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突破:假肢能給截肢者找到重新長出手的感覺
基思戴假肢雙手抱起孫女。
戴假肢刷牙。
戴假肢做飯。
名為“感覺”的假手
戴假肢切西紅柿。
人移動自己四肢時,不需要看著,就能知道四肢在哪裡以及它們移動到了哪裡,這種意識稱為動覺。假肢,哪怕是先進的假肢,缺失這種動覺,這也是長久以來假肢研發的難題——因為不能用假肢獲得正常感覺,截肢患者在家裡通常把假肢束之高閣。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研發的假肢有望帶來突破,經過兩年的在家應用試驗,這種名為“感覺”的假肢被證實能給截肢者帶來“融為一體”的感覺,重新建立截肢者的生活自信。
11年前,基思在工業事故中失去右手,後來每當他用假手抱孫子時,因假手沒有感覺,他常常把孩子抱得過緊。如今,基思用上了一隻“有感覺的假手”,和孩子們握手時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手。
這隻“有感覺的假手”被命名為“感覺”,由美國俄亥俄州頂級私立大學凱斯西儲大學研發,經過多年改進,兩年前挑選了兩名截肢患者進行在家應用試驗。日前,患者的試用體驗首次公佈在《自然》旗下的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據報道,此次在家應用試驗有兩大突破:其一,這是假手應用試驗首次在家中長時間進行,假肢如何使用不像在實驗室那樣受到限制;其二,假肢的應用效果得到了積極反饋,試驗證明良好的假肢應用能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自信。
資料顯示,美國每年有近185000人截肢,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喪失肢體的美國士兵約有1600名。考慮到好的假肢對致殘士兵和軍方的長遠利益,美國國防部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資助了凱斯西儲大學的假手研究。
假手“感覺”通過壓力感測器與大腦電連線,壓力感測器將大腦訊號傳送到行動式刺激器;接著,後者將電脈衝傳遞到行動式刺激器佩戴者手臂上的神經束;最後,受刺激的神經束再向大腦傳遞訊號,這些訊號決定佩戴者感受到的力量或刺激強度。https://www.fshaoming.com
“我們發現,當假手能給截肢者帶來真實感受時,他們就會一直使用它。”泰勒說。
佩戴假手可抱孩子 可切西紅柿
作為在家試驗的兩名患者之一,基思至今記得兩年前再次抱起孫女時的感覺。“戴著‘感覺’,我用雙手把她抱起來,我能感覺到自己抱著她,而且沒有抱得太緊。她緊緊擁抱了我一下,我感動極了。”基思忍住眼淚說,自己可以感受到親人的手,並控制自己施加的壓力。“我的孫子們,他們喜歡握著我的手。”他說,“戴著這個假肢很自然,它就像我身體的一部分,和以前的假肢對比,這是很大的區別。在日常生活中,用假肢做一些小事也很順利,比如給一片吐司抹黃油,拿起一個雞蛋而不把它捏碎……這些事對正常人來說可能很簡單,但對我們這些肢體缺失的人卻不容易。”
因為專案受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資助,基思甚至得到了前往華盛頓會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機會。
另一名在家試驗截肢者斯佩蒂克同樣來自俄亥俄州,5年前,他在一次工傷事故中失去了右手。斯佩蒂克曾經很擔心自己失去手後,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戴假肢回家的當天,我非常高興。”他說,“使用了這款裝置感覺再次擁有了真正的指尖。”人們可以看到,在他家拍攝的一段視訊裡,斯佩蒂克戴著假肢刷牙、梳頭,打雞蛋、切西紅柿。
改進方向 藍芽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