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之後又百億,華夏幸福難繼續
距離發行 100 億元公司債剛過百天,華夏幸福的錢似乎又不夠用了。
12月11日晚,華夏幸福連發兩條公告「借錢」。其全資子公司「 九通投資 」先是擬通過與關聯方「 平安資管 」設立不超過 60 億元的投資計劃,年利率暫定為 8.32%,投資期限為三年。隨後,據另一份公告顯示,「 九通投資 」又將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 50 億元的公司債券。
按照計劃,此次籌措的 60 億元投資資金將以債權投資的方式投資於固安高新區 PPP 專案、南京淶水 PPP 專案,前者是華夏幸福兩年前中標的專案,目前正在建設當中,而後者今年上半年新增簽約 47 家入園企業,新增簽約投資額 48.3 億元。
而 50 億元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則將被用於償還公司債券、有息負債、補充產業新城流動資金等。
1
事實上,今年以來華夏幸福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動作就發生過好幾次。 根據財務報告顯示,華夏幸福僅在 2018 年上半年內,就已成功發行 84 億元公司債券,25 億元超短期融資券,2 億美元境外債……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 年 1-11 月華夏幸福累計新增借款 154.44 億元。加上昨日預計籌措的 110 億元資金,今年華夏幸福的新增借款已經多達 264.44 億元,佔 2017 年末淨資產 37.23%。
據機構統計,華夏幸福前後用了超過 20 種融資方式,每年從資本市場拿到數百億資金支援。正是這些普通人不會注意到的「靈活操作」支撐著華夏幸福快速奔跑,也讓其在資金鍊如此緊張的現在艱難維持。
2
7 月 10 日,華夏幸福突然宣佈與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交易金額共計約 137.7 億元,平安拿到了華夏幸福 19.70% 的股本,以及兩個董事會席位。
儘管當時華夏幸福資金鍊緊張的傳聞已經沸沸揚揚,甚至還因為資金問題連遭上交所 18 問。但當時業內仍舊對華夏幸福充滿信心,平安的百億資金可以立馬緩解局勢,並實現強強聯合。
但實際上,抱上平安大腿之後,華夏幸福並沒有從此幸福。
就在與平安簽訂協議的兩天之後,華夏幸福 40 億元私募債就被「中止」,這本來計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借款以及專案投資的 40 億元「救命錢」轉而化為泡影。隨後在其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當中,產業園區結算收入額同比下降了 44.82% 。
但華夏幸福並沒有停下其「四處借錢」的腳步。8月 23 日,華夏幸福發行的 25 億元超短期融資債券告一段落;8 月 15 日,公告稱擬發行 100 億元公司債券;9 月 11 日,通過其間接境外子公司增發 1.2 億美元的高階無抵押定息債券,更是為旗下多家子公司,以及通過向信託公司轉讓專案子公司股權的形式獲得隱性融資。
除了借錢擴容之外,華夏幸福更是把活下去的刀尖衝向了自己。下半年來,華夏幸福先是直接砍掉了天津、重慶兩大區域事業部,再是直接撤銷建立不到兩年的產業小鎮集團,從產城、小鎮集團和專案層面前後裁員超千人。
裁員與借錢動作不斷的華夏幸福,「嚴重缺錢」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3
對於今年以來,華夏幸福頻繁融資行為,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類似融資雖然從側面體現了企業本身較好的融資能力,但從債務壓力和償債成本的角度來看,還是需要注意把控各類財務過高的風險。”
今年 4 月,華夏幸福曾在回覆上交所對其資金狀況問詢時坦言,“產業新城應收賬款金額大,回收週期長。”華夏幸福 2017 年度產業新城業務結算收入為 284.6 億元,但應收政府園區結算款項期末餘額為 185.33 億元,應收賬款週轉率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不小資金壓力。
近兩年來,華夏幸福的產城業務以每年 20 餘個新增專案的速度在急速擴張,但為之輸血的住宅業務銷售業績卻因區域受限而每況愈下。根據克而瑞公佈的 2018 年 1-11 月房地產銷售業績排行榜顯示,曾經位居 TOP10 的華夏幸福,如今的業績已經大幅跌落至 15 名開外,勉強保持在 TOP20 以內。
產城迴流緩慢,銷售反哺乏力,年中百億賣股附加的「三年利潤對賭」如今卻成了華夏幸福頭上的緊箍咒。

2018 年前三季度,華夏幸福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78.78 億元,同比增長 26.49%。換句話說,華夏幸福在第四季度至少要保證 35.37億 元、38.5% 以上的淨利增長才能達到要求。而這對於如今要「割肉求生」的華夏幸福來說並不容易。
距離 2018 年結束僅剩下 18 天,華夏幸福是否能完成與平安的首年對賭也即將蓋棺定論。度過了幾年難見低溫冬季的北京已經可以望得見春天,但對於華夏幸福來說,凜冬似乎還有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