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瘦身:重構自己的業務構架 減少編制
[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華夏幸福發現小鎮業務開展並未達到預期,因此開始逐漸收縮,並導致最後業務合併]
[10月9日晚,華夏幸福公告,與萬科簽署《股權轉讓及合作協議》。萬科擬收購華夏幸福旗下涿州公司80%股權、裕景公司80%股權、裕達公司80%股權、廊坊公司80%股權和霸州公司65%股權。這五家公司持有位於環京區域共10宗土地,上述交易對價約為32.34億元。]
華夏幸福(600340.SH)開啟了新一波裁員。
近日,獵頭圈內盛傳,華夏幸福將對華夏幸福小鎮集團和京南集團進行瘦身裁員,主要針對專案拓展人員。
無風不起浪。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從華夏幸福內部人士處瞭解到,該集團正在重構自己的業務構架,將產業新城與小鎮集團合併,如此整合的結果將是,不再提供原有那麼多編制。
“產業新城和小鎮的拓展人員都是對接當地政府,很多工作是重複的,我們開始慢慢把這些業務整合。”上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2016年底,華夏幸福曾做出組織架構調整,在產業新城板塊下設立了產業小鎮集團,由當時執行總裁陳懷洲任第一負責人。按照華夏幸福當時規劃,計劃2017年做200個小鎮專案,並開始在市場大肆挖人。
不過,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華夏幸福發現小鎮業務開展並未達到預期,因此開始逐漸收縮,並導致最後業務合併。
對於公司而言,業務合併對優化組織架構很有好處。不過,業務合併背後,通常是某種業務受阻,或是公司規模發展乏力,因此不得不開始收縮戰略。
於華夏幸福而言,今年堪稱多事之秋,合約銷售銷售增長乏力,華夏幸福不得不“斷臂求生”,以獲取現金流維持公司運營。
今年7月,華夏幸福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與平安資管於2018年7月10日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華夏控股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平安資管轉讓58212.45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9.7%。轉讓價格確定為23.655元/股,較上一日收盤價24.9元折讓5個點,轉讓價款共計137.7億元。
本次權益變動前,華夏控股與一致行動人鼎基資本合計持有華夏幸福184289.31萬股,持股比例為62.37%。權益變動後,華夏控股及鼎基資本持股比例為42.67%,平安資管持股比例為19.88%。
高達百億交易背後,交易價格幾乎是年內低點。華夏幸福僅約6倍市盈率出讓兩成股權,在業內看來是不得不做的交易。
不久後,華夏幸福再度出售自己的住宅專案。
10月9日晚,華夏幸福公告,旗下多間全資子公司與萬科簽署《股權轉讓及合作協議》。萬科擬收購華夏幸福旗下涿州公司80%股權、裕景公司80%股權、裕達公司80%股權、廊坊公司80%股權和霸州公司65%股權。
這五家公司持有位於環京區域的涿州、大廠、廊坊和霸州市的共10宗土地,均為住宅用地,總用地面積約339338.36平方米。上述交易對價約為32.34億元。
一般而言,主流地產商基本不會出售自己的住宅土地儲備。因此,華夏幸福在此番交易中多少顯得有些無奈。
曾經銷售一度進入TOP10的華夏幸福,依靠產業新城的住宅銷售獲得不錯增長。不過該模式複製效果並不理想,華夏幸福的住宅銷售慢於同行。根據克而瑞資料,華夏幸福1~10月銷售1203.2億,位列TOP13位置。
銷售增速乏力背後,華夏幸福財務並不樂觀。
根據華夏幸福三季度報告,三季度末,公司持有貨幣資金為379.1億元,較期初減少44.34%,主要是由於償還到期債務。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總和250.1億元。淨負債率為125%,同比增加54.4%,主要由於公司有息負債的增加和少數股東權益減少導致的淨資產減少。
不斷增加的債務,讓華夏幸福的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
其中2018年9月發行非公開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為13億元,期限為3年,票面利率為7.4%;境外債券共發行4.3億美元債券,票面利率為9%。
銷售增速乏力,現金流進一步緊張,華夏幸福業務調整也是必然之舉。截至11月7日收盤,華夏幸福報收22.78元/股,下跌1.26%。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作者:羅韜 責任編輯:郭晨琦_NBJ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