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逼今日頭條站隊阿里 頭條估值超百度後BAT要變成ATT?
今日頭條橫跨短視訊和內容分發兩大賽道,2018年以來一直都處在網際網路的聚光燈之下,雖然在今年上半年今日頭條走得並不順利,APP被下架、抖音封停,可在即將踏入2019年之際,今日頭條的卻放出一個大招。

根據多個媒體報道,今日頭條母公司位元組跳動有限公司已經完成Pre-IPO輪融資,金額在40億美元左右,整體估值高達750億美元,而在創始人張一鳴的期望中,明年今日頭條上市的整體估值要超過千億美元。
目前官方對此還尚未迴應,如果訊息屬實,那麼今日頭條的估值已經超過百度京東,僅次於騰訊和阿里。由此一來,身為國內網際網路三巨頭之一的百度或將被頭條擠下神壇,BAT格局即將改寫成ATT。
頭騰大戰不斷升級,今日頭條擁抱阿里
位元組跳動本輪融資Pre-IPO中,投資方大有來頭,根據知情人士稱,軟銀、KKR和春華資本是領投方,同時雲鋒基金代表阿里系投資今日頭條。
一直都不站隊的頭條,今天會選擇阿里,其中原因或許更多的來自於騰訊給予的壓力。騰訊與頭條的矛盾由來已久,在2017年,騰訊就曾起訴今日頭條高達300次!雖然表面上沒有引起很大的風波,但隨著2018年短視訊的爆發,頭條和騰訊的大戰一發不可收拾。
騰訊先是高調重啟微視,各種調兵遣將,相繼推出十餘款短視訊APP形成矩陣,試圖狙擊抖音,對此張一鳴稱: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
的確,在短視訊領域上騰訊沒能憑藉賽馬機制後來居上,但是頭疼兩家的戰火卻是徹底爆發,互相起訴對方“不正當競爭”。在這種情況之下,頭條站隊阿里也就不難理解。於是,有了巨頭阿里的加入之後,頭條的估值空前高漲,在資金和資源上都能獲得支援,亦能解決阿里內容和流量上的問題。
作為一家只有六年曆史的企業,頭條如何成為讓阿里青睞有加、讓騰訊咬牙切齒的企業呢?這與其獨到眼光息息相關。
從資訊分發起家,夾縫中崛起的演算法推薦
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獲取資訊的方法變得更加簡便,但與此同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對各種各樣的撲面而來資訊逐漸失去了耐心,試圖找到有更加便捷高效的方法,而張一鳴恰好看準了這一點。
於是,2012年3月建立今日頭條,憑藉BAT等巨頭看不懂的“演算法編輯+智慧分發”,在內容上從“人找資訊”變成“資訊找人”,大幅度降低用篩選資訊的時間,加上恰逢移動互聯網紅利期的原因,使得今日頭條俘虜了大量使用者的芳心,在網際網路的夾縫中找到了一線生機。
資料顯示,截止到2016年7月,今日頭條日活躍使用者數超過5500萬,累計活躍使用者5.3億,並且人均使用時間已經達到74分鐘,憑藉這一系列傲人的成績,今日頭條成為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增長速度最快的產品之一。
有資料統計,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一天當中除去必要的時間之外,人們花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累計不到4個小時,因此對於各大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如何爭奪這幾個小時將成為決勝的關鍵。
於是在單挑枯燥的圖文之後,這一年短視訊全面爆發。當許多人還把目光聚焦在內容分發上時,今日頭條已經從9月份開始向短視訊領域發起衝擊,宣佈投資10億用以補貼短視訊創作。分別推出了西瓜視訊、火山小視訊以及抖音多款產品,形成視訊矩陣,其中又以抖音最為成功。

根據使用者觀看的視訊型別和時間採取個性化推薦,憑藉今日頭條的強大流量入口,西瓜視訊一年的時間DAU達到1000萬,而抖音APP從2017年1月到5月,DAU已經達到百萬級別,此後更是一路高歌猛進,抖音成為短視訊領域的獨角獸。
至此,今日頭條內容分發的商業模式已經完全成熟,通過其開啟的推薦引擎,今日頭條變現模式異常簡單,通過廣告盈利。2016年今日頭條的廣告營收突破60億,2017年收入翻倍達到150億元,更是提出要在2018年“保三衝五”的口號。
在PC時代,所有的數字廣告業務都在圍繞百度投放,可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的廣告代理體系也已經開始向今日頭條的資訊流廣告傾斜的跡象,甚至於百度旗下的金融產品都已經開始在今日頭條投放廣告。
據悉,2017年今日頭條的廣告營銷團隊要擴張到5000-6000人員,而今天的銷售規模已經在1萬人以上,可見今日頭條在廣告上的轉化率之高。
今日頭條多點開花,野心勃勃直逼BAT
此時BAT回頭發現當初自己不屑一顧的一款閱讀產品,今天竟然具備威脅自己地位的風險。而今日頭條已經不甘心充當巨頭綠葉,開始向其他領域伸出橄欖枝,
根據QuestMobile公佈的2017年Q2移動網際網路報告解讀資料顯示,今日頭條使用者規模已經突破1.78億,日活使用者規模7701萬,月度使用者使用總時長位列第五名,排在微信、QQ、騰訊視訊和愛奇藝之後。因此,在擁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使用者粘度之後,今日頭條首先踏足社交領域,對標微博,上線微頭條。
