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的誕生與富貴公子哥的“從良”史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小賣部哥
來源:網際網路小賣部(ID:gh_ae1d2c2898ff)
最近因為變性別濾鏡,Snapchat在國內又火了把,最高衝到國內免費總榜第三。
作為一個要VPN使用的軟體,確實不易。在過去5年中,無數專案想講中國Snapchat的故事,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在社交產品過去的20年中,最重要的產品有2個。一個是Facebook,另一個則是Snapchat。此文介紹了Snapchat誕生過程中,真實、鮮為人知的故事。
名門之後
Evan Spiegel於1990年6月4日出生在洛杉磯Santa Monica海邊一戶富裕家庭。媽媽Melissa Thomas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爸爸John Spiegel更厲害,先後畢業於Stanford和Yale法學院,並在知名律所Munger Tolles&Olson擔任合夥人。對,這律所正是知名投資人查理芒格創辦的,客戶包括華納兄弟和Google創始人Sergey Brin。
從幼兒園到高中,Evan都在洛杉磯的私立精英名校----Crossroads度過。
Crossroads由Stanford畢業生創立,學校名字取材於著名詩“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不少好萊塢明星的子女都曾就讀於Crossroads,也不乏很多日後的科技界的大咖。比如Tinder的創始人Sean Rad,就和Evan Speigel互相認識。(Whisper創始人也來自這兒,但現在基本涼了。)
Evan的高中 CrossRoads School
Evan在學校時,幫校報Crossfire寫文章,之後甚至幫校報拉本地贊助,大客戶包括紅牛。在過程中,Evan積累了大量的人氣和開好一個party的經驗。很快,隨著Evan開始在老爸500萬美金的豪宅中定期舉辦party,他成了當地的明星。
三兄弟
2008年秋季,Evan不出意外地進入了Stanford學習。在Stanford,Evan被和來自南卡富裕家庭的Reggie分在了新生“專用”宿舍---Doner。
Evan和Reggie很快就成了死黨,其副作用是,Doner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party聖地。(嚴格來講,Palo Alto一年的晴天和適宜的溫度也貢獻良多)很快,像很多創業故事一樣,Evan和Reggie一起rush著名兄弟會KAppa Sigma,並被成功錄取。 Evan更因為其卓越的party能力,當上了KAppa Sigma的Social Chair。
還有個重要原因,Evan可以從紅牛獲得大量免費贊助飲料(得益於高中時經歷)。
在米國,兄弟會曾誕生過很多著名企業,比如Mark Zukerberg(Aepi兄弟會) instagram創始人 Kevin Systrom(Sigma Nu兄弟會)以及近年Robinhood的創始人...此處省略1000字。BTW,2019是KAppa Sigma150年週年。
注:兄弟會是一種學生組織,一般用1-3個希臘字母來表示。其他細節太多在此不展開,如有足夠需求,單開文章表述。
個人方面,經過考慮,Evan Spiegel確定了要學習產品設計,因為他想了解生活中事物運作的機制,並將其改造的更美更酷,甚至創造全新的東西。Crossroad的經歷更是令他堅定了這點。恩,人文與科技的交叉路,喬布斯的名言。
“I'm not going to work for someone else”是當時Evan在學校的名言,他也是的確這麼做的。在斯坦佛或常青藤名校,儘管大家都優秀異常,只不過他們優秀的方式都無聊的一致,就和現在的矽谷一樣。
“Most Bright sheep are only unique in their own mind.”
但Evan不一樣,他只選自己喜歡的課,也不關心GPA,意味著他會按自己喜好優化時間分配而非為更高的GPA。他也不關心簡歷,所以沒申請大公司的intern職位。
與此同時,Evan和兄弟會認識的另一位叫Bobby Murphy的兄弟一起做一個教育project---給高中生做SAT和其他大學申請知識的培訓。正如你可能猜到的那樣,Bobby就是那個程式設計師。Bobby出生於1988年,是菲律賓移民的後裔,他不太說話,當時被周圍的Stanford同學取外號叫“佛”。他和Evan Spiegel看上去並不是一類人,他和Evan合作了幾個專案最終都無疾而終,直到...
