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 被點贊10w+ 的新媒體運營?
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10W+ 成為衡量一個優秀自媒體人的標準,而作為自媒體人,自然視 10W+ 的爆文為目標。但寫出爆文並沒有那麼容易,做一個 10W+ 的媒體人也沒有那麼簡單。

成為媒體人,為公眾寫作
而非個人寫手,為抒發自己寫作
最近有不少姑娘問我,她總,如何提高寫作技能?” 我想做 10w+寫手。”
” 我想學習做新媒體編輯。”
其實,坦白地說,我也很難做到。因為咪蒙說過一句話,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和她一樣 ” 智商 ” 的人不屑於做她現在做的事情。
徹底反轉自己,做到完全地以網際網路民(所謂的 ” 屌絲受眾 “)為中心,打造他們心中的痛點和共鳴,忽略自己的年齡和知識結構……
並且,做到極致的標準化生產。

行文方式徹底地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短句子+親民故事+段子+雞湯金句+情緒疏導,十分易讀。
簡單極致痛,以及日日風格統一可依賴。
是新媒體陣營中難得具備真正踐行網際網路思維的媒體。
把自己當產品——文化商業產品,而不是作品,更不是文藝創作。
所以,取得商業成功是有跡可循,並值得尊敬的。
我之所以很難做到,有兩點原因:
1. 我真的不懂這批使用者,我的個人成長經歷較為個性化,我的語言體系和價值體系難以親近他們,是真的#不太能接地氣#;
2. 已經有了一個咪蒙,我就應該做好她總。
但你們,如果想要 10w+,是真的比我更有機會呀!
1. 如果你的價值觀比較普世,懂得並理解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
2. 如果你從現在開始認真進入媒體人的職業生涯,學會找選題,找角度,找公眾情緒 G 點;
3. 如果你不是為了表達自己,取悅自己,並讓人認可自己,而是為了公眾而寫作;
4. 如果你明白媒體人和寫手以及作家的本質區別,不以作家的自由意志做媒體。

好了,估計很多人會暈。但,這是你們真正出發的原點。請注意以下幾個闡釋性區分:
1. 媒體的本質是公共傳播。是社會公器,是社會的看門狗……
無論是過去的新聞記者,還是今天的 ” 公號狗 “,如果你缺乏 ” 傳播 ” 意識,拿起筆來言由心生不吐不快,只掏出你腦子裡的那些東西並且求得公眾認可,請花錢僱 ” 欣賞 ” 你的讀者,讓你自己爽一爽。
2. 大部分小朋友學做自媒體人,往往只是因為想要被看見、被聽見。滿足自我表達欲。比如像我的這個個人小號。那麼,請你呆在自己的小花園隨便消遣,不要當作職業,也不要奢望獲得很多擁躉。
3. 簡單點說,作為一個思考公眾轉播的 ” 媒體人 “,你得忘記自己,見到眾生,不以個人喜好做文章,而以使用者需求找選題。這個法則,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我想都不會變。
因為,心想事成,以使用者為中心,得使用者。刺痛他們的需求,或則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才會幫你轉發啊寶寶!
4. 徹底的自我,馳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是作家和藝術家。不是媒體人。如果你想做作家,請投稿給出版社,不要給媒體。
5. 作家和藝術家徹底靠天賦不靠努力(暢銷書作家除外,我覺得他們是 ” 媒體人 “);如果你是 10 萬里挑一,甚至更高稟賦的人,你做韓寒、曹雪芹、村上春樹都可以的。真的。完全可以鄙視 “10w+”。

6. 所以如果你還不如我的 ” 天賦 ” 好,就踏踏實實做好一枚新媒體職業人吧。這不太需要創作才華,寫作天賦,是可以靠後天養成的職業技能。否則,你看,那麼多記者根本不會寫詩呢,說話也不太有文采,但他們照樣成為 ” 名記 “,自我感覺很好呢。
你聽好:
不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與人拼 ” 天賦 “,那是上天給的禮物,你沒有這項禮物,你就要找自己的那項禮物。
是的,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這樣的區分和定位。

