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自力:科技生活中誕生的全新生活之力
12月11日,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在京聯合釋出了“生活者動察” 2018年度研究成果——“科技生活中誕生的全新生活之力”。當下,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並廣泛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伴隨著中國科技市場的不斷進化,人們的生活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科技滲透運作程度高的群體,也並不僅限於年輕人或是高科技素養人群,而是涵蓋大眾。正是著眼於這一中國特色,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抓取分析了被科技推動改變著的中國生活者在生活、消費、資訊三大層面的行為變化,並在洞察其根本欲求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市場營銷新視點及解決方案,提出了關鍵詞——“數自力”。
為了更好地洞察科技生活者的行為意識,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今年以中美日三國的生活者為物件,實施了“中美日三國科技生活調查”,以及“普通科技生活者小組訪談”、“先端科技生活者家訪調查”等眾多調查。成果顯示,近年來隨著科技日益滲透生活,中國的生活者展現出了比其他國家更為積極的科技運用態勢,其中尤以數碼科技的運用最為突出。但是,生活者並未因此放任自己在數碼科技的浪潮中隨波逐流,而是萌生了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的意識,並開始自發地付諸行動。將“運用數碼科技的能力”稱為“數字力”,將“自發解決問題的力量”稱為“自力”,兩者加以組合,概括定義成“數自力”一詞,這也是“生活者動察”2018研究成果的核心發現。
同時,對於邊享受便利的科技生活,邊憑藉自己的力量打造出新的生活技巧的生活者,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對其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現象,做了進一步的洞察分析。生活者想要避免單純依賴科技,因而採取了主動問詢自己可信之人的“提問行為(Ask)”;也開始通過“嘗試行為(Try)”來利用各種服務達到嘗試目的;還因為不滿足於提供方所提供的統一服務標準,開啟了想要每時每刻都滿足自我需求的“任性行為(My way)”模式,充分彰顯著個人的自主力。這些新的消費行為,分別取其英文首字母拼在一起,可統稱為“ATM行為”。
在此基礎上,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也就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化來開展市場營銷,提出了新的切入點。應對“ATM行為”的新的市場營銷模式,就是“ATM市場營銷”。“ATM市場營銷”能夠對應擁有了“數自力”的生活者的“無法標準化的個別需求”,是一個集科技與人工之力於一身的服務體系,也是一個有助於今後理解和把握中國科技生活者的市場營銷新視點。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的“生活者動察”研究專案始於2012年,首部研究成果報告於2013年推出,經過六年的積累,公司對於中國生活者的物質和心理需求捕捉更加精準,歷年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消費生活豐富圖景。今後,秉承“生活者發想”這一概念,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將持續以獨特的視角對生活者的新生活行為方式及其本質欲求進行洞察、解讀,並提出市場營銷領域的新視點和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
■ 生活者的變化的解讀
隨著科技的日益滲透,生活者逐漸開始警惕陷入“生活模式化”、“被消費”和“單純依賴機器及人工智慧”陷阱的可能性。或許正是出於這種潛意識的危機感,人們開始“為了避免生活模式化而不斷求新”,“為了免於被動的過量消費而費時費心甄選”,也開始學著“不偏聽偏信機器或人工智慧所提供的資訊,而是自發地擴充交流圈,以便更廣泛地聽取可信人士的意見”。這些行為其實都可以理解為,生活者想要做到不完全依賴科技,免於被科技擺佈而主動出擊,由此掌握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全新生活技巧。
生活者希望在運用科技提高生活效率和盡享生活樂趣的同時,又能夠免於被科技,或者說免於被科技的提供方所擺佈。也就是說,生活者不想被科技“自動”化,而是想要依靠“自力”來把控自己的生活。由此也可以說,迄今為止,生活者是滿足於接受科技提供方提供的解決方案來“自動”解決問題的,主導權基本掌握在提供方手裡;而現在,生活者開始希望通過自己運用科技來“自力”解決問題,相應地,是想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換句話說,生活者對於科技的運用意識已經從“自動”轉為“自力”了。
<參考資料 2>
■ 比較中美日三國的科技運用,尤其是OMO領域的運用程度可知,中國的優勢較為顯著。
■ 中國各年齡層人士的科技使用率都很高,科技生活已經得到廣泛滲透。
Q. 請問,以下各項關於您自身生活的意識與行動,是否因科技而與2、3年前相比發生了變化?
※「中美日三國科技生活調查」概要
調查城市
中國: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二線城市(天津、成都、重慶、武漢、西安、鄭州)
美國: 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日本: 關東、關西、東海地區
調查物件
各國擁有智慧手機的20~59歲男女
中國:一線城市 家庭月收入 7,000~30,000元;二線城市 家庭月收入 5,000~20,000元
※美國、日本未設收入條件
樣本數
中國:2,000人;美國、日本:各1,000人
調查方式
網路調查
調查時期
2018年10月
調查機構
樂天INSIGHT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