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領跑雲端計算,馬雲眼光果然更勝一籌!

大家都知道,馬雲是一個非常優秀,想法又天馬行空的企業家。相比於普通人,他好像能夠提前預知未來商業的走向,提前做出反應。雖然馬雲沒有QQ和微信這兩個龐大的導流池幫助他導流,但是依然站在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巔峰。和馬雲相比而言,馬化騰就保守了很多,在相當一部分領域處於跟隨的地位。但是因為有龐大的使用者群體,所以能在每個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也有一些人提出,雖然馬雲和馬化騰目前旗鼓相當,但是在未來的佈局上,馬雲還是更勝一籌的。

馬雲在雲端計算領域先走了一大步,騰訊雲成立於2016年,然後馬化騰在今年剛剛重新組建了騰訊的架構,騰訊雲這才能夠成為獨立的事業群。而阿里雲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成立時間比騰訊雲整整早了7年。在阿里雲剛剛成立的時候,王堅博士擔任阿里的首席架構師,要知道王堅博士可以說是一個技術大神了,阿里對於雲端計算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而騰訊雲之前一直作為一個下級部門,發力特別晚。雲端計算更多的是面對企業的使用者,這也難怪阿里和騰訊都對這塊“肥肉”虎視眈眈了。

晚了七年可不是說著玩的,要知道,有這7年的時間,一個方向明確的初創公司都能夠成長為一個行業的巨頭了。特別是在局勢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領域,早出發7年意味著別人想要超過你就要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還記得在2010年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說雲端計算確實有很大想象的空間,但是還需要長時間的研究才能卓有成效,想要在短時間內去的效果,是做不到的。但是馬雲卻表示對雲端計算充滿了信心,而且堅定地要做雲端計算。到了2016年,馬化騰這才意識到雲端計算的重要性,不過這個時候落後阿里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

在市場份額方面,阿里佔據了將近一半的市場,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和亞馬遜較量的企業。而騰訊只有阿里的四分之一,並且在客戶資料保密方面,騰訊雲還有待提高。資料的丟失讓騰訊雲不被廠商信任,在和阿里雲的較量上,騰訊還需要更加努力。回顧阿里雲的成功,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不要認為困難都是解決不了的,都要等待成百上千年,我們更多的是缺乏堅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