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買電視二篇
買電視
前幾天,偶到超市閒逛,見電器商場商品琳琅滿目,尤其電視,其變化簡直日行千里。
清一色LED4k,硬屏、軟屏;OLED、ULED、量子點;更兼鐳射投影。中外品牌眾多,莫衷一是。
想當年,從黑白到彩電。我也從第一臺熊貓彩電,到二十年後第N臺的松下42英吋,又笨又重。四年後,又換超薄惠普52吋1080高清。現今,52吋是小兒科,該換了。
想想自己是個電影迷,市裡電影院幾乎走個遍,那家影院優劣一目瞭然。
常言道,貨比三家。一下班,就往電器城跑。先逐家瞭解,從海信、三星、TCL、索尼、長虹、惠普、康佳。看廣告宣傳片,個個色彩繽紛,十全十美;選電影放映,略有差異;新聞片一放,肉眼難分辯;攝影照片,優劣可見。
然後,取資料閱讀分析。字型太小,幸虧家有10倍放大鏡,難不倒我。
再到淘寶網上瀏覽一番。其功能尺寸不同而價格不同,那怕同牌同型號,價格也差異。
聽實體店員工說,電視出廠分正品一二等級。否則,二等品賣給誰?一分錢一分貨,這個你懂。聽得我一頭霧水,左右兩難。
怎麼,欲購一臺電視如此之難?試問電視廠家,真有其一二等品之事嗎?
昨晚,終於找出2018年度和2019年電視十大排名,心中有底了。
五一節將近,價格有優惠,反正是要購買一臺,但憑自己感覺。就買,啥牌子,這個你真懂。
2019.4.28三亞
吃湯麵
我經常去鄰近的第二中學小食巷用早餐。
這小巷,右靠學校一側,是廣告宣傳欄,寫滿一窗窗時興的宣傳標語。個別欄,是保健強身的口訣。左邊則緊挨著公路局,一排都是小食店。門口停滿電動車。什麼杭州小籠包、廣州腸粉、天津包子,後安湯粉、陵水酸粉、豬腳飯、牛腩面、羊雜湯,一概盡有。
我隔三差五會換個口味,多走幾步,吃碗蘭州拉麵。但其味道,還真不輸曾在蘭州市吃的麻油拉麵。但平日吃得最多的還是湯麵。而且有兩家是常客。
一家老闆娘認識,每次見面,她便用海南話吆喝一句:老闆公鮮面加蛋!廚師聽了,幾分鐘後,一碗新鮮噴香的湯麵就擺放在餐桌上。有雞蛋肉絲豬肝海貝蔬菜胡辣粉,沒吃早已自吞口水。
偶爾也想到隔壁麵店嚐嚐,多次人滿,排隊到門口,可見味道不一般。一天,乘休息日人少,進去品嚐一下,果然味道不一般。好就好在其湯,鮮美。
也曾去另外幾家湯粉店嘗吃,門可羅雀,但味道也可以。
後來分析,一家有兩個門頭,一邊被老阿婆煮早食擋了道。如果阿婆換成美少婦,或把餐具家檔搬移到室內後牆,肯定生意好。一家乃用塑料湯匙,向其要一把陶瓷湯匙,硬生生來一句,你們大陸人,都喜歡用陶瓷湯匙。返身回去,以為拿一把陶瓷湯匙,卻久久才出來,也不搭理,也沒陶瓷湯匙。
嚐遍幾家,勝負自明,客多人少的原因。往後用麵食,就在那兩家走動。
有一次,發現相識的小食店,麵湯裡的海貝是臭的,吃完以為無礙,不料肚子反應快,半小時後馬上去廁所排洩其毒。後又有一次,從此再不敢登門。
我想,同行經營,同樣才質和手藝,往往的差別,就在小小的一把湯匙和臭貝上。細節決定成敗,並非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