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脈脈核心價值來自實名社交
騰訊科技訊(孫巨集超)11月11日訊息,在11月7日開始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高峰對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數字經濟”論壇上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發表講話稱,數字經濟跟傳統行業的融合很重要的事就是跨界人才的規模,而這也是其中最大的挑戰。
“雖然每一年從網際網路領域流入到傳統行業領域的人才的規模在逐漸提升,每年有30%增幅。”林凡表示,”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從別的行業進入到網際網路的行業有非常高的熱情,是從網際網路流入的10倍。這個資料的差異性非常大。”
林凡認為,傳統行業需要網際網路,未來有更多人才從網際網路跨入傳統領域,對中國數字經濟的轉型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與此同時由於基因的不同,從網際網路領域跳到傳統行業未必能很快適應。在林凡看來,人才流轉過程當中要注重很細微的企業的管理,考慮企業制度的改變。
會後,林凡接受騰訊科技專訪,以下為部分專訪實錄(在不改變原意情況下有所刪減):
騰訊科技:今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有什麼突出特點?
林凡:比較偏重國內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結合的議題。
騰訊科技:網際網路行業是不是正在收緊招聘?怎麼面對?
林凡:怎麼樣把網際網路跟傳統行業融合,是未來的一個機會。對於很多網際網路人才來講,怎麼把自己過去的這個聰明才智也好、能力也好,用在這些偏傳統一點的行業裡面,這個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機會。
騰訊科技:脈脈會否為鄉鎮創業的網際網路企業或人才推薦職場社交的模式?
林凡:其實買賣現在已經開始逐漸下沉到一些三線的城市了,但是雖然比例還不是很大,但是我們還是明顯能夠觀測到說,有一部分三線城市的這些企業也好,或者說一些人也好,開始在脈脈上面,並且有在實現他們的一些需求。
我覺得最核心的事情,其實就叫做資訊不對稱,就是職業資訊、職場資訊的不對稱。比如說在北京工作的這些人,他可能想回家鄉,但是他不知道回家鄉以後做什麼?最後他就還是待在北京了。但其實家鄉里面有很多公司也好,小企業也好,他們也是有需求的。這些需求怎麼能夠讓這些有想回去想法的人能夠知道,本質就是職場社交,打破資訊不對稱,傳統的家鄉的人脈依然是有效的。
第二個就是AI和演算法,就是我們做了大量的對於每一個人的分析,對於他可能需要的資訊的分析,然後我們也對這個需求方、供需兩方我們都做了這樣型別的這種分析。比如說海南的一個公司有需求,我可以給到北京工作的海南籍的某些人。
騰訊科技:和城市相比,鄉鎮有什麼比較特殊的營銷手段?
林凡:在三線城市、四線城市,朋友網路的力量會更大一些。因為那邊還處在一個從熟人社會,往生人社會轉變的一個過程。
騰訊科技:四月份的時候脈脈有說過明年啟動上市,現在推進的情況怎麼樣了?
林凡:一直在把內部這個標準化做起來,但是不是去上市還要看整個資本市場的狀態。明年可能會是美國比較明顯的經濟衰退週期到來,也許不是最好的時間點。脈脈投資人都很清楚這是一個慢生意,對於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的所謂要求。
但我們平臺對信任的要求很高,大家要把這麼多資訊都公開出來,對平臺的認知和認可程度是要比較高的,這也是脈脈為什麼很早就開始打廣告的一個原因。
騰訊科技:有沒有考慮國內資本市場?
林凡:所有可能性我們都有考慮,但脈脈未來是要走國際化的,希望進到海外,為全球的職場人服務。一些招聘網站可能會覺得中國是主場,但我們認為中國只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主場。
騰訊科技:一些媒體或者是一些使用者說,脈脈上會有一些虛假傳言,會不會造成困惑?
林凡:任何一個UGC平臺,背後必然有信息真實度的問題。有很多訊息,你知道他是真的,但是沒有人可以站出來說它是真的。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出於好玩、搏眼球偽造一些資訊。
但我們希望有人能發,也有人能夠矯正。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打破資訊的不對稱。未來會通過各種產品積極的設定,來去解決這個問題。
騰訊科技:人工智慧脈脈現在投入有多少?
林凡:最早的時候我們使用者規模和體量還比較少,更多是在解決使用者需求滿足問題。這一兩年過了臨界點,上升的速度變的特別快。現在的資料規模、使用者的需求已經越來越複雜了。脈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大對AI和人工智慧投入,已經研發15%是AI人才,我們還在持續加大這個比例。
脈脈的很多資料都非常有價值,然後這個資料本身通過演算法的分析,通過更好的AI這個處理,能夠幫助這個人的時間週期會很長。今日頭條可能看了你的閱讀興趣,但不可能預測你三年以後、五年以後的閱讀興趣。 但是如果我分析你過去幾年的這個的經歷的變化,和你的能力成長,我基本上對於你未來二十年,整個職業的成長其實會有一定的預測效果。
騰訊科技:還會持續投入嗎?
林凡:最主要的肯定是人,第二方面是對於更精加工,更多維度的收集資料、沉澱資料、打磨資料。還有就是機器的投入了。
騰訊科技:招聘行業未來的發展如何?
林凡:脈脈想做的是職業的成長,換工作只是職業成長中的一個小環節,如何打破資訊的壁壘,如何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何能夠結交對你有用的一些人脈,這些都是職業成長的重要環節。所以脈脈的領域要比招聘廣很多。
騰訊科技:和其他的招聘網站相比,職場社交的模式有什麼優勢?
林凡:首先這種模式服務的是被動求職者,LinkedIn在美國就是有公開的身份和簡歷資訊,所以人們不敢在LinkedIn上亂寫,朋友、同事都可以看到,真實性有所保障。
騰訊科技:針對後職場培訓,脈脈在做些什麼事情?
林凡:我們在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是內部天地計劃,就是統一通用的職級體系定義。每個人可以更方便的去評估自己的位置,我下一步要學什麼東西,我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我應該要承擔什麼樣的職責?我應該要結交什麼樣的人脈,我應該學習什麼樣的課程。我們希望把這一整套這個體系建立起來。
另外一個就是教育的這個準備工作,就是如何去設定更多元效的課程。因為有很多經驗或者能力,它是碎片化的,我們要把這個東西挖掘出來。
騰訊科技:脈脈今年的發展如何?明年還有什麼重要目標?
林凡:今年年初定的目標早就完成了,但後來一直在上調目標,終極目標還沒有達成。
明年的核心是建立實名社群氛圍,過去五年我們一直在教育中國市場,希望大家要把自己的職業身份公開出來,還應該公開的表達。這個數字如果能到30%的話,就意味著說我們整個UGC使用者比例,基本上跟微博UGC使用者比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