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 | “超寬一體屏”體驗設計八大原則(二)
在上一篇:深度解讀 | “超寬一體屏”體驗設計八大原則(一)的文章中, ofollow,noindex">MOMOUX 從感知層面提出資訊獲取效率的原則,為體驗設計師在設計前期分析駕駛者與超寬一體屏的互動關係時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今天我們繼續就八大原則的第二條:駕駛過程注意力的問題展開分析,基於全新的超寬顯示屏應用後如何進行系統的人機體驗設計值得我們深入探索,期望通過,駕艙體驗研究團隊的成果為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也激發大家的深度思考。
在向更高階的自動駕駛發展階段人依然是駕駛過程的主要管控者,那麼駕駛仍是一項複雜的資訊處理過程,為了確保安全,駕駛者在整個過程必須處理大量的外部資訊(例如車輛之間的距離判斷、交通規則標誌、訊號燈、路面標記、道路曲率、變道、轉向等等)。駕駛者能否及時地處理整個駕駛過程的接收資訊對駕駛安全而言至關重要。這也是MOMOUX團隊提出的思考問題,在超寬一體屏的應用趨勢下,如何平衡駕駛操控的安全和體驗性,這裡我們從駕駛操控過程人對資訊的處理三個階段展開分析:感知(檢測和識別)、決策和反應。
人為因素在駕駛事故中的影響
研究發現,人為因素是機動車碰撞的最常見原因。以下是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和車輛因素對撞車事故的相對影響。
人為因素:包括駕駛者感知危險的能力,決定如何應對危險,以及執行響應的能力。
環境因素:包括道路打滑,或是由於霧或黑暗導致的能見度低,駕駛者視線的障礙以及道路設計等問題。
車輛因素:包括車輛故障,例如制動器故障,輪胎胎面不足或輪胎充氣不足,以及不能操作的指示燈。
該研究評估了2258次碰撞,發現人類,環境和車輛因素分別是93%,34%和13%的可能原因。百分比加起來超過100,這是因為試驗中超過1個因素經常導致1次崩潰。研究人員確定,57%的碰撞事故中僅有人為因素是可能的原因。
對因人為錯誤引起的三級研究中的崩潰進行的回顧表明,識別錯誤(感知和理解中的問題)和決策錯誤是最常見的。效能錯誤(執行不當,正確決定的操作)不太常見。識別錯誤可能是56%的崩潰,52%的崩潰中的決策錯誤和11%的崩潰中的效能錯誤。
同時,最近的一項研究加強了之前的研究結果。“不安全駕駛行為”研究發現,人為因素導致99.2%的撞車事故; 環境因素造成5.4%的撞車事故,車輛因素則佔0.5%。
由此看來,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刻不容緩的,那麼怎麼做才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呢?在具體實施前我們需要了解驅動行為背後的人為因素,即影響駕駛者表現的因素。
影響駕駛者操作的因素
如上文所提及的,駕駛過程包含感知、決策和反應三個階段,任何影響這三個階段的因素都會導致駕駛者的表現,比如衰老、非法藥物、酒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狀態等,都可能造成駕駛事故。影響的因素很多,下文將著重介紹注意力的定義、注意力的影響因素以及使用者注意力管理原則。
注意力的定義
從心裡學的角度上來講,注意力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隨著感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徵。注意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的反映一些現象而離開其餘物件。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物件上的強度或緊張。指向性表現為對出現在同一時間的許多刺激的選擇;集中性表現為對干擾的抑制。它的產生及其範圍和持續時間取決於 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 。
注意力的型別
選擇性注意力
選擇性(或集中)注意力通常是指我們能夠在遇到外界的刺激或誘惑後仍維持原有的行為或認知過程,能夠將注意力凝聚於某一個重要目標,而忽略其他不相干的訊息。