新媒體編輯
本質上就是新媒體內容的產品經理
那麼,如果我稍微動搖了你一點又想做個人作家又想做媒體人的念頭,請跟著我繼續探討,成為一個 ” 新媒體編輯 ” 的自我修養。
是的,我不得不承認,是完全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我覺得你要學會看網際網路資料,學會分析資料。各個社交平臺、內容社群,都有文章排名,甚至是熱詞庫,每天像看股票行情一樣去看這些資料,你自然就會知道,網際網路民關注的話題傾向是什麼。
你不會因為自己失戀了,就報一個關於渣男的個體體驗吐槽的選題給我。
你的世界太小,只是滄海一粟,網際網路是浩瀚的海洋。你們很幸運,你們可以靠這張網吃飯。
2. 你要學會提煉現象級公共話題,而不是緊追大家都在追的熱點,就事論事,拾人牙慧。同樣是何潔說離婚後再也不想結婚了,難道你就不能提煉一個為什麼,再旁徵博引一下做一條更普世和共鳴的雞湯麼?
何潔不再結婚和大家有什麼關係?那麼多熱鬧的帖子已經扒完了她的前世今生。我覺得你可以站高一點,拳頭打出去打倒一大片,找找這個話題和普通人的 ” 連結 “。
3. 請記住,從今天開始,你是一個媒體人,是資訊收集、處理、宣發的工具。不要就是寫你腦子裡的那點東西。真的太不夠……儘管,今天這篇文章我並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可能是少有的,相比你們而言,有行業洞見和跨行業工作經驗的人。
我腦子裡的東西,是個性化乾貨,不需要整合網際網路上的其他乾貨。而且,這篇文章不求成為 “10w+”,你看到,並且成為你發散性思維的一個參考角度,即可。

所以,請記住,媒體人永遠是通過收集、處理資訊,把一件事情按公眾需求傳播出去的人。不是寫自己腦子裡知道的那麼一點點東西。
4. 所以請記住,一個媒體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見眾生天地,但其實這一切的原點就是自己。只是,你自己要有一顆公心。你不要去寫你想寫的東西,要寫這個社會需要的東西。只是,一個好的媒體人會認為——他想寫這個社會需要的東西(這句話是不是好難理解?)。
你要去寫你所 ” 不瞭解 ” 的東西,但你要在這之前瞭解他們。

5. 所以,不查閱任何資料,動筆就寫,我會認為你在寫作文、寫散文、寫詩,搞創作,不是在寫媒體文章。
6. 由於現在的新媒體幾乎沒有採寫、原創,收集和整理網際網路資訊成為剛需的能力。找到使用者痛點話題,整理網際網路素材,打情緒共鳴,我覺得做一枚新媒體小編真的也是太容易了呀!
7. 請記住,你是移動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不是一個個人作者,你要重視使用者體驗,就像重視男/女朋友的心情那樣。如果你是特別自我的 90 後,心裡完全沒有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很好,你可以做藝術家了。
所以,當我讓你去研究學習咪蒙時,你知道我是在讓你研究什麼嗎?
你可以說,我不喜歡咪蒙,但對不起,我認為學習物件應該指向成功者,而不是你喜歡的那個人。當你可以做到去除個人喜好去學習,我認為你是真的在參加工作,是一枚職業人士。
你要研究咪蒙的文章為啥讀起來就是那麼順暢,而你的為啥連我都要耐住性子看完。
你要用小手一屏一屏劃過那些爆款文,數一數,每一屏讓你繼續讀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移動網際網路是以 ” 屏 ” 為單位看文章的,而不是篇。
開篇決定了文章的 60% 轉發率。因為第一屏不想看,馬上就退出了呀。
如果你把金句、亮點這些吸引人繼續看文章的要素,都冗在一堆裹腳布似的文字裡,讓人看完也發現不了亮點……很遺憾你完全不適合做新媒體。
資料分析、競品分析、使用者思維、產品體驗,這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基本選項。
新媒體編輯本質上就是新媒體內容的產品經理。
如果你不去打磨這些能力,你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會餓死的。因為,滿大街都是會寫字的人,有的爆款文甚至一個字都沒有,靠歌名拼……誰也不稀罕會寫幾個字的人。
8. 當然,你還需要具備視訊及圖片處理能力。我們傳統媒體時代,生產內容週期長,分工精細,報社雜誌社有美編、攝影記者、採寫記者……還有副主編、主編等等……電視臺除了直播之外,有編導、剪輯……所以,資訊處理過程極度複雜……還好當時有信息壟斷,老百姓給啥看啥,幾點給幾點看。
但新媒體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一篇文章的刊發快手可以做到 10 分鐘之內出熱點,甚至未來有可能機構化運作,1 分鐘之內一張圖加一句話成為刷屏文。
如果你只是會寫文章,而沒有綜合編輯能力,慢 10 分鐘,你的閱讀資料可能就會差幾百萬。
傳播領域,只有老大,沒有老二。爆款文,僅僅可能是因為同樣的話題,他比所有人早發了幾分鐘。
如果你動作很慢,抱歉,你應該轉行。
9. 你要有使用者運營能力;
10. 你甚至還要有市場和 BD 能力。
就不一一展開了。總之,以上很多話其實沒必要說,但我擔心你真的在想別的永遠在寫手陣營裡肉搏。
如果你對以上觀點有近似看法,歡迎加入她生活,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新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修養。把它認真當成一個職業,一份事業,推動自己朝前走。
只要走著,就是對的。

