一枚“鋼釘”,沙鋼股份倒也很積極響應上頭的號召,積(bei)極(po)復牌(沙鋼是非常懂政治的企業)。
然後就給久違了的股民們送來了幾個跌停。
也許是覺得這樣對不住投資者,沙鋼的監事第一個站了出來,在2018年11月22日,也就是感恩節,幾乎在當天的最高價怒增100股!
100股啊!滿滿一手啊!
然後股票再次跌停,第二天又跌了9%,接下來又是接連暴跌。
市場呵呵然。

股價凌厲的下跌,加上高管風騷的操作,都讓人差點忘了沙鋼股份目前正在運作中國IDC行業最大的收購事件——
以237.83億元收購世界第三大IDC服務商 英國Global Switch公司 51%的股權,這也是他長期停牌的主要原因。
1
沙鋼股份是沙鋼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
沙鋼集團是世界500強、國內第一大民營鋼鐵公司、國內第三大鋼鐵公司,甚至一度是國內第二大民營公司,頭銜多的不得了,地位顯赫。
其控制人沈文榮家族一直是各類富豪排行榜的常客。

沙鋼集團在金融領域也廣泛佈局,新財富雜誌梳理的中國民營金融二十八大系族中沙鋼系位列第七。

沙鋼系金融架構
我的鋼鐵網資料顯示,2017年沙鋼集團利潤總額192億,位列全國鋼鐵行業第一,碾壓巨無霸寶武集團。

此外沈文榮目前還是 *ST撫順 的控股股東 東北特鋼 的第一大股東。
有這樣實力雄厚的“好爸爸”,沙鋼股份怎麼就成了停牌釘子戶了呢?
而且一個賣鋼鐵的為啥要跨界玩高科技呢?未來前景又如何呢?
2
沙鋼股份是沙鋼集團旗下特鋼板塊的運營主體,其體量只佔沙鋼集團很小的一部分。
2017年沙鋼集團鍊鋼3835萬噸、收入2200億元、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淨利潤)192億元;
2017年沙鋼股份鍊鋼321.05萬噸、收入124.14億元、利潤總額18.97億元;
沙鋼股份的鍊鋼量、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大約相當於沙鋼集團的1/12、1/18、1/10。
他原本是2006年沙鋼集團收購的江蘇 淮鋼特鋼 。
2011年,沙鋼集團和上市公司 高新張銅 進行資產重組,沙鋼集團將淮鋼特鋼置入高新張銅,同時置出上市公司原有的業務,高新張銅從此改名沙鋼股份。
換句話說,沙鋼集團旗下的淮鋼特鋼實現了借殼上市。
雖然沙鋼股份是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但我們卻不能孤立地分析沙鋼股份。
縱然其主體淮鋼特鋼是沙鋼中途收購的公司,但是經過十幾年的融合,淮鋼特鋼早已滿身都是沙鋼,或者說沈文榮的深刻烙印。
沈文榮是整個沙鋼集團的實控人。這個身材魁梧、性格強悍的蘇南人,被叫做“鋼鐵沙皇”。
在沙鋼有個電視臺,這個電視臺經常會像新聞聯播一樣報道這位“沙皇”的工作。

