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8分鐘幫你理清紅包設計的套路
我們經常在網際網路產品上見到各種各樣的紅包,這些紅包玩法各有不同,今天就以美團外賣紅包為主來拆解一下我們們運營日常接觸的紅包。
紅包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看看紅包都有哪些作用?
1.拉新
基於人的天性,大部分使用者容易被免費或小利所吸引,商家通過紅包對使用者進行補貼。使用者獲得紅包進而產生消費行為。獲得新使用者的同時,也起到了培養使用者習慣,佔領市場份額的作用。典型的如滴滴剛崛起時發的乘客紅包。
2.提升轉化率
商家通過向目標使用者發放紅包,鼓勵使用者產生或儘快完成購買下單的行為,從而提高訂單轉化率。如限時紅包,滿減紅包。
3.完成某些任務
有的商家會為了完成某些任務和指標,向用戶發放紅包,當用戶完成了指定的行為之後獲得或啟用紅包。通常發生在商家要提高註冊率,啟用量,綁卡量等場景中,如下文提到的使用者在美團繫結銀行卡,會獲得5元紅包。
4.促活
紅包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提升產品的使用者活躍度和日活。例如簽到紅包,抽獎紅包等,讓使用者持續使用產品,從而達到提升活躍度的目的。
紅包的型別
從紅包的型別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無門檻紅包
無門檻紅包通常在紅包使用時沒有限制條件,或者僅僅是有時效限制。使用者可以在商家的產品上全面使用紅包。
2.滿減紅包
即使用者的消費或支付金額達到一定額度,才可啟用使用紅包。如電商中常見的滿50減10這類紅包。這類紅包銷售轉化性強。
3.限時紅包
顧名思義,這類紅包具有時效性。要求使用者在指定的時間段內使用紅包,過期紅包則失效。這類紅包目的是為了給使用者製造緊迫感,使用者出於對損失的厭惡,則通常會在到期前使用紅包,即使購買的東西並不是特別剛需。
4.指定商家/商品紅包
只能在具體的商家或店鋪內使用紅包,通常是商家和平臺共同發紅包,達到提高單店銷售額的目的
另外一種則是指定商品紅包,使用者只能在購買某個或某類商品才可以使用的紅包,也是為了有針對性地提高某個或某個品類商品的銷售額。
5.指定使用者紅包
這類紅包通過使用者分層,區別性地給不同使用者發放紅包,如新使用者紅包,老使用者感恩紅包。
美團外賣紅包的主要玩法
1.天降紅包
規則:使用者每天首次開啟美團外賣獲得3個紅包,紅包既有通用紅包也有指定商家的限時滿減紅包,通常是1:2的配比。
指定商家的紅包目測則是使用者有過購買記錄的商家,或距離較近的商家。是否可以讓商家通過競價或是其他商務合作來獲得這個廣告位的露出,暫時不得而知。
使用者開啟美團外賣的時候一般都帶著明確的目的——我要點外賣。而開啟APP就有紅包,讓使用者感覺有便宜可站的同時,也幫助使用者加快選擇下單的時間。既然有紅包,使用者選擇指定商家消費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同時,個人看法,這個開機紅包無形中也是一個價值很高的廣告位,可以吸引商家來競標這個廣告位。

2.新使用者紅包
規則:新使用者下載開啟APP後,會提示“註冊送最高60元大禮包”。使用者完成註冊後會得到隨機金額的紅包。紅包分為新客紅包,通用紅包,限時紅包。同時紅包頁列出離使用者近較近的餐廳。
美團外賣的新使用者紅包肩負著:
1.讓使用者註冊,啟用使用者。
2.讓新使用者快速熟悉使用流程,儘快完成第一單,將新使用者儘快轉化成有效使用者。新使用者紅包的設計既有首單紅包(鼓勵快速下單,讓新使用者儘快完成第一次操作),通用紅包,時段紅包(下午茶,夜宵,鼓勵新使用者在剛使用的時候多下單,養成使用者習慣)

3.任務紅包
規則:使用者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下單(實付金額超過25元)即可獲得5元紅包

4.下單成功後分享紅包
規則:使用者下單成功之後,分享紅包到微信群,朋友圈,第N個人分得紅包最大。
為了獲取大紅包,使用者就不能只分享給自己或某幾個朋友,會多分享幾個群,形成了傳播,而獲得紅包的使用者也會想去體驗使用。達到了裂變和拉新促活的效果。同時第N個人通常設計的數值在5-8之間,給使用者的感覺,這個目標離自己很近,我有機會試一把。這樣的設計目標明確且對每個使用者來說有達到可能。另外這和拼手氣紅包相比,又增加了趣味性。
5.9.9元秒殺30元紅包套餐
規則:每個使用者每月限購一次,分為6個5元紅包,下單時可疊加使用。原價15元,促銷秒殺價9.9元。在這裡紅包直接成為了商品,原先紅包屬於獎勵性質,現在變成了優惠購買的性質。頁面上9.9元誘餌吸引力強,倒計時增加緊迫性。羅列許可權,增強使用者滿足感.提供更多購買的理由。看上去有點像會員服務。而為什麼這一形式能被使用者接受?我覺得一是美團體量足夠大,使用者已經習慣了美團外賣;二來即使原價15元,也是優惠的,可以和其他優惠券疊加使用,使用者何樂不為呢?對美團來說,拓寬了紅包的玩法,紅包還可以收錢,降低了補貼成本。

