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瑋煒致戴威的一封信:創業者的理想是企業的初心,但不是企業的全部
2018年12月7日,摩拜創始人胡瑋煒致信ofo創始人戴威。
在信中,胡瑋煒就併購向戴威提出自己的疑問,並表明自身對於創業的理解及企業經營方面的認識。
以下為網傳信件:
David:
我們彼此並不算很熟悉,正式見面也就在去年年底,投資人撮合下,我、曉峰和你,但最終我們沒有達成協議。
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對於併購,最令你顧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投資人傳遞的資訊是你希望獲得合併後的主導權,可是我看到很多媒體在說,你拒絕合併是因為害怕控制權落到滴滴手中。
其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對於共享單車這個行業來說,歷史在那個時刻給我們開了個玩笑,把我們拋到高高的雲霄,然後,我們以為他老人家會像所有的慈愛父親一樣,用那堅實的臂膀,把我們穩穩地接住,結果他老人家仰天大笑,拂袖而去,只剩下我們這些人,從雲端狠狠跌倒土裡。
只不過,你也知道我是記者出身,總免不了想打破砂鍋問到底,希望將來有機會你可以親口告訴我。
要不要寫這封信,我還是挺猶豫的。我知道你們背後叫我”胡阿姨”,還有高管在你們的小群裡說:90後的北大才俊滅掉矯情的80後文藝女中年,是自然規律。
是的,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但是,我們還無法忽略一個規律,就是現代商業規律。
我終於想通了,做企業,決勝的不是情懷,也不是什麼學歷背景,當然更與年齡無關,而是商業規律。
從媒體最近一段時間鋪天蓋地的報道來看,你支撐得非常艱難了。這個時候,幾乎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助你,投資人都在盤算如何結局,儘可能挽回一些損失和臉面,高管們此刻應該也在尋思下一個創業機會了。
唯獨你,一定還在想怎麼撐下去。
創業者總是孤獨的。
聽說你們在辦公室貼了那張《至暗時刻》的海報。是的,此刻就像當年丘吉爾面臨的困局,人們總覺得今天已經是無法邁過去的最暗時刻,可第二天睜開眼睛一看,新的一天比昨天還黑暗。
你知道什麼情況下,會有這種感覺嗎?當你開始認為所有的錯誤都是自己犯下的時候,這種感受就會愈加強烈。
我知道你們的團隊喜歡爭鬥,喊打喊殺。我還在幹記者的時候,就觀察過這種戰術,早些年的千團大戰就是這樣的。可是我發現最後活下來的往往並不是喊得最凶的。
很多創業公司有這麼個錯覺,以為企業文化就是打雞血,團隊自己玩得很嗨,天天頭腦發熱,喊的是改變世界,可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常常被忽略,等問題爆發出來,機會往往早溜走了。
當然,仗是不得不打的,但我們沒有打好這場仗。我們投入的資源最少有一半以上是浪費了,變成了消耗戰,而不是升限戰。打仗當然會有大量消耗,太平洋戰爭,美日雙方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看誰的資源能支撐到最後,遠不如來兩顆原子彈的威力大。原子彈打破了消耗戰的死迴圈,讓日本瞬間投降。
我們之間的大戰,滿大街堆滿各式單車,”墳場”的照片觸目驚心,使用者的押金也沒有錢退了,最後搞得政府、使用者、媒體都來質疑、反對我們。就像兩個笨賊搶花瓶,誓要打倒對方,打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才發現花瓶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我們在打鬥中摔在地上,早已碎了一地。
不知道,今天的你是否認同這些觀點。
那麼,這場仗到底該怎麼打?
孫子兵法說:戰之道,上戰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去年我們不跟著你們比拼車子投放量、比拼城市開發數量,在規模寬度上採取”佯攻”的策略,把我們物聯網的初衷做深下去,也許今天就不會有那麼多對於共享單車是否能成為獨立商業模式的質疑了。
所有的燒錢大戰,套路不過就是先燒出一個大市場,然後再燒死小對手,最後剩下的幾家合併。結局早已寫好,只不過突然有人在臺上不按劇本演了。
我們曾經收手了,可惜還是晚了,已經走上了冰面,剎不住車,回頭也來不及了。
作為創業者,我們走過的每步路,對公司都有好或壞的巨大影響。憑什麼我們會認為自己只會產生好的影響,而不可能導致壞的影響?
去年網上出現一撥黑我們的稿子,說什麼我和幾個高管貪腐了多少億,這種完全經不起推敲的稿子,不知道你是否知情?我和曉峰聊過多次,我們的命門在哪裡,你們的命門在哪裡。
創業者經常會以為自己的失敗是缺錢造成的,其實,創始人的侷限,才是專案最大的命門。專案估值幾千萬、幾個億,創始人靠創意和行動力,一般都能把握,估值幾十億了,創始人唯有不斷學習,帶動自己和團隊成長,才能”配得上”這樣發展速度,特別是戰略和管理能力,不能夠洞察企業發展、商業及人性的本質,最終會親手將自己的企業推向懸崖。

程維派高管過來,就是發現公司的發展已經脫離了你們的能力控制範圍,來幫忙應該是他的初衷。以第三者的視角客觀來看,如果他們要奪走控制權,不至於用這麼低階的方式。
在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創始人既容易膨脹,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又會感覺自己控制不住這個急劇變化的局面,內心開始多疑。
其實,成功創業者的必要特質,很多我也不具備。給你分享一個小祕密: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設計產品,騎著親手設計的小橙車,車軲轆碾過滿地的落葉,碾過支離破碎的光斑,碾過一地白雪,那才是我最滿足的時刻。

所以,曉峰來做CEO,我非常歡迎,媒體還猜測我不爽,哈哈哈。
我覺得,把滴滴的人趕走,是對ofo最大的傷害,而我們沒有合併成功,是對這個行業最大的傷害。
也許,要過了好久,我們才會恍然大悟,當年所做的那個毫不起眼的決定,或者一時衝動的行為,竟然已經鎖定了最終的結局。是不是覺得很弔詭呢?
創業者的理想和理想的創業者,不是一回事,對吧?創業者的理想是企業的初心,但不是企業的全部。
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聖地亞哥,84天一無所獲,終於在第85天遇到那條馬林魚,人和魚在海上搏鬥了三天三夜,雙方精疲力盡,老人逮住了頑強的大魚,但是回到港口的一路上,大魚卻被追隨而來的鯊魚吃得只剩下一個骨架了。聖地亞哥老人生活得並不好,似乎也欠缺點運氣,但他不放棄,不怨天尤人,不低頭,是個真正的”硬漢”。
可是我們做不了硬漢,我們燒的可是數十億的錢,那些錢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也不是一個孤獨的老人,還有成千上萬的同事、賭上身家性命的供應商和我們在同一條船上。
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很多媒體希望你失敗,這樣他們才有更多的話題,很多網民也不希望你成功,因為他們認為你已經獲得那麼多家庭出身、名校教育的優質資源,上天為什麼還要如此眷顧你?
那麼,這裡確實有一個問題:你相信上天真的會把所有的好運只送給一個人嗎?
不管他們這樣的希望是否有些陰暗,但我們真沒有權利讓自己犯錯。因為,我們得到的實在太多了。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朴樹的《那些花兒》,我很喜歡這首歌,就把裡面的幾句歌詞作為這封信的結尾吧: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
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
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
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
在人海茫茫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
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
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裡荒草叢生
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
最後,衷心祝願你的將來繁花似錦!
2018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