百萬美元idea
因為組織了太多party,而且每次party都把校園鬧個底朝天,最終Stanford懲戒KAppa Sigma搬出了自己的兄弟會住宿,而作為“罪魁禍首”的Evan 和 Reggie被逐出了KAppa Sigma。福無雙至,禍不單行。Evan的教育專案也涼了,同時,約會一年半的女友也以要去讀醫學院為由甩了Evan,因為其“不務正業”。除了party,似乎其他都不行。
在這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來看,Evan像極了年輕6歲,西海岸版本的扎克伯格。年輕,充滿才華,出身優越,進入名校,被學校主流排擠,現在,他只是需要那個idea。
前文說了Reggie和Evan一進學校就成了好朋友,原因就是他們都不太合群。在Stanford,儘管大家看起來都很laidback,但實際上也都為完美GPA/志願活動/科技金融巨頭實習而費力著。而來自美國南卡的Reggie在學習之餘更願意和Evan在住宿的common room喝啤酒,偶爾抽dama討論著世界時代和很多topic。
有一天,在準備組織週末party的時候,Reggie隨口發散了自我——
“如果我能傳送會消失的照片該多好啊。”隨後,Reggie自己深入了沉思,他被自己的idea迷住了。深思了一會兒,Reggie強壓住自己的興奮,他要立即找到那個魔術師---Evan,討論這個idea。
Evan聽完,興奮大喊“This is a million-dollar idea!”
他們討論著閱後即焚的好處,明星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裸照曝光,朋友之間也可以傳送更親密的照片etc(此處省略800字)。
現在,只差一個程式設計師。
在向幾個CS專業的校友發出邀請都失敗後,Evan終於找到了老搭檔----Bobby。Bobby雖然對Evan之前的proeject有些失望,但更多的還是相信。因為,他能感覺,Evan是獨特的。聰明、天賦、良好背景這在頂級名校Stanford都不罕見,但獨特,很少見。於是,程式設計師也到位了。
照片從左至右分別是Reggie、Bobby、Evan
幽靈誕生
為了儘快上線,Bobby開始了每天18小時的程式設計,幾天後,網站上線,使用者可以選擇照片消失的時間(10/15/30s)最開始,他們將它命名為Picaboo。很快,Evan意識到,Picaboo在移動端會更有用,於是很快他們趕在Final前分佈了移動版。
Evan在當時用Flurry的一款資料軟體監控產品資料,可釋出幾天,除了兄弟會的好友,基本沒人用。
Evan當時在Stanford上一門叫“設計與商業要素”的課,在最後一節課,學生會被要求在班級/VC面前做final presentation。Evan展示了Picaboo。
結果,反應很負面。“誰會用這玩意?”、“用來發裸照的App,哈哈哈”。
...
如果對Stanford的歷史熟悉,這畫面似曾相識。1962年,斯坦福商學院的一位學生叫Phil Knight在Final presentation的主題是“日本運動鞋會對德國運動鞋造成類似日本車對德國車造成的衝擊嗎”。當時課上的同學覺得純屬無稽之談,甚至他們都懶得問一個問題。幸虧Phil堅持了下去,今天才有了Nike。
當然並不是說當年的VC沒有眼光,因為Picaboo並非那種可以看到路徑的成功(實際上社交上很多project都不是)。如果當時VC想投社交,高Evan幾級的Kevin做的, 一個叫instagram的App,才是更好的target。
為了不讓夥伴們灰心,Evan回去後,告訴Bobby和Reggie,他們的想法大受歡迎,繼續努力。對抗主流思想會有很多困難,Evan是有預期的。
“Sexy and I know it”
2011年夏天,3哥們搬入了Evan爸爸在LA海邊的豪宅,繼續著這個專案。
Reggie的魔力還在繼續,他想出了小幽靈的標誌象徵閱後即焚。Evan則在研究了當時App store的前100名App後,選定了黃白配色----因為沒有其他App用這種配色,Evan想要原創,獨特。Picaboo雖然只有百來使用者,但使用者忠誠度超高,7日留存超過60%。2011年8月,他們收到了律師函Picaboo原來已經被其他商戶註冊了,於是Evan將其改名為Snapchat(同時,因為Reggie迷戀party過多,並和Evan在股份上爭執,最終離開了專案)。
2011年11月,Snapchat Dau達到1000。Evan估算著如果App dau達到10000 就會有VC願意注資。可他試過所有辦法,辦party去課上宣傳,但並沒有一個真正奏效。
某一天,Evan 在開啟Flurry檢視資料時,發現洛杉磯的orange county使用者,使用資料在上午8點和下午3點之間劇增。調查了下,原來是Evan的表弟在家庭聚會知道了Snapchat後,在學校分發的iPad上下載並使用Snapchat拍老師的課件/一些作業截圖。很快,因為App開啟就是相機,Snapchat風靡了學校。(在這些iPad上,Facebook是被牆的)