沈文榮1946年出生在蘇州沙洲縣(張家港市的前身)一個窮困的村莊,幼年亡父,兄弟姐妹眾多,自小就肩負家庭重擔。
少年沈文榮唯一的樂趣是聽三叔講工廠的故事。
1968年,中專畢業的沈文榮如願成為沙洲縣錦豐軋花剝絨廠的一名鉗工。憑藉勤奮努力,1974年,28歲的沈文榮成了副廠長。
那時還是計劃經濟,鋼鐵都是國家統配,整個沙洲縣每年只有400噸配額,根本不夠用,作為沙洲縣最大縣辦企業的錦豐軋花剝絨廠甚至連螺絲釘都缺。
沙洲縣政府鼓勵該廠成立鋼鐵廠。
1975年,廠長張耀生拼湊45萬買了些二手裝置,把廠裡的一個車間改造成軋鋼車間,成立了沙洲縣軋鋼廠。
這就是沙鋼的前身,當地人稱該廠為沙鋼廠,這是沙鋼名稱的由來。
深受廠長器重的沈文榮成為沙鋼廠負責人。
鋼鐵似乎是沈文榮命中註定的東西。
他讀小學的時候遇上中國“大鍊鋼鐵”、“趕英超美”的特殊時代,二十年後又帶著20多個工人想辦法鍊鋼,而且依舊是該有的都沒有,該會的全不會。
但沈文榮還是克服種種困難,在1976年試煉出了第一批鋼材。
到1983年,沙鋼廠產量接近1萬噸,品種也有接近10種。
不過那時候蘇南地區和沙鋼廠類似的小廠數不勝數,更何況在它周圍大廠林立。
且不說100公里之外的中國鋼鐵龍頭 上海寶鋼(600019) ,同處蘇南的 蘇鋼、南鋼(600282)、錫鋼 ,以及周邊的 安徽馬鋼(600808) ,隨便一個都是他當時跳起來都打不到腳踝的巨頭。
沙鋼是怎麼發達的呢?
還是在1983年,沙鋼廠獨立出來,沈文榮成為副廠長,次年又成為廠長。他明白沙鋼廠要活下去必須有自己的特色。
沈文榮發現當時國內興起造房子的熱潮,但缺少優質窗框鋼,大廠看不上,小廠又做不好,全國能做這個東西的只有上海 新滬鋼廠 和大連 第二軋鋼廠。
於是1985年沈文榮決定主攻窗框鋼。
憑藉價廉質優,它的窗框鋼很快打響了名氣。到1988年,沙鋼的窗框鋼全國市佔率高達60%,賬面資金1個億。
泥腿子出身、中專畢業的沈文榮不僅帶領沙鋼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他還有著常人所不具備的大格局和危機意識。
就在很多人都吹捧他的時候,他充滿擔憂,因為他發現鋁合金窗框和塑鋼窗開始流行。
他趕緊跑到英國鋼廠考察了一番,希望開拓一下思路,結果受到極大的震撼,和人家比,自己簡直就是土鱉。

