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什麼是真的?[隨想]
今天想停下程式碼,寫點腦袋裡不斷浮現出來的一些看法。
也就是最近在微博和知乎上老看到“網際網路寒冬”的說法。要麼是看到啥公司薪水無法如期發放了,要麼是看到別人說什麼“裁員了,沒有交接,簽字然後電腦還了就走人,不到1小時”。在臨近年關的時候,這種訊息總是格外充滿寒意,讓人有一種脣亡齒寒的感受。
程式員 / 技術人員普遍屬於交際圈子比較狹小的群組,思想也比較單純,長期追求的是程式設計技藝的高深,以及技術影響力的提升,此類的目標。我們總覺得拿著比其他行當高的薪水,能夠支撐起巨大的業務併發量,就是我們的一種心理預期得到滿足。再看看大大小小的公司,貼出來的都是誘人的美食、免費的午餐、舒適的休閒區、歡愉的公司組團旅遊、漂亮清新的妹紙以及高等的薪資水平。所有這些,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和舒適感。
然而資本總是無情乃至貪婪的。所有給你的,必然要你數倍回報。哪天不景氣了,寧願餓死自己也要盡力照顧員工的老闆,哪裡有?換成你自己,恐怕也做不到吧。嗯,就是這樣的。在這世界普遍缺失敬畏心的情況下,說文明都沒太大意義,靠山山倒,靠人人走,終究還是要靠自己吶。
其實很多事情,都因為冒出來的新事物還沒經歷到那種階段、那種程度,所以目前仍是一片平和氣象,但是一旦到了某個節點,以前不存在的矛盾就會顯現出來了。好比小區的電梯,一般壽命都是 15 年,15 年到了就要更換,可靠拿房時繳納的那點維修基金,哪裡夠呢?一臺小型電梯都要十幾二十萬,到時候更換,一戶有可能要出個一兩萬,估計就會有人不願出了,有人不願出,那就換不了,換不了那高層的就最慘了。只是從房地產發展起來到現在,大部分電梯房還不到 15 年的光景罷了(也快了),所以這塊問題,後面總要面對的,但如何面對卻又是空白無經驗。程式設計師也同理,軟體行業起來到現在,70 後的程式設計師算少了,等到 80、90 後的程式設計師邁入 40 歲門檻,那可是人數眾多,到時候各種裁員的矛盾不知比現在複雜多少倍了!
怎麼解決?誰知道呢......
總之,飯總要吃,路總要走,而且自己的路還得由自己來把握。
我以前一篇回答: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程式設計師能純靠技術渡過中年危機嗎?可以看看。
總之,看到“凜冬將至”的資訊,心裡就是一種螻蟻的感覺。雖然很多事情需要看大環境,不是靠個人就能夠避免的,但是個人多想些自己的未來,總是有好處的:
- 俗話說“狡兔三窟”,程式設計師做不了“狡兔”,但思考好自己的人生是要的,特別是往後十年數十年,甚至都要有“哪天沒路走了開個小雜貨店、小飯店”的心理準備。總之,立足當下,著眼未來;
- 錢不要不當錢,用不著年年換iPhone、換Mac。當下賺的錢,就是你的養老錢、養家錢,要攤到往後幾十年裡花銷。好的光景要想到以後不如意的時候;
- 成家了,自己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責任一份子,善待自己,家庭還等著你出力呢。工作要有激情,但真的別把公司當作家,犯不著,也不值當,工作需要的只是盡職盡責,公司不是你傾注感情的地方,家才是,親人才是,這才是職場人應有的本份和素養;
- 不要被一時的誘惑所迷惑。好看的妹紙也不是你的,免費的午餐其實不免費,好玩的遊戲其實就是好玩而已。適可而止,理性看待;
- 生活雖不易,人生雖螻蟻,但還是要努力有個好心態。
什麼是真的?也許“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才是,放低自己、活好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