於是,Snapchat就這樣,從一堆LA高中生火了起來。洛杉磯就成了最早的Ghost Town。
1個月後,聖誕節,孩子們買了最新的iPhone,下載了Snapchat,進一步刺激了使用者數量的暴增。2個月後Snapchat DAU從2000增長到了20000。
隨著公司的增長,伺服器支出超出想象,Evan開始尋求融資。
曾有家庭密友想介紹Evan給Twitter和Google。Evan因為怕idea被抄襲,拒絕了引薦(這個時期,Snapchat還只在還小範圍流行,科技巨頭一無所知)。
Evan見了紅杉資本,Benchmark等一線基金,都被委婉拒絕。
Chris Sacca、Uber和Twitter的最早投資人,甚至回絕了見面。
3月,LightSpeed資本的合夥人Barry Eggers在偶然看到女兒玩Snapchat時好奇問了下。瞬間被震到,女兒一天開啟Snapchat30次,而且周邊的同學都在用。Barry於是拜託公司另一位合夥人Jeremy Liew去調查Snapchat。
經過曲折經歷,(Evan已經登出了他的FB),Liew終於找到了Evan,儘管對Snapchat存疑,但看到後臺驚人的使用者忠誠度和留存,最終Liew決定反直覺,向Evan提供48.5萬美金的投資,同時Barry女兒的中學也投了1.5萬美金。
於是,Snapchat和很多年前哈佛的一個創業專案Facebook一樣,拿著50萬美元天使投資開始了征程。
Jeremy Liew回憶當時投資時說道,來自LA的Evan和其他矽谷創業者不太一樣,他對使用者心理了解深刻並且屬於瞭解普通人的心理。
“Consumer technology has become popular culture, you really need to understand popular culture to be able to have an insight about it.I think silicon valley is such an isolated bubble,our reality is not the reality of a normal American in normal America.“
興奮又緊張的Evan不斷刷著自己的富國(Wells Fargo)銀行賬戶,在50萬美金到賬的當天,Evan提出了休學申請(儘管只差幾學分畢業)。他回到了LA,在Santa Monica海邊租了棟小房子,正式開始。
有人也許問:為什麼回LA呢?
簡單來說,LA是世界文化之都。洛杉磯人既創立了LOL(英雄聯盟),Tinder,Uber,MySpace,Snapchat。也間接影響了Steve Jobs(Pixar)以及後來的iPhone。歌星影星就不計其數了(Maroon5就是LA本地樂隊)。
同時,LA也足夠多元化,當你在SF灣區,90%的情況你遇到的都是科技or服務科技行業的從業人士,人們得想法令人恐怖的單一。Evan想讓Snapchat在人文氣息濃厚的LA慢慢培育,充滿藝術氣息,並某種程度對抗矽谷無止境對增長的渴求(點贊數,評論數,使用者資料etc)。
Snapchat的出現恰到好處的填補了簡訊和Messaging的無聊化。
青少年需要新的表達方式,但普通的messaging變得無聊。本質上,你接到爺爺奶奶發的簡訊和你接到crush發的簡訊機率一樣大。另一點,Facebook賦予青少年的初始新鮮感隨著父母,更多人的加入變得無趣,自己在各種社交網路長期塑造的形象也反成了負擔,點贊數、評論數以及誰點贊形成了無形的壓力(對於微信來講則是工作人群及其他屬性的聯絡人加入)。
以及Snapchat的其他10個不同點...
Gangman Style
2012年,你小賣部哥在非洲做志願者,有次無意在當地購物中心逛,一個電視上到某韓國中年大叔很high的跳著舞,歌詞簡單,節奏上腦。回到米國後,發現這首叫Gangman Style的歌已經火瘋了。流行文化的傳播因為智慧手機,徹底改變。爆款的產生、傳播介質、生命週期、影響範圍再也不一樣了。
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Benchmark資本剛從FB收購Instagram大賺特賺,很快又找到了新目標。憑藉Instagram案子,積累的對照片領域的理解,儘管Benchmark 放棄了Snapchat的天使輪,但由住在LA的合夥人Mitch Lasky在2012年底領投了Snapchat的A輪1350萬美金,估值7000萬美金。
2012年中,Snapchat使用者每天傳送2000萬張照片,平均每秒231張照片。作為對比instagram當時每秒處理25張照片。
Snapchat一週年生日Party
2012年10月29日,安卓版姍姍來遲。
2012年底,Facebook啟動競爭App Poke。
2013年2月,Snapchat每天處理6000萬張照片;700張/秒。
2013年9月,每天處理3.5億張照片;4000張/秒。
2013年10-11月,釋出story拒絕FB30億美金收入;每天處理4億張;找平4500張/秒。
Snapchat App商店排名
2014年5月,Facebook把Snapchat克隆Poke下架。
...