6.簽到紅包
規則:參與者支付1元,每天簽到1次即可參與瓜分獎金、
美團外賣簽到時間設計的很有針對性,一天有三次簽到時間,簽到幾次即可獲得幾份獎金。中獎的使用者還可免費參加次日的獎金瓜分。平臺打著“提醒使用者按時吃飯”的口號,簽到時間分別對應早中晚三餐,使用者簽到完成之後正好是飯點,簽到後去下單點外賣或是先點外賣再簽到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通過簽到瓜分獎金給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每天(多次)開啟APP的理由,同時這種低成本薅羊毛的事情也很適合好友之間的互相傳播。

7.邀請好友得紅包
規則:邀請好友成為美團外賣新使用者,好友得15元紅包。好友在7天內完成實付金額5元以上的訂單且無退款,則老使用者可獲得10元獎勵紅包。
邀請的形式除了常見的微信渠道,還設定了面對面邀請。點選之後頁面也非常簡單直接,這也是考慮了線下社交場景。午間吃外賣的時候是一個社交場景,使用者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拿出二維碼掃一掃更直接。
頁面上還有一行小字“邀請這些好友成功率更高”,點選進入之後是引導使用者去邀請手機通訊錄內未註冊美團外賣的使用者(手機號識別),邀請形式為簡訊。簡訊內容為“快來領美團外賣15元紅包,我只想任性請你吃飯+H5連結”
無論是掃碼還是簡訊,美團都讓使用者跳轉到一個領紅包的H5頁面,使用者只需輸入手機號碼,驗證為新使用者後再跳轉引導使用者下載,操作簡單,先告訴使用者已經得到紅包,而不是一上來就要使用者先下載再領紅包。


競品紅包的主要玩法
美團外賣的主要競品是餓了麼,在此也對餓了麼的紅包策略做一個簡要的拆解。
1.新使用者紅包
規則:新使用者最高50元禮包,隨機拆不同金額紅包。
新使用者領取的紅包也和美團外賣類似,分拆成不同的場景紅包。在使用者新鮮感最高的時候,鼓勵使用者多使用。

2.會員紅包
規則:開通會員後,每月贈送獎勵金,獎勵金可用來兌換紅包。
餓了麼的套路表面上看著和美團類似,都是使用者支付現金換群紅包。然而實際上餓了麼的紅包限制比較多,美團則是在任意下單時可以使用,且可疊加使用。對於使用者的感知和體驗來說,幸福感較低。

3.邀請好友紅包
規則:邀請好友,好友註冊成功14天內通過APP首單超2元,次單超10元,最多可以獲得10元現金紅包。可提現,提現門檻為10元。
紅包做為拉新的重要手段,餓了麼和美團外賣都採用了雙贏的模式。邀請雙方都可以獲得獎勵。餓了麼從時間門檻上來看,要求更低(14天VS7天)。但餓了麼在好友下單門檻上實際上是更高,需要首單2元,第二單超10元,才可以獲得獎勵(餓了麼的規則說明上理解應該是這樣,但個人感覺這樣不太合理,人為提高了門檻,也可能是理解有誤)
4.簽到領紅包
餓了麼簽到領現金紅包,用進度條的形式預告明天可以拿多少錢,給使用者明確的預期。

5.娛樂紅包
和美團外賣不同,餓了麼還做了偏娛樂向的紅包。分別是結合了遊戲化的種紅包,結合了社會熱門話題的PK話題(勝者瓜分紅包)。更具娛樂化的紅包形式,給使用者更多趣味性,提高使用者參與度,也不至於讓使用者分享理由過於單調。

總結
紅包做為網際網路重要的一種營銷運營手段,在設計紅包機制時需要考慮以下要點:
規則要簡單,一目瞭然,目的不同,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型別的紅包,如簽到紅包為了日活,新手紅包為了啟用新使用者,加速新使用者下單;
要考慮使用者分層,新老使用者的紅包策略,活躍使用者沉沒使用者的紅包策略;
紅包設計不宜生硬,要有趣味性。不定時更換視覺、玩法,新鮮感,也可以多考慮跨界合作,遊戲化或社會熱點的結合;
任務紅包的門檻或任務不能過難,對大部分使用者來說是有條件達到的,過難的任務會讓使用者在開始就放棄。同時獎勵和任務要匹配,如果是階段性任務,要將進度視覺化,這樣給使用者明確的激勵目標。
我的知識星球“產品運營研習社”,已經有73名小夥伴參加,感興趣的同學微信掃碼瞭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