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牙醫真的比中國好嗎?
如果要問大家在歐美最賺錢的行業是什麼,那可能有一大半人都會給你這麼個回答:牙醫。
都知道歐美牙醫價格離譜,那究竟離譜到什麼地步呢?我們以美國邊境不知名小城市 Baffalo 為例,拔個智齒的價格差不多是 200 刀至 500 刀不等,這個價格是由醫生根據你牙齒的狀況定的。甚至有些大一點的診所開價要 1000 刀也不是沒可能的。
不僅如此!!!在拔之前還需要進行一個口腔檢查,價格在 30 刀左右,至於檢查完你想不想拔就全看自己了。很多人看了價格後只能說一聲:
雖然這個價格可能在有些土豪看來並不算什麼,但是要知道,這個小鎮人均月收入可能還不到 1200 刀。
因為收入不高,大部分人選擇花錢買牙醫保險的,通過保險可以 cover 掉 80% 左右的費用。但是拉梨和你們講道理,牙醫保險雖然沒有直接去看牙醫那麼貴,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啥老外這麼注意自己的牙齒呢?因為在大部分外國人看來,一個乾淨整潔的牙齒比好看的臉蛋更重要。很多時候牙齒的整潔就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是自信陽光的象徵。
可是,國外的大部分牙醫,其實是治不好你的牙的,你以為可以一次大出血就可以搞定的牙齒問題,卻變成了很多次大出血。
相比之下,國內的牙醫不僅便宜,而且很專業。參考公司曾經留學的同事親身經歷,在完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下手比美國不打麻藥的醫生下手還輕。
而且態度很友善,不像是美國的醫生一副催債的樣子。再加上手法、動作利索,在美國需要花 3 個小時的手術在國內半小時就可以搞定。結束了還輕描淡寫的來一句:就美國給你拔牙這醫生,水平還不如我實習生好。
出現這樣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國外牙醫想讓你多花錢國外的牙醫其實臨床經驗並不豐富。某種角度來說大部分老外對牙齒都很看重,把牙當作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去對待。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去看牙醫的。
而國人對口腔的保護意識不夠,有問題就去找醫生,反正又便宜又方便。國內醫療技術本來就不落後,而且牙醫每天要接觸各種疑難雜症,不嫻熟才怪。
其實,90% 的口腔問題,只要每天好好刷牙就可以預防。比如說巴氏刷牙法:
作為一個懶癌晚期的仙女,我連上圖的字都沒看完
但是臣妾早上起不來,晚上累成狗,根本堅持不了每天像這樣折騰啊。
不過。。。
科技改變生活,因為有電動牙刷的出現,可以輕鬆模擬巴氏刷牙法,每天清理的又快又幹淨。比如說:
同同家電動牙刷 T12U~
新款的刷頭有壓力感應,如果刷牙時壓力過大,刷頭會輕微偏移並且減速保護牙齦。
配合防撞牙軟膠刷頭,在換區域清潔的時候不容易打痛牙齒,而且背面還有舌苔刷,可以用來清新口氣。
對於剛開始從手動牙刷換成電動牙刷的旁友,T12U 有一個專門的新手模式,新手模式一共有 5 天(一共 10 次)的漸進適應期,刷牙的力度會慢慢提升。畢竟,新手上路,慢慢來嘛,一上來別太粗暴。
指示燈為愛心的新手模式
至於刷牙嘛,其實科學的刷牙方式只要把刷頭和牙齒呈 45° 角,把牙刷置於牙齒與牙齦交接的地方,讓它自己來就行了,不需要給太多壓力。
作為一個小型電器,續航也完全不是問題。一次充滿只需要 3 個小時,卻可以大約用上 60 天,電量不足的時候牙刷柄上會有指示燈閃爍提醒。
出差或者旅行什麼的,不要太方便。
最關鍵的是,新款顏值爆炸,有三種顏色可以選擇,酒紅、軍綠、藏藍。這些顏色,男女都適用。
尤其是新來的美編小姐姐,自從拿到同同家牙刷後,每天都來公司刷牙。
在座位上。
在陽臺上。
甚至在按摩椅上。
這個心機 girl 表示: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可以炫耀自己的新牙刷很不一般。。。
每個人看到後都忍不住誇她牙刷真好看,不過。。。應該要不少錢吧?
還真不用~同同家牙刷 T12U 日常售價 339 元,而且還配 4 個刷頭 + 1 個旅行盒 + 透明底座 再++++++一個充電延長線。。。
正好馬上要雙十一了,預售價只要 299,雙十一付尾款立減 40,作為差友的你,還能領取 60 元差友專屬商品券,一共優惠了 100 塊啊!!!相當於只要 199。
複製口令:¥6sUbbiPql3g¥ 開啟手淘分分鐘就能購買
差友記得複製:¥1vDxbiPKbPh¥ 可領取60元專屬福利
我自己都有點心動了,要不把之前自己的那部同同家送人,再剁手個新的好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