他下定決心要買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裝置。
恰在1988年底,傳奇企業家曹光彪旗下的 香港永新 要從英國比茲頓鋼廠引進一套二手的螺紋鋼一體化生產線。
這種裝置是當時全球頂尖的超高功率電爐鍊鋼、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線,國內大廠都玩不起,沈文榮卻聯絡永新要買下來。
這裡要解釋一下短流程,與之對應的是長流程,是鍊鋼的兩種工藝。通俗一點講,短流程是指用廢鋼鍊鋼,長流程是指用鐵礦石鍊鋼。
引進這套裝置要3000萬美元,沙鋼搭上家底都不夠。從地方政府到廠裡員工都強烈反對。
螺紋鋼對於基建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當時中國大基建尚未進入高潮,前途未卜,更何況還要先搭上一切引進一套國內沒人會用的裝置。
但沙皇就是沙皇,他做出的決定誰都改不了。
沈文榮在此後的人生中做過上百次重大決斷,但無論後來的決斷所涉及的資金規模有多大,都不及這次決斷來的艱難,他做好一切歸零的準備。
幸運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深入,大基建神準地從沙鋼螺紋鋼生產線搭好的時候開始進入高潮。
累計3億的投資,不到三年全部回本。
再後來,沙鋼進行了改制,也成立了沙鋼集團,不變的是沈文榮一次次在技術和裝置上的豪賭,這種魄力讓眾多國資鋼鐵巨頭都汗顏。
最大的一次技術和裝置引進是收購德國霍施鋼廠。
從2001年開始,先後用了4年、累計投入200億把德國工業巨頭、世界鋼鐵大王蒂森克虜伯旗下霍施鋼廠(也叫鳳凰工廠)搬到長江邊上的沙鋼工業園。
這次搬遷被稱為 “歐洲戰後歷史上最大的工業搬遷”。
搬遷過來的鋼廠擁有年產量650萬噸的先進長流程生產線,不僅讓沙鋼從一箇中小規模的廠子,一躍成為年產量千萬噸級別的大廠。
也讓沙鋼成為國內個別能生產高階汽車用板材的鋼廠之一。
在技術和裝置上的多次鉅額投入,讓沙鋼作為民營企業始終引領國內鋼廠的技術潮流。
這讓沙鋼的產品質量始終也保持優勢。
2015年迪拜向全球招標螺紋鋼,要求到岸時不能生鏽。中國僅有沙鋼中標,而每噸螺紋鋼的售價曾一度高達1200美金,同期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價格每噸約2400元人民幣。
3
光看對技術和裝置的投入,沈文榮非常豪氣,但沈文榮的摳門也是出了名的。
他在每次交易之前都是千算萬算,得出最省錢的方案之後才下手,他花200億做成的事,別人可能要花500億。
即便成了百億富豪,依舊事必躬親,不要祕書,簡衣素食,坐飛機也是經濟艙。
沙鋼的薪水一直不算高,這是被人詬病的,另外,沙鋼股份在沈文榮接手後長期不分紅,僅在今年9月象徵性地分了一次,這還是在交易所發了問詢函之後。
但從經營的角度看,成本控制和超高效率是他從國企當道的鋼鐵行業中突圍的法寶之一。沙鋼的人均產鋼量和人均創利一直遙遙領先。
我們做個非常傷人的對比。
國內最大的鋼鐵集團 寶武集團 2017年人均鍊鋼369.44噸、人均創收226.27萬、人均創利8.06萬。
同期,沙鋼股份人均鍊鋼739.92噸、人均創收286.1萬元、人均創利43.72萬元。
沙鋼的成功還與沈文榮的政策敏感度有關。沈文榮中途擔任過張家港市委副書記,所以他能從政策中嗅出機會。
2005年7月國家釋出《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鼓勵通過併購聯合、參股合作等多種形式,推進資產重組。
沈文榮知道機會來了。
當時沙鋼已經是千萬噸級別的大廠,張家港也沒有地給他規劃新的廠區了,但有個印度人讓他有了參照系。
這個人叫拉克希米·米塔爾。
從2000開始,米塔爾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把自己打造成了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這一切也都是從小工廠起步的。
這件事讓他意識到,收購才能進一步擴張。
2006年,沙鋼先後併購重組了江蘇淮鋼特鋼、江蘇 鑫瑞特鋼 、河南安陽 永興鋼鐵、江蘇永鋼 。又參與國內外資源基地建設,進入到上游的焦炭和鐵礦石行業。
淮鋼特鋼終於出場了。
淮鋼特鋼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創立於1970年,本是地方國企。
2000年初,在江蘇省政府的撮合下成為南鋼集團的子公司。然而在2002年,淮鋼特鋼又通過資本運作成了民營企業。
雖然所有權幾經波折,但不影響淮鋼特鋼的實力,一直是蘇北最大的鋼鐵廠,也曾是國內排名第二的特鋼鋼廠。
當時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米塔爾、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以及香港的霍英東和中信泰富,都對淮鋼特鋼垂涎三尺。
特別是中信泰富,當時已經將國內最大的特鋼廠無錫興澄特鋼收入囊中,他想拿下淮鋼特鋼,進而控制國內特鋼市場。
而寶鋼甚至把收購方案都上報到了國資委。
但這些企業沒想到沈文榮和淮鋼特鋼的董事長何達平早已惺惺相惜,他們都崇尚嚴格治廠,有很多次何達平甚至主動提出把淮鋼特鋼併到沙鋼集團。
最終沙鋼集團收購了淮鋼特鋼。
淮鋼特鋼規模遠不及沙鋼,但它的主營產品是利潤率更高的特鋼,對沙鋼是個很好的補充。
鋼,分為特鋼與普鋼。
特鋼是機械、汽車、軍工、化工、家電、船舶、交通、鐵路以及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大部分行業用的最主要鋼類。特鋼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否成為鋼鐵強國的重要標誌。
沈文榮對淮鋼特鋼進行了一番改造,給後者印上了自己的標籤,也讓後者成為旗下非常優質的資產。
後來正是淮鋼特鋼幫助沙鋼實現了登陸資本市場。
沙鋼一直在生意上所向披靡,但是無奈的是從1994年開始,始終與A股無緣。
有幾次上頭都是直接讓他給國資鋼鐵企業讓路。
強悍如沈文榮,面對這種情況也無計可施。
後來終於在2010年等到了機會,同在張家港的上市公司高新張銅混得很慘,被暫停上市,沙鋼集團抓住機會與高新張銅進行了重組,將淮鋼特鋼推向了A股。
但淮鋼特鋼上市的時機並不是很好,收入和淨利潤從那年開始一直下滑。

