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與中鐵快運攜手備戰雙11,雙地網正成為拉動內需消費的新動力

這篇文章發出後再過幾分鐘,第十屆雙11就正式開始了。
當消費者忙著領優惠券篩選商品加購物車的時候,物流企業也在緊張備戰。今年除了3C、服飾等常規品類外,生鮮消費的上升勢頭也非常強勁。據瞭解,順豐速運與中鐵快運成立的合資公司——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順豐)早已悄悄開闢了高鐵生鮮專線,並將高鐵“極速達”線路擴充套件至431條,全力應對雙11即將到來的快件高峰。雙11背後的物流需求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中高階物流配送需求激增、生鮮電商崛起,高鐵運力擴張是大勢所趨
雖然雙11已經成功舉辦了九屆,各大電商及物流公司的應對模式已相對成熟,但每年遞增的銷量和發貨量還是給物流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相比往年,今年的雙11背後,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物流需求變化:一個是來自新零售興起下的生鮮電商崛起。以盒馬鮮生、超級物種、每日優鮮等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崛起,在雙11期間必然帶來更多對物流配送時效要求極高的生鮮配送需求。
另一個就是來自雙11期間急速增加的中高階物流配送需求。最新資料顯示,中國的中產使用者規模已經超過2億,並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的中產使用者規模將超過5億。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中產使用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在降低,對商品品質和物流配送時效的敏感度卻在急速上升。
龐大中產使用者規模帶來的是大量中高階物流需求,現有的以航空為主的中高階物流運力或許無法充分滿足雙11期間如此集中的配送需求,亟需新的運力補充。
航空VS高鐵, 誰將更勝一籌?
飛機容貨量大、時效強,在長途運輸上的優勢毋庸置疑。而今年新入局的高鐵運力,在容貨量和時效上不輸飛機,同時穩定性更強,對網點的滲透度也更高。當兩者打響“遭遇戰”,或許不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而更有可能成為互為補充的黃金搭檔。
飛機的速度遠勝於其他交通工具,核心樞紐可以覆蓋我國各大省會級重要城市,在超過1500公里的運送場景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且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航空貨運已經相當成熟,除全貨機外,各快遞公司對散航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較高。無論在日常運營中,還是在對雙11這樣特殊時節的應對中,飛機都是繞不開的重要運力工具。
反觀高鐵,因為覆蓋範圍廣、站點分佈密集等特點,其優勢運送場景或許在於500公里-1500公里間的中端距離運輸。相關資料顯示,目前高鐵里程已經達到3萬公里,覆蓋了80%的大城市,可以由大城市輻射周邊地級市縣。部分高鐵線路經過幾輪提速之後與航班時間已非常接近,其中京滬高鐵復興號列車於今年9月提速至350公里/小時之後,從北京開往上海只需4個小時。
更重要的是,高鐵受天氣影響非常小、發車頻次高、運輸環節少,不單是準點率更有保障,可為生鮮等高附加值產品提供更穩定的運輸環境。電子產品等無法採用航空運輸的產品可以由高鐵承運,效率將比公路運輸要高出一大截。
近幾年,由於人力物力等成本上漲,物流企業的服務成本也水漲船高,降本提效的需求非常迫切。雙地網作為新物流模式補充到物流網當中與航空運輸形成互補,不僅能有效提升中高階物流運輸的效率,也能為物流企業降低部分服務成本。
雙地網模式初成型,或將成為拉動內需消費的新動力?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具有時效優勢和成本優勢的雙地網加入雙十一配送大隊,不僅是帶來充足的運力資源,還將推動整個物流行業向中高階物流服務升級。
其一,滿足電商消費升級
快遞時效與使用者體驗成正相關,電商的消費升級是建立在物流配送及時的基礎上,只有對物流環節的服務升級才能滿足消費升級趨勢,優化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體驗。而十分注重使用者體驗的品牌往往會選擇與高階物流品牌合作,比如往年雙十一電商銷量前十的品牌中就有九家選擇了順豐。
隨著電商消費升級,今年雙十一的高階品牌、物品的物流需求將遠高於往年,需要更多的中高階運力資源,中鐵順豐增加”高鐵極速達”線路無異於“解民之急需”。當雙地網與航空網結合之後,運力互補,大幅度提升雙11期間的物流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消費升級帶來的大量中高階物流配送需求。
其二,多元化解生鮮配送的時效痛點
消費升級,也刺激了生鮮的消費需求。前面也提到,飛機的速度遠勝於其他交通工具,對時效要求極高的生鮮運輸來說無疑是運力首選。然而除時效外,運輸過程中對生鮮的儲存、保鮮也是十分重要。
高鐵運輸,對生鮮的保鮮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是安全性非常高,生鮮遠距離配送,每裝卸一次,都可能對生鮮產品造成損壞,高鐵接駁環節少,降低了生鮮破損率。再就是高鐵執行平穩,車內是恆溫的,不管冬天、夏天,車廂溫度永遠恆定在26°C左右,更加利於生鮮儲存。
今年,中鐵順豐的雙地網還針對蘇州大閘蟹、丹東草莓、運城蘋果、贛南臍橙、煙臺牡蠣等季節性農特產品開通特色經濟專線,並提前利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預測了熱門路線,提前配置了列車,有望解決跨省配送、跨城配送不及時的痛點,讓消費者及時享受到更優質的生鮮商品。
雙地網解決了農特產品的配送難題,也會優化農特產品的供應鏈,幫助更多的農特產品對外及時銷售,助力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其三,推動跨境物流建設和跨境電商的發展
消費升級除了帶動生鮮需求增長外,跨境電商的發展也是一個明顯趨勢,今年的中國進口博覽會提出要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跨境電商作為消費升級最重要的細分市場,今年上半年的消費總額達到了4.5萬億元。但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跨境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同時,跨境購物的週期依然很長,跨境物流運輸仍然是橫亙在前的一大難題,跨境物流效率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高鐵作為中國的一張金名片,或許可以解決航空清關難等問題,成為突破跨境物流發展的一把利刃。中國高鐵線路已經延伸向了亞、歐、非、美等五大洲,並和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美國等20多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象。而中鐵順豐所搭建的雙地網不僅會帶動國內的電商消費升級,對於全球跨境電商的發展也會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中鐵順豐合資公司目前已構建中俄歐和全國性的鐵路快運服務網路和經營體系,給予市場充分的想象空間,為社會大眾帶來更快捷優質的服務體驗,也為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資料顯示,去年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77.8%,在GDP中佔比達到了50%,內需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火車頭。若要靠消費全面拉動內需,提高國內的商品流通速度是關鍵。配送效率與商品流通速度呈正相關,而中鐵順豐的雙地網在雙11、生鮮電商、跨境電商等消費領域的助力已在無形中滿足了高配送效率的需求,可以預見,未來執行更為成熟的雙地網將會成為拉動內需消費,全面推動中國經濟新火車頭的新動力。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