基於選擇性注意力的特徵,設計師在做超寬一體屏設計時,可以利用高密度改變:“環境中密集的情況變化會更容易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力。”的原理進行設計,提高使用者體驗。
分配性注意力
與選擇性注意力相反,分配性注意力則表示注意被認為在心理資源上可以被分為某些感官上能夠同時執行的任務(通常被稱作多工)。能夠同時專注於不同的事情上、同時接收多個指令、或者同時進行好幾件事情而不會搞混或忘記。在駕駛中,這就好比我們在轉彎時需要分配注意力到跟蹤車輛位置和檢測衝突倆方面。
轉移性注意力
注意力可以迅速從一件事切換到另一件事,果斷地處理完眼前的事物、再隨時切換回去,不會遲疑不決或慌張混亂。
持續性注意力
可以讓專注力在持續一段時間且重複的事情中保持一段較長的時間,不會一下子就恍神或散漫。持續性注意力非常適用於L4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場景下,使用者可以在駕艙沉浸式的學習或者工作,此時駕艙對於我們而言更像是移動第三空間。
集中的注意力
使用者能夠一個一個,井然有序地應對來自視覺、聽覺或觸覺等外部刺激。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知能力,注意力將高度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上。
注意力影響因素
注意力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齡、藥物、酒精、壓力等都可能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在所有注意影響力的因素中,壓力是最重要的。壓力是作用在我們身上的一種外部的、精神上的刺激,直接影響我們的喚起水平。這裡的喚起水平與注意力不同,它指的是知覺和肌動活動增加或者減少,並由此會形成焦慮和疲勞等心理,引發更多的交通事故。
使用者注意力管理原則
駕駛者(使用者)的注意力管理對減少由注意力分散的導致的交通事故而言十分必要。那麼我們在設計超寬一體屏的使用者體驗時需要怎麼思考呢?
1.三秒互動原則
據統計,車載系統的單次操作行為無法超過3秒。0-1s時駕駛者對車機進行掃視,1-2s內用駕駛者需要完成操作行為,而2-3s時駕駛者操作完成後,需要有明顯的反饋告知駕駛者操作是否成功。為此,在針對超寬一體屏的人為駕駛場景設計時,需要把握各階段的時間限制,視覺上,使用者必須能在0-1s內發現應用場景的重點資訊與功能入口,需要搜尋的常用資訊不要過於繁瑣,層級不能做太深入;互動上,保證單位時間內完成操作,操作一步到位;而反饋內容可以通過聲音或是明顯有效介面動畫來實現。準確把握每個過程中的時間,排除多餘元素干擾,避免分散注意力。

2.承載資訊分佈認知負荷
在設計超寬一體屏時,螢幕資訊的分佈應該適量,這是因為駕駛者(使用者)在視覺上能夠一次同時感知到5~9個物品(7±2 ),若是超過9個會給駕駛者帶來更多的認知負荷。希克定律曾描述過人做選擇所需要的時間:增加選擇的數量將會以對數的形式增加人做決策的時間。分佈的資訊過多,注意力會被幹擾,認知負擔加重,使用者的體驗差,同時也會違背三秒互動原則。
3.人體生理機能識別技術
很多資料顯示,疲勞駕駛也是造成交通的事故的很大成因,為此,人為駕駛時需要為駕駛者提供生理檢測機制,時刻監控駕駛者的生理情況,一旦出現開車打瞌睡的情況,即刻通過螢幕內安全警告、氣味(本田的“氣味王國”)或是聲音警示等多種方式提醒駕駛者,比如現在有很多車就採用使用智慧座椅,時刻監測駕駛者是否存在疲勞駕駛,並及時給予警告。
4.強化提醒機制
對於駕齡較長的駕駛者,應避免其反應弱化,比如在提醒機制上,駕駛者可能會由於習慣而逐漸忽略語音提示等提示內容,這樣也會造成危險的發生。為此,強化提醒機制就非常有必要。
以上內容是 MOMOUX 研究團隊基於超寬一體屏的體驗設計中關於使用者注意力的管理原則分析,可以作為體驗設計師進行駕艙體驗設計過程的理論參考。後續MOMOUX研究團隊將會持續為大家輸出餘下的體驗設計原則,歡迎大家關注和留言交流哈!
研究參考:
https://www.medscape.org/viewarticle/725015
https://mp.weixin.qq.com/s/NoTJCpTS6H33orfhjgfLxQ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ck%27s_law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A8%E6%84%8F%E5%8A%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