資料來源:Choice,君臨研究院
這是鋼鐵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的,大家過的都不太好
我們隨機選擇了幾家鋼鐵公司,可以看出它們的收入走勢總體一致。

資料來源:Choice,君臨研究院
不過他們的淨利潤呈現出了較大差異。

資料來源:Choice,君臨研究院
沙鋼股份屬於相對穩健的一個。
前幾年鋼鐵行業90%企業都虧損的時候,他也虧損過,但虧損的額度非常有限。
再看看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走勢,我們也能知道那幾年鋼鐵企業有多慘。

從2011年2月到2015年12月的這4年,螺紋鋼從每噸5000多人民幣狂跌到每噸1600多人民幣,真是比白菜還便宜。
多個期貨大佬爆倉、多家鋼鐵公司倒閉。
沈文榮比所有人都更加清楚產能過剩的危害。
他明白,當初之所以英國的比茲頓鋼廠和德國的蒂森克虜伯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賣裝置和廠房給他,原因就是那時候英國和德國都產能過剩。
而如今,兩個國家的產能過剩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很可能在未來的20年內也無法解決,將來會有很多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
山西 海鑫鋼鐵 的倒閉就是一個典型。
作為農民出身的企業家,縱然他有過擴張的野性、縱然他在購買裝置的時候一擲千金,但是做生意他還是傾向於迴歸最根本的狀態,這種思想和“老乾媽“陶碧華很相似。
所以有很多年沙鋼沒有進行擴張,而是專注於做好產品、降低負債、增加流動性。
目前A股有36家鋼鐵企業,2018年三季度,沙鋼股份的資產負債率30.5%,在整個鋼鐵板塊排在倒數第四,低於整個板塊平均的54.24%;
流動比率1.98,排在第6,低於板塊平均的0.78;
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回款,沙鋼股份的應收賬款絕對值一直處在整個板塊的倒數,最新一期財報顯示僅有3500萬的應收賬款,對於營收在百億以上的鋼鐵企業而言非常不容易;
與此同時,毛利率和淨利率都排在第4,分別是24.34%、17.48%,均高於行業平均值15.61%、7.68%。
4
除了產能過剩,還有個問題讓沈文榮倍感壓力,就是中國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沙鋼不止一次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
沈文榮決定闖出一條新路。
第一步是引入新的股東。
2015年2月,沙鋼股份釋出公告,控股股東沙鋼集團把沙鋼股份55.12%的股份轉讓給了李非文、李強、燕衛民等9個人。
協議價為每股5.29元,當時沙鋼股份股價為4.54元,交易總價46億元。沙鋼集團的股份降至19.88%。
這9個人,個個來頭不小,而且和沙鋼有著極為複雜的關係,足以寫一部懸疑小說。
而且最新公告顯示,李強、李非文、燕衛民目前分別欠沙鋼集團股權轉讓款 3.29 億元、5.00 億元、1.43 億元。
有點股份白給的意思,當然也是有求於人。
這9個人中,有多人屬於科技圈,特別是李強。
李強原是山東省樂陵市稅務局科員、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科長。後下海經商,2001年創立 創博國際 ,該公司2011年登陸納斯達克,但一年半後就私有化退市。
創博國際旗的子公司 德利迅達 屬於IDC企業,在此後沙鋼股份的重組中成為特殊的一環。
就在沙鋼集團甩賣沙鋼股份股權的3個月後,國家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善於捕捉政策導向的沈文榮大為高興。
於是沙鋼一方面對工廠進行技改,一方面將產品往《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提及的重點產業上靠,同時更加堅定地進軍高科技。
2015年6月,在股災剛剛到來的時候,沙鋼股份幾乎在最高點停牌,停牌的原因是收購一個新能源汽車的專案。
但是最終這筆持續了7個月的交易因為各方利益談不攏被終止。
