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不應忽視加密貨幣資產,需全球合作監管
據Daily Hold 11月10日報道,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剛剛釋出了他們的最新簡報。在這份30頁的簡報中包括了一篇報道金融科技的文章,而這片文章的作者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總裁Christine Lagarde。
這篇題為《金融科技的監管方法:在不抑制創新的情況下防範新興風險》的文章談到了採用加密貨幣的利弊和挑戰。
(圖片來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wikimedia )
下面是這篇文章的一些亮點。
加密貨幣資產不應該被忽略
如今,一些狂熱者表示加密貨幣資產可能代表著一種突破。而另一些人則譴責加密資產不過是一種時尚或欺詐。我們不應該如此輕易地忽視它們。
金融科技既危險又有前途
金融技術帶來了可觀的前景,但它同時也帶來了風險。比如說作為加密貨幣資產基礎的分散式分類帳本技術。它可以實現更快、更便宜的交易,安全儲存記錄,並自動執行所謂的智慧合約。但這項技術也會被用於非法目的。
監管與創新自由
監管機構面臨著一項艱鉅的任務。一方面,他們必須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免受欺詐,打擊逃稅、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它們必須保護金融體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提防扼殺有利於公眾的創新。監管機構通過與處於金融創新中心的市場參與者接觸,可以及時瞭解新技術的好處,並識別風險。開發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框架要求創造性、靈活性、以及新的專業知識。
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嚴格監管措施。如果這種不協調的反應繼續下去的話,相關經濟活動就會轉移到監管更寬鬆的司法管轄區。因為加密貨幣資產是不分國界的,所以制定全球性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Lagarde表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了我們三個重要的教訓。
- 信任是金融體系的基礎,但它很脆弱,很容易動搖。
- 風險總是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累積。在危機爆發前的幾年裡,一些金融工具的出現令投資者難以理解,比如債務抵押債券。目前尚不清楚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會更穩定還是更不穩定。
-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金融的震盪會迅速波及全球。全球應對危機需要一致行動。全球金融體系可能會更快地傳遞這種衝擊。
加密貨幣資產不會對穩定性構成威脅
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就處理與資產有關的洗錢和恐怖分子融資風險向其成員提供了指導。負責協調各經濟體金融監管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正在研究監控加密貨幣資產的方法。G20認可FSB的評估,即儘管加密貨幣資產可能在未來構成威脅,但它不會對穩定構成威脅。
需要展開行動
隨著風險的出現、實體和活動之間的區別消失,我們可能需要新的方法。有一件事似乎是肯定的:我們不應該在答案變得清晰之前推遲行動。同時,我們必須開始考慮未來的監管框架。在香港、阿布扎比和其他地方採取的一種做法是建立監管沙箱,在這些地區,新的金融技術可以在受到密切監督的環境下進行測試。
結論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對加密資產和金融科技持開放態度,不僅因為它們帶來的風險,還因為它們可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如果有疑問的話,就想想貝爾和他發明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