2017年,Evan取代小紮成為最年輕的實際billionaire(以市值而非估值計算)。
2005年,灣區出生的Steve Jobs在Stanford留下了史上最著名的一段畢業演講。
10年後,2015年,LA出生的Evan Spiegel在USC Marshall商學院做了同樣精彩的演講。並不知道Evan是有意無意,但Jobs確實是Evan最崇拜的人)
”我們經常做各種蠢事來避免自己與主流不同。爭取一致性這件事發生的太自然,以至於我們忘了它的影響之大,人類想被同類認可,我們想成為小組的一部分。這幾乎成了我們的生物本能。怎麼避免盲從一致性呢?
1、只需要小組中1個不同的聲音。
2、給小組成員創造私下交流的機會。
“Democracy wasn’t designed to promote popular thought. It was architected to protect dissent. For, as President Kennedy said, “Conformity is the jailer of freedom and the enemy of growth.”
當我們拒絕出售Snapchat時,有很多人說我們“驕傲自大”、“瘋了”、“養尊處優一代“之類的。這些詞在成長過程,我已經聽過無數遍, 被用來形容”千禧一代”。The “Me”Generation。確實,我們確實比前輩年代要求更多的自主權,因為作為現今的世界一份子,我們有責任把他變得更好。”
隨著最近Facebook宣佈在所有產品上(Ins,WhatsApp etc)從feed廣告轉型story的廣告,當年Snap第二個核心功能story也因此成為了世界標配。正如很多年前Steve Jobs為mac設計了美麗的字型,後來被微軟學去,借Windows推向了世界。
最後引用一位矽谷知名企業家的話做結束。
“很多專家/學者曾說,普通人永遠不需要人手一臺電腦;Facebook只不過是大學版本的月老網站;Snapchat只是發裸照的工具而已。結果,他們都錯了。”
2015年Evan USC演講全文
https://time.com/collection-post/3881609/snapchat-evan-spiegel-graduation-speech/
Notes:
1、儘管被踢出,Snapchat idea的提出人Reggie最終在2013年獲得了1.57億美金的補償。巧合的是,他用的律師團隊正是當時代理Facebook聯合創始人訴訟的。
2、Snapchat內部對安卓team很不重視,直接導致安卓端體驗差以及增長乏力(國際新興國家使用者基本都是安卓使用者),但在歐美髮達市場,Snapchat的市場佔有率其實在一直上升。最近Snap公佈的資料,90%的15-24%北美青少年使用Snapchat。Snap股價是另一回事了。
3、經過1年的討論,Snapchat Stories功能誕生於2013年10月。
點開Stories,你會看到朋友1天發生的事情,以自然時間順序形成的slideshow展示。(feed流產品的時間順序基本都是逆時的,即當你檢視時,時間越近的越優先展示)Story有段時間可以讓你看到世界各地。
4、實際上Snapchat的故事與Facebook有太多的巧合,很有意思。
5、2011年在Snapchat還沒拿到投資時,Bobby曾在舊金山一家叫Revel的Startup做後端。做為前幾十號員工,偶爾,Revel的CEO或技術VP從Bobby身邊經過,會看到Bobby正在寫Snapchat的程式碼,便呵斥他focus本分工作lol(竟然沒被開除...)。
6、儘管說了Evan這麼多優點,但目前的Evan仍有待證明他的商業能力。首先,在公司內部不太重視工程師的習慣要改,而且基本不依賴產品資料的也可以中和下,這樣Snap的股價說不定還有救。
7、豎屏浸入播放這種產品形式就是Snapchat最開始使用並普及的,早期有少數小明星開始把玩,其中有位叫DJ Khaled,他基本會24/7記錄他的生活,隨著Snapchat的普及,他名聲一飛沖天。當然,那個時候他並不知道,幾年後,Vlog這種形式會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形成新風口。
8、FB的小紮在釋出Snapchat克隆前曾找過Evan和Bobby,想收購Snapchat但同時給了個大棒(展示了poke)的原型。意思是:我們很快能摧毀Snapchat。Evan看到之後大怒,等小扎走後立刻給當時團隊每人買了本孫子兵法,準備好與FB一戰。
實際上,早期Evan將Mark視作榜樣,只是對社交的理解和Mark很不一樣。經歷此事後,Evan徹底被Mark的行為激怒,從此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