沙鋼股份在2016年1月復牌,補跌加利空,10個交易日內出現9個跌停,股民哭乾眼淚。
2016年9月,沙鋼股份再次停牌,這次是要進軍IDC行業。
也正是從那時起,沙鋼股份開始了2年零2個月的停牌“生涯”。
停牌的目的是為了收購 蘇州卿峰 100%的股權,後者持有英國IDC巨頭 Global Switch 51%股權。
其實這筆交易從2015年底就已經開始運作了,至今仍未完成,可想而知其複雜程度。
對於這個曠日持久的收購,君臨閱讀了大量資料,發現竟沒有人能講清楚。
媒體報道大多片面,而且多處細節與公司公告矛盾,甚至沙鋼股份自己的公告也有矛盾之處。
經過梳理,君臨認為這個交易是這樣的:
2015年,沙鋼集團甩賣沙鋼股份的股權,一來套現獲得資本運作的籌碼,二來引入李強等人作為合作伙伴,李強在IDC行業浸淫多年,人脈廣、路子多。
沙鋼股份想通過李強進軍IDC行業,甚至不惜讓李強等人長期欠賬,很可能就是白給。
他們選中了英國的Global Switch作為收購物件。
李強通過自己的人脈拉來了非常多的機構參與進來,所以到處都能出現他的身影。
他們先在國外成立 Elegant Jubilee ,用以直接收購Global Switch51%的股權,再在國內成立蘇州卿峰,把Elegant Jubilee轉到蘇州卿峰下面。
接著,沙鋼集團再聯合以上的合作伙伴另外成立 Strategic IDC ,收購Global Switch 24.99% 的股權,並獲得未來購買另外20% 股權的購買期權。
他們規劃先讓沙鋼集團完全控制Global Switch,然後讓沙鋼股份先收購蘇州卿峰,進而控制Global Switch 51%的股權,未來合適的時候把Global Switch全部裝進沙鋼股份。
另外,李強一直想讓自己旗下的德利迅達借殼上市,此前就和多家上市公司產生複雜的關聯,但是無奈德利迅達長期虧損,還被交易所發現無照經營,最後失敗了。
於是李強就想一邊通過幫沙鋼股份收購Global Switch,一邊把自己的德利迅達塞進沙鋼股份,自己可以走向人生巔峰!
結果又被以前的合作物件給實名舉報了,交易所就一直盯著李強和德利迅達不放,最後沙鋼股份放棄收購德利迅達。
最終的方案,只收購持有Global Switch 51% 股權的蘇州卿峰,交易作價為237.83億元。
5
沙鋼股份收購蘇州卿峰成功後會有什麼影響呢?
先看看Global Switch 的成色如何。
Global Switch 1998年在倫敦成立,是歐洲和亞太地區領先的網際網路資料中心(IDC)服務商。
在全球8 個超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擁有11個全球單體最大的資料中心(倫敦2個、巴黎2個、阿姆斯特丹1個、法蘭克福1個、馬德里1個、香港1個、新加坡1個、悉尼2個),總面積 34.05萬平方米。
2018-2020年,Global Switch 還會在以上城市中心區域建設新的資料中心,預計新增總面積14.20萬平方米。
Global Switch客戶遍佈全球,包括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企業、雲服務提供商、全球系統整合商、電信運營商、託管服務提供商和其他託管企業。
另外,Global Switch還得到了世界三大評級機構的一致高評。
惠譽 BBB+、標普BBB、穆迪 Baa2,是世界上信用評級最高的資料中心,投資級別甚至超過一些主權國家。被以沙鋼為首的中國財團收購之後,評級也沒有改變。
以規模排名,Global Switch 目前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Equinix和Digital Realty,但是它的毛利率卻是遠超後兩者。
而且跟國內的 光環新網(300383) 和 資料港(603881) 相比,也是優勢相當明顯。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公司財報、君臨研究院
其過去5年的毛利率高達70.02%,而且非常穩定。
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毛利率,在於Global Switch的客戶大多屬於高質量客戶,他們的要求非常高,Global Switch幾乎是唯一能滿足他們的服務商。