新媒體人必備十大硬技能
第一,內容策劃
內容策劃是新媒體運營的基本手段,光內容,就佔據了新媒體運營人的大半時間。
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優質內容為王,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持續、穩定的內容策劃和輸出能力是我認為做新媒體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技能之一。
單拿微博、微信來說,每天要更新。不論是原創,還是加工,首先你得有一個素材庫,才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內容來源。
以前在企業分管新媒體,培訓新員工時,我都會要求他們第一時間學會搭建一個知識體系銀行。
有了內容,對內容的把控和包裝也很關鍵。把控即對公眾號的定位、調性、受眾有充分理解,做出方向準確和高質量的內容產品,而包裝,則是有效的標題黨,網路有大量如何做標題黨,如何寫出十萬 + 閱讀量的文章。
做內容,離不開借勢熱點。借熱點,的確可以博得眼球,快速增粉。包括我自己,和大部分運營人員一樣,突然爆出個社會熱點新聞,得第一時間,隨時隨地拿起電腦工作,就跟打仗一樣,熱點也就這麼幾天,不做,沒啥,做了,肯定有好處。
要說案例,論新媒體抓熱點,我只服杜蕾斯,如蘋果新品釋出會,他們總能巧妙結合,創意令人驚歎,時刻走在熱點前沿,堪稱新媒體抓熱點的風向標。
有一點我非常認同杜蕾斯的做法,他們不是所有熱點都可以抓,只抓能傳達正確價值取向,符合品牌調性的熱點,這是一隻有調性有態度的新媒體精英團隊。
第二,營銷軟文
新媒體,也是媒體,是發聲的渠道,無論是企業品牌,還是個人自媒體,你都可以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光有內容素材庫,會抓熱點是不夠的,慢慢的,你會發現穩定的內容輸出作用有限,它只能維繫目前已有的使用者群體。
要想快速增粉,吸引眼球,實現流量轉化,必須另闢蹊徑,學會寫高水平的營銷軟文。
軟文營銷從來就是網際網路上最划算的推廣手段之一,包括谷歌和蘋果在內的大公司都在使用它。因為在網際網路上,只要你敢賣,就有人敢買。只要你敢寫,就有人敢看!
如何才能寫好軟文,這裡有四點經驗:
1)足夠勾引人的標題設計,讓人一看就想開啟;
2)有個性有情緒的文筆,能引發和影響人的情緒;
3)符合營銷心理學的邏輯架構,讓人一看就想看完,並採取行動;
4)有技巧的釋出渠道。
好的軟文,能讓人喜歡,受到影響,自發傳播,採取行動。
好的營銷文章,具有生命力,10 年後還有許多人能夠看到,能源源不斷的發揮著他們的營銷效應。
好的營銷軟文,具有傳播力,能讓使用者自動自發傳播,這也是軟文的最高境界。
第三,高階審美
關於排版,配圖,這是任何新媒體人都繞不開的話題,相當於一個人的顏值。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顏值高能加分,賞心悅目的排版和配圖,能提升形象,促進轉化。
前天寫的關於公眾號排版的 1 個心法,三個技能,14 項工具,這篇文章被熱傳,其實通篇就說了兩個字:審美。
關於審美的提升,我的建議就是大量去見識美好的東西,去看畫展,參加時裝秀,看大師的作品,逛國際品牌。
只有真正見識了更多美好的東西,才能知道什麼是美。
第四,渠道釋出
好的內容寫出來,只是完成了 1,而渠道拓展,就是讓文章最大限度的曝光和轉化,它就是 1 後面的零。
有大師說,做網路營銷就是寫寫寫,發發發,發比寫更重要,互動比發更重要,我贊同。
這和做新媒體營銷是一樣的,好的內容,要想有爆發式使用者增長,必須大量釋出,曝光,利用一切可以窮盡的渠道。
公眾號的開啟率已經不到百分之五,站內的朋友圈、微信群是直接開啟渠道,互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要和產業上下游的大號合作。
其次,站外的平臺,尤為重要。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曝光,找到目標使用者。
比如我的文章,一般公眾號釋出完,助理會同步到簡書、知乎、微博、三個部落格、豆瓣、天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臺,好的內容,有時候能被百度搜錄,直接達到霸屏效果。
舉個栗子,我曾寫了一篇 ” 王石:我的成功,是別人不再需要我 .”,全網的曝光量大概是 7 萬 +,而在我自己的公眾號裡的閱讀量只有 1000+,70 倍的差距,這就是渠道的力量。
怎麼做?你懂的。
第五,資料分析
資料指平均條數、頭條閱讀數、次條閱讀數、平均點贊數、次條點贊數等的平均權重的 WCI 指數。
公眾號平臺後臺本身提供閱讀數、轉發分享數、新增粉絲數、淨增粉數,這些資料目前都可自己算或用第三方平臺匯出。
資料就在那裡,你看或者不看。資料背後的使用者,才是關鍵。
資料分析能反應一個運營人員對於整體性的把控,如果只看表明資料,意義不大,它的主要目的是能幫助我們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和具體戰略,以目標為導向的行為,才是負責人的行為。

