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薦書單和索要書單的都是傻子
身為一個民科,我在經濟學/社會學/哲學 這三個方向的閱讀是有積累的,甭管看得懂看不懂吧,這三個方向的名著我書架上都要有的,我對西方文學的閱讀也是有點積累。我在撩妹的時候可以很自然的不帶任何裝逼炫耀情緒的說出一大堆高大上的文學經典,把讀書不多又嚮往讀書的妹子迷成星星眼,但是我從來不正經的推薦書單,雖然索要書單是看起來很自然上進的需求,但是一旦索要書單,一定是還沒入讀書的門,而推薦書單的,一定也是為了配合讀者而成為了有意無意的騙子。
就拿最近來說,我在一個回答裡講到了卡爾波普《科學發現的邏輯》 這本書。這本書其實並沒有完全說服我,把“可證偽性“作為科學的標準在哲學界是有爭議的,這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關於這方面我先不打算展開說了。
這本書對我有巨大的啟發,我在沒讀完第一章的時候就很有共鳴,興沖沖的寫了一篇《演繹思維和訓練量》,其實算是我讀這本書第一章時的啟發,這篇文章從股票,德州撲克,dota三個方向來解釋了我對這本書第一章的理解。之所以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是因為我對大部分股票理論是偽科學這個問題上有非常久的實踐和反思,我很早以前就發現市面上流傳的k線理論,均線理論,各種圖形組合包括基本面理論,有一定的實踐成功的可能性,但是背後的邏輯都是胡說八道,每一個理論對我來說都是血的教訓,都是拿錢驗證過的不靠譜,我本人因為這些理論至少虧了幾百萬了,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在知乎上就寫過很多反思的文章和回答了,有的還刷了好多贊 比如說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我為什麼反覆說基本面是玄學
楊姓美少年:如何從成交量,換手率,當日K線路徑,內外盤之間的關係看出莊家出貨或騙散戶來接盤?
更多的在公眾號上,我懶得找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本書對我有巨大的啟發,是建立在我是dota高手,德州撲克高手,股票虧了幾百萬,相關的書讀了幾百本,花了幾萬個小時的基礎上,如果我沒有過往的經歷和閱讀,我其實是完全不能理解這本書在哲學史上為什麼會有如此重要的重要地位。那憑什麼這本書就能對你有巨大的啟發呢?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本書是不會對讀者有任何啟發的,不然這本書早成暢銷書了。
不是說你非要去炒股打dota打牌,卡爾波普也不打牌不炒股,但是他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看似合理的科學假說害人的事,尤其是偽心理學,榮格弗洛伊德哪套,他也看到了很多社會理論看起來邏輯自恰,其實矛盾重重,在現實中執行起來根本行不通,還造成了人類的浩劫,同時他還讀了很多哲學書,種種經歷和閱讀造就了卡爾波普寫下了這本書,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卡爾波普的類似的經歷,其實讀這本書根本就不可能對你有認真的啟發,就會覺得他是個只顧自己自嗨的老頭而已。
ps:卡爾波普不炒股,不過他有個學生叫索羅斯
其實閱歷到一定量,養成了足夠的common sense,讀什麼書不太重要,因為看什麼都會有啟發,我以前在公眾號上認真的寫過我在看歐洲色情直播網站的時候產生的社會學啟發,闡述了我在看了色情直播網站後感受到的關於人口-經濟-生產力 之間的辯證關係。我還寫過一篇我覺得不錯的文章,叫《從逆轉裁判看如何建立科學的歷史觀》,我玩個遊戲,看個AV,都可以是塑造自己的歷史觀,不誇張的說,你發給我一部你喜歡的A片,我都能從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行為學來分析為什麼這部A片對你口味,哪怕你是一個喜歡蘿莉的變態,我都找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理論來為你辯護。
