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水”到“可樂”,九次方認為政府資料將成為財政增長主力
2007 年到 2016 年,中國大陸各省土地增值稅收入從 403 億元人民幣增長至 4212 億元人民幣,土地成為推動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現階段,在國家巨集觀管控收緊、土地紅利衰減的背景下,地方財政要往哪個方向尋求增長?針對這一問題,政府資料運營商九次方大資料提出了“資料財政”概念。
依照其來源,資料可大致被劃分為六個種類:政府資料、電商資料、社交生活資料、搜尋資料、廣播電信資料及各垂直行業內的資料。而在國內,隨著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各級政府積累了大量與公眾生產生活相關的資料,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資料量佔全社會資訊資源的 80% 。除數量龐大以外,政府資料還具有地域廣、種類多、關聯性強、統計規格統一 等特點。
九次方大資料創始人王叄壽表示,長期以來,政府資料就像是蘊藏豐富但相互隔絕、深藏不露的“地下水”。但在政策與市場的推動下,“地下水”將被逐漸引出。在這一時間點上,九次方佈局了“打井(資料探勘)”“鋪管道(轄區內各部門資料聯通)”“建水庫(成立城市資料交易中心)”“生產自來水(區分界定、脫敏脫密、建模演算法,提取資料價值)”“生產可樂(應用場景變現)”的完整鏈條 ,將政府資料積累轉化為產能。
由於服務物件定位為政府,九次方大資料的資料應用場景包括政與經兩類 。在政府治理上,資料能夠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網路、扶貧救助、基層治理、政府內部管理等領域提供決策參考,在醫療、教育、金融信用、民生服務等領域提高服務效率。在區域經濟上,資料能夠增強當地政府對地方產業的巨集觀調控,提高產品品質,樹立特色品牌,在產業鏈內挖掘更多利潤空間。另外,資料也能為地方招商引資提供指導與風險評估。
資料的落地場景如此豐富,單家企業不可能在各個垂直應用領域內面面俱到。因此,九次方大資料藉助資本平臺及全國範圍內的廣泛佈局,孵化、投資、併購了四十多家垂直領域內的大資料應用公司 ,併為這些公司提供資料來源支援,以生態聯盟的形式建立政府資料服務產業鏈。
在服務政府的具體實施策略上,九次方大資料選擇與當地政府合資成立城市大資料應用及資料資產運營管理公司,由九次方總部提供核心技術研發、路徑設計與諮詢服務,由地方政府控股的公司實現本地化實施落地。王叄壽表示,這樣的設計對於當地政府的吸引點在於資料、結算、資金都將留在本地 ,避免了資料及稅收外流,滿足了地方資料獨立及財政收入的需要。
截至目前,九次方大資料已與超過 80 個地方政府落地合作,其中省級與市級直轄市公司 17 個。融資已跑至 D 輪,總計融資額超過 20 億人民幣,在政府服務這一對企業資歷要求極高的行業內,已將先發優勢轉化為較高的壁壘。2018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 70%。
接下來,九次方大資料將發展規劃重點分為三個維度:與更多地區政府合作,拓展地域分佈;將更多垂直應用資料公司納入聯盟,增加應用場景;重點發展大資料與民生、金融及行業應用的連結,加深資料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