第六,活動策劃
活動策劃,分為線上和線下。在新媒體,關於線上活動,大部分人理解為 h5 的製作,發發優惠券和禮品,線下活動,則是地推。這個理解有點窄。
我們做活動策劃,是從產品定位、使用者畫像開始的,目的是做出有記憶亮點的 ” 爆款 “,尋找產品和使用者的結合點,讓兩方連結,提升各項運營指標。
如果策劃活動只是簡單的發優惠券、抽獎、送禮品,吸引來的只有貪便宜的伸手黨,對於粉絲活躍和留存沒有意義。
H5 興起還不到 2 年,這方面的設計開發業務都足以支撐起一家小新媒體公司了,從圍住神經貓,到吳亦凡當兵,復仇者聯盟 2,寶馬。相對傳統投放渠道,h5 無疑是是更高效、低成本的傳播,給運營人員的建議就是策劃創意重於設計呈現,互動轉化重於內容形式。
一個好的 H5 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創意先行、標題吸引、設計精美,和產品結合巧妙,考驗的是綜合實力,最重要的是對於使用者的觀察和理解。
關於線下活動,後文講詳細闡述
第七,新媒體器商
器商,即善於運用各種工具和機器的能力,和智商、情商、財商並列。
這兩年,新媒體領域,誕生了無數提升效率的工具,從時間管理、思維導圖到公眾號運營輔助等,掌握這些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節省時間。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不僅是身體器官的延伸,更是生產力工具,所以學會了解和運用這些新媒體工具,也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做手機的主人,讓手機產生效益!
第八,視訊音訊製作
視訊有多火,看 papi 醬和 ” 一條 ” 就可以了,著實讓新媒體行業震驚與眼紅。
我一直堅信,視訊內容創業,機會還有很多,視訊能傳達的資訊比圖文豐富得多。
關於視訊製作軟體,有很多選擇,例如 Adobe Premiere, After Effect,Sony Vegas,這些都是比較專業的非編軟體,大眾化一點的傻瓜軟體就是會聲會影了。
音訊最聞名的則是羅胖每天早晨 60 秒,我也研究過很多音訊節目,聲音比文字更能傳達情緒,影響力不容小覷。
音訊平臺推薦喜馬拉雅和荔枝 FM,簡單操作,易上手,你只需要策劃好主題,堅持錄製,不斷精進。
新媒體運營人員具備視訊策劃剪輯和音訊處理能力,再加上好的圖文內容,那就是如虎添翼!
第九,媒介整合
在企業市場部,一般都會有媒介專員這個崗位,在新媒體,” 媒介 ” 這個崗位的職責主要是:
1)尋找合適的大號、協調維護,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即時把握動向,
2)購買媒介、內容投放、效果監測、轉化跟蹤,獨立完成媒體計劃,
3)完成投放的總結分析計劃,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資源整合和覆盤能力。
投放新媒體大號,業內潛規則眾多,刷資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粉絲量、閱讀量,其實都可以刷出來,淘寶衍生了這樣的一個產業鏈,資料可以刷,轉化卻無法造假。
另外,新媒體大號投放,定價不一,咪蒙 30 萬一條,有錢還未必投得到,有的一萬粉絲四五百九可以投,沒有統一的定價的標準和機制。
業內也有很多大號投放的中介平臺,個人不推薦。為了保證效果,衝格新媒體在幫客戶投放前,會先測試一篇看看反應。
第十:價值塑造與變現
價值塑造與變現,是一門技術活,說白了,做新媒體,怎麼賺錢,怎麼產生效益。
新媒體內容本身就是 ” 產品 “。脫離產品做新媒體,等於零,所以首要的還是理解產品,熟悉產品的歷史、每一個功能、理解使用者使用產品的場景、產品能解決的使用者痛點,快速解決使用者提出的問題,價值塑造的一切都建立對產品的理解之上。
有粉絲了,變現不難。以自媒體為例,變現方式還是很多,微信自身對於流量主的廣告費、來自客戶的廣告軟文、和電商結合的賣產品,類似微商的招代理,做培訓等等。
對於企業新媒體來說,最重要的除了直接的流量轉化為銷量,還有潛在客戶的營銷與服務。
對於價值塑造和變現,我們不是在賣產品和服務,而是這些產品和服務給客戶帶來的好處和感覺,把價值塑造好了,變現自然就完成了。
更多網際網路運營學習資料敬請查閱 ofollow,noindex">”運營的小事“(www.yunying166.com)
網際網路運營外包服務: www.yunying166.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