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維德:全球只有幾百位公鏈開發者,卻有幾萬條公鏈
文|互鏈脈搏 作者|李秀琴
互鏈脈搏按: 12月7日,在2018中國區塊鏈生態建設峰會現場,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蔡維德分享了泰山沙盒與公鏈評測等的情況,併發布《全球公鏈專案技術評估與分析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 (報告獲取方式,關注“互鏈脈搏”微信公眾號,回覆“ 公鏈藍皮書 ”關鍵詞可得) 。會後,互鏈脈搏作為支援媒體就部分公鏈問題採訪了蔡維德。

圖: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蔡維德
蔡維德介紹稱,自泰山沙盒在2017年12月29日於青島嶗山落地後,今年8月,第二代泰山沙盒也已落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釋出第三代沙盒。”
90%以上的公鏈都是‘殭屍’鏈
蔡維德列了這樣一串資料。“過去兩年,全球總共釋出了2萬個數字代幣,這意味著大約有2萬條公鏈出現。但事實上,目前大約有2000條公鏈還‘活’著。也就是說,基本90%以上的公鏈都是‘殭屍’鏈。而在此其中,大約只有200條公鏈是有價值的。”
這200條公鏈成為泰山沙盒公鏈評測的主要測試物件。據蔡維德介紹,本來泰山沙盒預測評估200條公鏈,但因為“一些公鏈實在太破爛”,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全面分析,最後只評估了156條公鏈。
公鏈:創新不足、高度中心化、公信度缺失
蔡維德還談論了對公鏈和聯盟鏈的看法。他認為,整體公鏈產業存在公信度危機,“它已經失信於老百姓。”而聯盟鏈產業目前存在的危機在於,“被偽鏈、中心化的理念淹沒了。”在這樣的危機之下,正是機會之所在。
事實上,根據《藍皮書》顯示,在巨大的公鏈產業中,比特幣、以太坊和EOS團隊幾乎構成了公鏈基礎。全球2萬條公鏈圍繞著這三大支派中衍生出來。在同一支派裡面,鏈與鏈的差異不大。
就全球公鏈開發者情況來看,“全世界只有幾百位公鏈的實際開發者,卻有幾萬個公鏈釋出。”這是因為這些開發者啟動一個專案後,融到資金,可能很快就跳到另一個新的專案。所以,不可避免,公鏈團隊是一個高度中心化的行業。
這也解釋了為何同一支派中鏈與鏈的差異不大的原因。“同一批工程師參與不同的公鏈專案,所以一些公鏈在設計和程式碼上差異不大。”
EOS團隊已撤離?
值得注意的是,蔡維德現場還透露了EOS的情況。其表示,作為此前一度上榜的公鏈,EOS團隊現已撤離,目前在準備新一代公鏈。
一直以來,EOS算是業內的“寵兒”。特別是今年EOS上主網風波,讓這一加密貨幣一度從4美金瘋漲至23美金。而後,EOS並未上演“逆轉傳奇”,反而“跌跌不休”。進入12月後,EOS甚而跌破2美金低價。
會後,互鏈脈搏記者向其求證此事,蔡維德告訴互鏈脈搏,“是他人對我說的,資料顯示EOS團隊正在大量減少活動。”
根據《藍皮書》報告顯示,在156條公鏈中,EOS以87的技術評估值排名第十。而在其前列有以太坊、Cardano、Lisk、Rchain、比特幣、Skycoin、本體(Ontology)、Monero、Steem、Stratis、Komodo。在此其中,以太坊、Cardano和Lisk分別以125、119、97的技術評估值分列前三,而比特幣與Skycoin因技術評估值相同均排名第五。
以下為《全球公鏈專案技術評估與分析藍皮書》技術評估值的前20排名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