所以閱讀這件事,本身是和書單沒有關係的,閱歷本身就不一定是要是書,視訊也可以,親身的實踐也可以,自己瞎琢磨也可以,你的所見,所思所成完成了現在的你,你的審美偏見,閱讀偏好也是來自於此,你非要我推薦,我就推薦你看黃片,反正我覺得可以從中得到巨大的啟發,有段時間網際網路上忽然颳起一陣反對碎片化閱讀的風氣,我就覺得很荒謬,人從閱讀之中吸收的本來就是碎片化的東西,我就不覺得“有系統的讀書”就一定會更有收穫。
而且閱讀深度這件事,真的得是一步一步來的,沒到那個階段,看了毫無意義,我自己童子功打得不好,我就對詩詞歌賦欣賞不來,看不進去。我高中的時候開始看王小波,王小波的書除了特別好笑之外,剛好解決了一些我當時對世界觀的困惑,所以我順著王小波的推薦,讀了反烏托邦三部曲,讀了卡爾維諾,讀了馬爾克斯,讀了瑪格麗特杜拉斯,讀了君特格拉斯,讀了尤瑟納爾,讀了雷馬克,讀了喬治奧威爾,讀了米蘭昆德拉,讀了迪倫馬特,讀了迪莫阿諾,讀了湯因比,我就自信而又大方的告訴你吧,這些書我一本都沒讀懂,不裝逼,真看不懂,十幾歲二十歲的孩子能把這些全看懂了才奇怪,聲名顯赫但是我沒讀進去的作者,我大概能寫個兩百個吧,集中在我17~23歲之間讀過。
讀過這些書唯一的好處就是但凡有人敢在我面前說自己熟讀現代文學,我就能懟的他鼻青臉腫,如果一箇中國人在我面前膽敢聲稱從現代文學的閱讀裡得到了巨大樂趣,我有九成九的把握確定他在裝逼,老子年輕的時候也是一路在妹子面前裝才子的好嗎?搞得這些書誰沒讀過似的。韓寒說自己高中的時候讀了《談藝錄》,《管錐篇》 呵呵,還說讀完了二十四史,哈哈。
當然啦,我也不能否認有極個別人真的從中得到了巨大的樂趣,我從閱讀卡夫卡中就得到了巨大的樂趣,但是說了也沒人信。
所以我的真實體會就是閱讀這件事是沒法推薦的。好書讀了不一定有用,壞書不一定沒用,甚至讀書多不一定有用,我覺得雷軍馬雲讀書都沒我多,我混的能和他們比嗎?
書讀多還有巨大的壞處,比如說,雖然我也有個幾萬粉,但是我現在就放棄成為網紅賺大錢了,我從內心裡鄙視沒讀幾本書就自稱文藝女青年的,哪怕長得漂亮我都喜歡不起來,有一次我在公眾號感慨,隨著我的閱讀量和人生的成長,小時候特別崇拜的王小波現在看起來也一般般了,有個讀者跟著回覆說,是啊是啊,我一直就覺得王小波一般般,我心裡一陣堵,你說的和我說的是一回事嗎?我也不能確認,只能把氣咽回去。我也真心的覺得市面上熱門的股評家都是智障,非智障的當不了熱門的股評家,於此同時,我還覺得大部分寫熱門社評的都是智障,其他的更不用說了。這不是我有什麼智力上的優越感,世界上大牛高手很多,比我厲害的人很多,但是要把多因多果多面一件事完整的說完挺累的,作者不愛寫,讀者也不愛看,付出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所以越是傳播廣的內容越是不堪入目,老百姓就喜歡看些綠豆治百病什麼的,每次我開啟粉絲多的公眾號想學習一下別人怎麼漲粉,最後都氣的吐血。所以我在當網紅這條路上,既對粉絲不友好,也對同行不友好,如果還指望靠寫作賺錢早就餓死了,你想靠寫作賺錢,讀書越讀越深真的是一條錯誤的路,有可能像我一樣把腦殼讀壞,讀到誰都看不起,白白浪費了我的表達能力,想靠寫作賺錢就該讀一些粗淺有趣符合一般讀者認知的書。
還有一件事是很矛盾的,我覺得人不一定要追求成為讀書多的人,我一點也不覺得我現在閱讀量比大部分人多些,我就是一個更幸福的人,更睿智的人,或者更成功的人,我有時候甚至會羨慕一些淺薄,簡單,甚至隨波逐流的人,他們那麼容易就找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我在好多問題上都非要較真,活的特別糾結,很難說是幸福的人生。
總而言之吧,人追求讀書多這件事就是挺虛妄的,不追求讀書也沒什麼問題,大部分人羨慕讀書多的人,不過是羨慕別人在公眾面前有話語權,你就不會羨慕數學家物理學家,讓他們給你開書單---除非他們娶了特別年輕漂亮的老婆,話語權這件事,雖然和讀書有相關性,但是並不是直接對應的關係,人完全是有可能書讀多了把腦殼讀壞了,一心證道漂亮老婆都不想娶了。一個人活的成功不成功,幸福不幸福,圓融不圓融,和讀書沒有那麼大的關係,讀書不過是一種接收資訊的方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一個毫無邏輯的偏見。人只要認真活著,做完眼前的事就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