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超導鏈SCT——備戰智慧投資時代
認知超導鏈SCT——備戰智慧投資時代

超導鏈SCT
本期嘉賓:老謝
著名投資人、分散式商業的理論建立與實踐者,十年加密貨幣投資經驗,高階經濟師、區塊鏈講師。
本臺記者:阿文
今天我們要採訪一位幣圈低調的大咖——老謝,這位85後幣圈老玩家是一眾幣圈投資的風向標,這一點,在前不久前的【幣本位超級社群】成立大會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數千名開發者,投資者和創業者都參與了這次的釋出會,這是SCT官方第一次慶功會,慶祝過去的兩年裡聯盟鏈技術成熟,相繼登陸各大交易所,超級錢包APP正式投入使用。
老謝在會議中分享了幣圈投資的一些“套路”,這可能是幣友們最關心的話題了,尤其是SCT的市值,這將是幣本位超級社群能否實現更大規模的高效運作,吸引更多使用者的關鍵。
阿文:謝總本人很年輕啊!
老謝:對啊,85後嘛,不過看著像90後哈哈!

超導鏈SCT
阿文:這次會議我聽到您在演講中提到,超導鏈是唯一一個可以落地商業應用的區塊鏈專案,但事實上僅僅在國內已經有很多個區塊鏈專案在角逐“落地”了,您憑什麼覺得超導鏈是唯一的呢?
老謝:應用是所有區塊鏈專案最後的落地環節,其實這是最難的步驟,更多所謂的區塊鏈“技術突破”都只是紙上談兵。他們只是玩金融或者遊戲,當然金融和遊戲也是區塊鏈技術“上手”最快的兩個領域。但我們要玩的不是金融和遊戲,畢竟這只是小眾,我們是要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商業中來,更大的擴充套件它的範圍和領域,比如資源整合、保險、慈善等等,當然也包括金融。但真要落到這麼大的民生領域,坦白講從理論到技術實現,需要很長的週期,或者說需要強大的技術背景,但很多理論類似“哥赫巴德猜想”一樣,幾乎很難實現或者被顛覆。
即便是現在,區塊鏈技術打破商業化應用難題,依然是關鍵,如果沒有“多鏈”的思想,那麼區塊鏈在商業的應用場景將無從談起。
阿文:為什麼這麼說呢?
老謝:其實在日常的交易中,我認為不是每一筆交易都有那個必要去參與公證和共識,絕大多數交易只需要兩方或者幾方參與即可,大約只有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序曲需要公鏈公證,比如說A聯盟幣置換B聯盟幣時。

超導鏈SCT
阿文:所以您在演講中說超導鏈的靈魂是聯盟鏈?
老謝:是的,眾所周知,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或者其他公鏈,每傳送一筆交易,就需要支付幾毛到幾塊的礦工費,比特幣就更不用說了,幾十幾百都有可能,這樣的話,無形中給中小額的交易帶來巨大成本,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致命的來自於它的擁堵和延時,對於公鏈的交易確認,以太坊是6個區塊才決定最終一致性,大約耗時一分半到兩分鐘,加上網終延時,大約需要5分鐘甚至更長,而比特幣同樣的6個確認則需要1小時。基於這些交易的痛點,我們直接用聯盟鏈來解決,一來聯盟鏈上交易0手續費,再來使用者使用聯盟幣支付或者交易時,確認將是秒級或者毫秒級,一落鏈即是最終一致性,聯盟鏈的共識機制可以做到不分叉。
區塊鏈要落地,在技術上主鏈+多鏈肯定是未來的方向,螞蟻金服以及京東在自家的區塊鏈專案上也都不謀而合的看好聯盟鏈。除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手續費,聯盟鏈可以承載高併發,這也是BAT們看好的它的原因。
阿文:我想替大家問一個關於投資數字貨幣方面的問題,不知道熊市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不管是新韭菜還是老韭菜,我們是hold住還是即時止損?
老謝:怎麼說呢,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祖先已經給了我們最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啟發。
我們遇事不必死鑽牛角,應該懂得通融、屈伸,左右權衡。誰說熊市沒機會,亂世才出英雄,當然這需要很敏銳的投資嗅覺。這一點,不管在股市還是幣圈,都是一樣的道理。
你去看那些通過玩幣最終實現財務自由的,前身都是屌絲。以前是區塊鏈專案投資的狂熱期,在風口上,誰都能飛上天,關鍵是能飛多久,退了潮才能看出誰在裸泳。有些專案因為沒有實質性落地應用而無法讓生態活下去,卷一筆錢,割一茬韭菜就跑路,換個馬甲再繼續割韭菜。當然這是在混亂期,但幾番洗牌之後,鏈圈幣圈漸漸清晰,投資者變得更加理性,良幣驅逐劣幣的時候到了,這時候大家判斷專案看的是生態,看的是應用場景能不能把生態盤活,幣好比是種子,生態好了幣才能茁壯成長。這就是我為什麼投資超導鏈,就是因為有好的生態,我不用擔心SCT今天的市值,從一個穩定的K線可以判斷它肯定是穩步增長的,這點我有信心。
熊市什麼時候結束,我也不知道,但能肯定的一點是,據目前這個狀況來看,韭菜還太少,專案、資本、交易所太多,泡沫太多了,必須擠掉一些,未來肯定要有一個標誌性的時間出現,來結束這個寒冬。
在投資上我並沒有半點悲觀,行業正在在暗地裡完成一次升級,包括現在我依然在繼續投專案,但投資方向上會發生改變。大部分人會在牛市投專案,估值很高,但其實牛市投資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反而在熊市的時候,專案估值會降低,這個時候進行投資會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回報,會讓你在下一個牛市裡面收益得到快速放大,因此我認為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進行價值投資的時期。
還有就是要看專案的生態,這個之前提起過無數次,看專案解決了行業的哪些痛點,在商業模式上有哪些創新,如果只是投機,那不管是在牛市還是熊市都是靠運氣,誰能保證自己的運氣就一定好呢?何況在熊市你根本看不到二級市場帶來的溢價,所以只能去分析專案的本質,看專案在做什麼。之前遇到一些做餅乾的在發幣,做雨傘的也在發幣,這玩意能解決什麼商業痛點呢?
總的來說,短暫的牛熊放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都是插曲,我不管牛熊,好的專案我還是會繼續支援,這個行業拼的是韌性,不是爆發力。看專案的邏輯就是務實創新的團隊、紮實的技術、合理的估值。沒有社群基礎、沒有技術創新、沒有活力的專案最容易死掉,牛熊轉換時期需要淘汰的就是這些劣質專案。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想了解幣圈投資的可以關注幣本位超級社群。
區塊鏈殺手級應用 超導鏈SCT_騰訊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