微頭條最突出的舉動之一莫過於與通訊錄掛鉤,通訊錄一直都是最為關鍵的角色,因此微頭條也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開啟熟人社交模式。此外,微頭條吸引了多名明星名人大咖入駐,既有娛樂圈一線明星,也有科技圈的名人,同時讓普通使用者也能參與進來,滿足這部分使用者需求,這樣微頭條的社交版圖已經初步完成。
除了社交之外,加上拼多多作為標杆案例,今日頭條為補充電商環節,建立了自己的獨立電商平臺“值點”APP,希望藉助頭條的超級流量在電商領域也能異軍突起。
坐擁內容和流量兩大優勢,今日頭條已經不滿足於單一的廣告創收模式,希望將吸引流量和消費購買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創造更多的變現方法。拼多多的成功,讓人們發現原來在電商領域中還有如此大的發展潛力,相較之下這部分使用者也與頭條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此拼多多無疑讓頭條看到另外一條出路。
在頭條旗下的多款熱門應用,每個都有著不錯的帶貨能力,多方位的資源都能予以支援。當然,從目前電商的局勢上看,頭條還不足以具備顛覆阿里和京東的實力,儘管和阿里有著合作關係,但對於頭條來說,始終不能將主動權交給其他別人,因此構建電商閉環也就在情理之中。
2018年說是小程式混戰之年一點都不為過,微信、支付寶和百度先後推出小程式,而今日頭條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成為第四家提供小程式入口的APP,試圖趕上小程式爆發的末班車,頭條想成為超級APP的野心已經顯露無疑。
既然要做小程式,那麼使用者基礎是剛需,而今日頭條旗下所有產品的使用者全部加起來,能夠支撐小程式的生態。通過小程式,頭條能夠增加使用者活躍度和使用時長,在使用者留存率上大幅提升,同時小程式的引入,能夠在電商、遊戲等方面更多樣化的利用流量,豐富變現模式。
依靠流量建立的“帝國”,但頭條發展依舊存在軟肋
不可否認,頭條近年來的發展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即使面對騰訊的強力封殺,依舊難以阻擋其前進的步伐,似乎只有相關部門才能讓頭條停滯下來。
截止到2018年10月,今日頭條已經被約談五次之多,其中受到的處罰超過兩次,APP被下架三週,內涵段子永久關閉,主要原因就是其賴以生存的個性化推薦,將內容推薦給使用者。
一直以來都是以內容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頭條,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為了吸引更多自媒體人加入,不得不降低門檻,但與此同時也讓更多的垃圾內容進入平臺,在網路上形成一股不良風氣,不僅浪費受眾精力和精力,同時也不利於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國內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背景下,網民年齡結構走低,在價值觀上很容易誤導青少年。
現在頭條已經成為政策上的重點關注物件,為了淨化網路環境,國家網信辦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頭條如果沒有把握好度,那麼未來面臨的可能不只是下架整改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推薦演算法雖然能夠幫助頭條在初期能夠迅速崛起,如今與網際網路大佬正面交鋒,只是依靠演算法並不能幫助頭條在之後的市場競爭者紅佔據絕對優勢。今日頭條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原因在於對流量的理解,以及公司運營和戰略佈局,而演算法在整個競爭優勢中更是至關重要。
相比較BAT來說,如果拋去演算法機制,發展速度過快的今日頭條並沒有技術上的沉澱,而其他陸續上線的業務,在巨頭面前還沒有具備宣戰的能力。如今頭條連續拓展邊界,等同於直接搶奪騰訊、阿里以及百度的蛋糕,讓今日頭條的戰略線存在多種不穩定因素,隨時都有可能面對BAT的圍剿。
儘管頭條的估值已經僅次於騰訊阿里,但如此高的估值能否支撐卻是一個問題。從現階段來看,純網際網路的內容模式決定了頭條的淨利潤不能與其他企業比拼。資料顯示,2017年今日頭條營收150億元,而小米創下1146億元的總營收,滴滴和美團分別為1500億和339億元,要知道即使是滴滴在2017年的估值也比不過頭條750億美元的估值。
對比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在盈利上存在巨大硬傷的頭條,更是在增速上已經有所回落,論市場和規模同樣比不過第二梯隊。2017年小米使用者數量已經突破3億,滴滴平臺坐擁4.5億使用者,所以頭條能否支撐如此之高的估值或許還有待商榷。但是,敢於叫板騰訊,同時不斷蠶食百度的網際網路線上廣告業務,國際國內多點開花的頭條在發展速度上的確可圈可點,而750億美元的估值也是資本市場對於頭條未來發展的期待與肯定。如此一來,就委屈了百度,BAT將真的成為過去,一個新的ATT時代將要開啟。
作者:沙水,網際網路觀察家,178遊戲工作室(http://www.ar178.cn/)專欄作者.交流可新增微信:shashui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