Global Switch的LOGO,是被點亮的電源符號,意思是 永不斷電 !
不斷電,當然客戶很歡迎,但是這高昂的電費Global Switch卻要求客戶承擔,要知道它的客戶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最大的金融機構。
IBM、微軟、蘋果、Facebook、亞馬遜 這種平時給別人定規矩的公司,在Global Switch 這就得聽他的,就是這麼硬氣。
即便如此,Global Switch依然保持每年90%以上的出租率。
其估值跟同行比非常低。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公司財報、君臨研究院
資產負債率處在中等偏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公司財報、君臨研究院
而市場非常關注的淨利潤方面,2016 年和2017年度的淨利潤分別為4.03億英鎊、3.33億英鎊,以即期匯率1英鎊=8.8962人民幣計算,分別是35.85億人民幣和29.62億人民幣,遠遠高於沙鋼股份的淨利潤。
Global Switch 承諾2018~2021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04億英鎊、2.59億英鎊、3.07億英鎊和3.53億英鎊。
而且作為目前Global Switch第一大股東的沙鋼集團承諾,如果Global Switch完不成業績,自己會補上,以保證沙鋼股份的利益。
6
市場前景又如何呢?
市場資料顯示,過去5年全球公有云年複合增長率為23.5%。
縱觀全球,能有這個增速的行業真的不多。IDC是雲端計算的基礎,也跟著快速增長。

資料按來源:中國IDC圈,君臨研究院
2017年全球IDC市場規模增長18.35%,達到534.7億美元,亞太地區增速連續多年超過30%,市場規模約120億美元。
而我們中國2017年IDC市場規模達946.1億元,同比增長32.4%,約佔全球的26%,可以說潛力巨大。
未來5G和雲端計算的發展對於IDC產業而言是個持續利好。
目前國內IDC市場70%主要是被三大運營商佔據,剩下的上千家第三方IDC公司只能分攤30%左右的市場,但是以光環新網為代表的國內第三方IDC公司正在崛起,這種勢頭對於Global Switch而言是好事。
參與收購Global Switch的機構包括 中航資本(600705) 旗下的 中航信託、安信信託(600816) 等金融巨頭,至少看得出,資本市場非常看好。
但是Global Switch的落地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雖然國內IDC市場發展迅速,但是產能過剩的問題也頻繁被提及;
其次,Global Switch定位高階,在中國這個非常容易開打價格戰的市場,能否獲得理想的份額,其實有待考量;
第三,目前雖說Global Switch在李強的操作下和德利迅達以及 中國電信 展開了合作,但是中國電信作為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IDC服務商,怎麼可能輕易引狼入室?
所以,很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Global Switch在國內市場無法開展有效工作,而只能持續依賴現有市場。
但是現有業務主要在歐洲,歐洲的市場規模和增速要遜色於亞太和北美,2017年淨利率大幅小於2016年,也是一個不好的訊號。
而且資料顯示,其出租率雖然整體很高,但是處在下跌趨勢中。
對於沙鋼股份來說,鋼鐵行業從2016年下半年左右有了些許復甦跡象,這助漲了其主業的收入和淨利潤。
此番蛇吞象吃下Global Switch,一旦並表,業績自然不必多說,而且直接就晉升為A股最大的第三方IDC公司。
只是跨度極大的雙主業,怎麼才能玩的飛起呢?
這很考驗沈文榮。
更何況,收購Global Switch會產生85.14 億人民幣的商譽,搞不好是個神坑。
沈文榮曾說,自己過去上百次的投資沒有一次賠錢,這次能否延續不敗神話呢?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資訊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