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綠屏門”給華為惹了麻煩,這也是戰略選擇要交的學費
華為手機業務今年以來捷報頻傳,在中國、海外市場份額一路走高,連續兩個季度超越蘋果位居全球第二,正向2018年出貨2億臺的目標進發。
可是,新旗艦機Mate 20系列綠屏門的突然出現,絆住了華為。
有業內人士調侃, 三星終於可以笑華為一次了。三星也釋出了一條微博暗諷華為:屏實力,不焦綠。雖然三星說自己“不焦綠”,但實際上三星手機也曾出現過不少綠屏的事件。
由於 OLED屏具有自發光特效,可以比LCD做得更薄, 可視角度也更好 ,因此 廠商在高階機型上更願意採用OLED屏。
但OLED屏的技術本身有綠屏的風險。Mate 20 Pro採用的是 AMOLED屏。 AMOLED有紅藍綠三種發光材料,其中綠光材料發光效率最強,低亮場環境下紅、藍髮光效率低,綠光材料仍會發光,因此會出現綠屏現象。另外,AMOLED上面覆蓋了多層光學膜,在邊緣彎曲時,較容易出現彩虹效應,由於同樣的原因,也會導致低亮環境下的綠屏。
實際上,在華為的綠屏門之前,三星的手機、蘋果的iPhone XS系列和iPhone X都曾出現這樣的問題。 因此,除了給使用者換機之外,三星、蘋果也都給出了軟體解決方案。
三星建議不要使用第三方的主題軟體,嘗試恢復手機自帶主題。蘋果官網也披露綠一些保養心得,包括作業系統更新到最新版本的IOS、開啟自動調整亮度,以及避免用最大亮度顯示。
此外,OLED的品控難度也要高於LCD。 首批新機更容易出現綠屏問題,一段時間後出貨的機器在品控和技術方案上會更好。首批嚐鮮的客戶可以獲得第一時間入手新品的快感,但也承擔更大的風險。
華為Mate 20 Pro螢幕的供應商是京東方和LG。從目前網上使用者的反饋看,綠屏的螢幕主要來自LG,京東方尚未曝出問題。如果供應商生產流程上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較大數量的螢幕故障,LG螢幕歷史上也常出現良率不佳的問題。
華為相關人士向36氪透露,目前Mate 20 Pro的返修率是低於常規水準的。
隨著大眾對電子產品的消費體驗增多,使用者對產品、廠商的瞭解在不斷加深,網際網路在其中扮演驅動者的角色,打破資訊獲取的不平衡。這讓廠商的任何瑕疵越來越難以被消費者忽視。
在這個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微信搖一搖的檢測綠屏的圖片大量傳播。
華為的官方論壇裡也有很多使用者都在討論綠屏的問題。有人給出一種很有引導性的測驗方法:在被窩裡或暗光環境下,把螢幕亮度調到最低,開啟相機或微信搖一搖,看看頁面會不會出現綠色。以前很多普通使用者是想不到這種辦法的,這也會讓更多有問題的機型被檢測出來。
有趣的是,華為為什麼不選擇OLED屏最好的供應商三星,而選擇LG和京東方?
除了成本之外,華為這種體量的公司還有戰略上的考慮。三星擁有OLED屏的九成市場,並且擁有最成熟的工藝,可憑藉這一關鍵的供應鏈環節對競爭對手進行遏制,可以抬高要價,也可以壓低供應量,破壞對手的出貨節奏。
手機大廠在選擇供應鏈時都會有意識地分散開來,既能降低風險,又能提升議價能力,更何況三星是華為全球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不只是華為拒絕了三星,選擇LG和京東方。 有訊息稱,蘋果iPhone XS的螢幕供應商,在三星之外同時也加入了LG,也是同樣的道理。有大廠的訂單,三星之外的 OLED廠商才能崛起,這對華為、蘋果日後的發展也有好處。
可是在LG、京東方這些廠商工藝足夠完善之前,華為、蘋果的戰略選擇,就會交這樣的學費。Mate 20 Pro是華為目前最高階的機型。綠屏門的出現無疑會影響潛在使用者對這款手機的信心,從而在跟三星Note系列和iPhone的競爭中減分。
但對手機行業而言,華為“綠屏門”興許會 成為催化劑,加速供應鏈OLED工藝的提升,或者設計更完善的軟體方案避免這種問題。使用者不會像過去那樣輕易容忍這樣的問題,公司也會顧慮潛在的市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