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要用App 這是為學生方便還是給學生添堵?
12月2日,長沙理工大學釋出通知稱,因熱水系統改造,學生們需要用手機App進行掃碼才能洗澡,引發了不少學生們抱怨。大部分手機本就不防水,帶到浴室也不方便。學校隨後稱,已經重啟了刷卡洗澡的功能。刷卡洗澡,簡單方便,是高校的普遍做法。這所學校卻偏要學生改用App洗澡,是典型的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今,問題看似解決了,但其背後卻反映了不容忽視的問題——校園App正在部分高校中氾濫。
如今,許多大學生都會被要求下載五花八門的App,選課、體測、評獎評優、成績查詢,甚至洗衣服、吹頭髮,明明一張“校園卡”或跑個視窗就能解決的事情,硬生生被無數個App霸佔。而開啟這些App呢,低質的互動介面、簡易的功能架構、眼花繚亂的產品廣告映入眼簾。不好看就算了,使用者體驗也很差,“熱水費充值一次不得少於200元並無法退款”、“跑步記錄出問題致使刷鍛失敗,影響成績”、“卡頓現象頻發”、“系統bug多”……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不僅沒有給學生們帶來便利,反而徒增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此外,學生在註冊這類App時需要上傳大量個人資訊,例如姓名、學號、郵箱、身份證號,甚至家庭住址等等。一旦這些資訊通過App平臺,被人以非法手段竊取,還會給學生帶來許多未知的、無窮的隱患。
但現實是,學生往往只能被迫接受。學校一方面通過各種通知強制要求學生下載,另一方面,又將App的使用與學分、成績、評優掛鉤,甚至直接關乎學生能否順利畢業。
明明多是越用越麻煩的手機應用,學校卻還樂此不疲、大張旗鼓地宣傳與推廣,難免讓人懷疑背後是否有著利益驅使。
不可否認,學校資訊化建設的初衷是好的,但要真正建成“智慧校園”,不是簡單 ofollow,noindex">開發 幾個流於形式的App並讓學生使用就足夠了。說到底,“智慧校園”還是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一個好的校園App,應當儘量將所有服務都整合進同一個平臺,學生在此可以“一站式”完成資訊查詢、繳費、證明辦理、校醫掛號等一系列校園服務,讓原本需要在校園各部門間跑腿的事可以直接通過網上申請與辦理,這才是真正給學生們帶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