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華:技術型企業如何商業落地?
創業不要總想著看別人在做什麼,自己在此基礎上只做個“微創新”,一定要想怎麼做出真正的創新,因為微創新會被別人輕易趕超。同時,他呼籲智慧財產權保護,“做創新,如果沒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肯定做不起來”。
創業家&i黑馬訊(王妍) 12月15日,由創業黑馬&黑馬學院主辦的2018黑馬社群大會在京舉行,安翰光電創始人肖國華出席併發表主題演講。
肖國華提醒創業者,創業不要總想著看別人在做什麼,自己在此基礎上只做個“微創新”,一定要想怎麼做出真正的創新,因為微創新會被別人輕易趕超。同時,他呼籲智慧財產權保護,“做創新,如果沒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肯定做不起來”。
以下為演講節選,經i黑馬編輯:
今天我講的主題是“技術型企業怎麼樣做商業落地”。我們是一家醫療行業的企業,已經做了9年,還算跑得比較快,因為這個週期太長了。在我們創業過程中,從融資開始,我們就說我們要做一個很牛的產品,大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你能做出來,別人做不出來?
也就是說,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能讓技術的獨特性充分發揮,並且市場很大。當時我們選擇做消化領域——吃喝拉撒都得經過消化;全世界結腸癌的死亡率能排到癌症的第二,在中國胃癌的發病率比結腸癌還要高,肺癌第一、胃癌第二、結腸癌第三。我們當時就想,做一個膠囊,它可以對全消化道進行診斷。我們也不是第一家,國外有人做,國內甚至有2-3家也在做。他們面對的其實是非常窄的應用。從技術本質上來說,我們和競爭對手完全不一樣,我們能夠把這個膠囊的位置資訊和控制都做得很精準,當時還沒有人能夠做到。
在中國,肯定會有人仿製。如果你的技術難度足夠高,護城河足夠寬和深,別人就不可能輕易攻進你的城池。一開始做技術型企業,一定要想好這是不是一個藍海。幸運的是我們當時想得很清楚,9年下來也的確做到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仍是全世界唯一銷售這個產品的公司。過去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是很大的公司,因為我們做得很好,它們也基本不做了。國內有人在仿我們——創業的時候不要總想著去看別人在做什麼,然後自己只是再做一個微創新;一定要想怎麼做出真正的創新。微創新肯定面臨著被別人輕易趕超,競爭也會比較激烈,要跳出來,看得更長遠,5年、10年後會怎麼樣。
做技術型創業,從一開始就是掉進一個大坑,這是必然的。過去你可能在大公司裡面做一件事,有很大的平臺支援,但是出來創業,孤立無援,而且還要想你的預算是多少,能拿到多少錢。
過去兩年人工智慧大熱,有的公司一上來就能拿到一億美金,這種事對大部分人來說,可遇不可求,甚至想都不用想。現在我們已經融到D輪,過去其實做了很多事情。一開始所有人的路都很艱難,當你掉進一個坑,是靠你的團隊相互支援走出來。把產品打磨好,對你未來的融資非常重要。我經常和朋友說,當年的肖國華如果今天跑來找我融資,可能我也很難下決心把錢投給他。
第一個產品是最寶貴的,要把有限的資源飽和地用到第一個產品上。只有這個做好了,後面才能做很多別的事,否則你的公司很可能就Over了。
飽和攻擊是我們抓住的一個點。把城牆上的一個缺口打下來,才能說一隻腳已經踏出這個坑,能爬上來了。往往這個時候公司開始進入一個安全期,接下來是怎麼去做平臺的擴張。
首先是這個技術能不能在產品平臺上延伸。比如我們的第一個產品是做診斷的,膠囊裡面有一個攝像頭,通過無線的方式把所有的影象實時傳送出來,給醫生做診斷。第一個產品成功以後,一定是同樣的技術能夠在這個公司裡做出更多的產品,比如我們下一個就是有治療功能的產品。
一個公司做完了B輪、C輪融資,就會想著去做一個更大的平臺。我們也是如此。國內市場已經做得很好,我們就想著怎麼把這個技術帶到海外去擴張。
我們到美國、歐洲去擴張,做的第一件事是確認有沒有在國外做生意的資格,就是智慧財產權。律師會把所有的專利看一遍,你有沒有侵權別人的專利。
我們知道國內至少有3-4家公司試圖抄我們的idea,做類似的事,這在一個發達國家不可想象,因為即便你把它抄出來,推向市場時也有法律的障礙。只有這樣的系統才能真正保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在國際市場上,我們是唯一一家。競爭對手西門子不做了,因為它知道它的技術思路比不上我們,它又不能去抄——如果那樣做,我們肯定會去告它,德國的法院也不會因為它是一個德國企業,就不來保護我們。
長遠來看,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一定要做的。尤其是做創新,如果沒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肯定做不起來。當你手上有很多技術專利時,你就有了很強的護城河,不用擔心別人抄襲,同時還能夠進攻別人。我們這樣的技術型企業,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專利,尤其是國際專利,就無法成為一個非常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