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飯”後唐萬里再創業,“叮叮鮮食”獲億元A輪融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鮮食”已經成為創業公司爭奪的下一個風口。在這一輪新風口下,有一家公司頗為特別,這就是由“網紅”創業者唐萬里創立的“叮叮鮮食”。“叮叮鮮食”品牌近期獲得了億元A輪融資,從官方公佈的資料來看,此輪投資由普洛斯隱山資本領投,頭頭是道投資基金、金沙江創投跟投。
鮮食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對標日本已有“中食”、“Fresh Foods”等概念,而美國則稱之為“Ready-To-Eat”。在唐萬里看來,鮮食簡單來說就是即食類食品。形象地說,這個概念有些類似於7-11提供的關東煮、烤玉米、包子等食物。不過,對於大多數便利店來說,如今還難覓鮮食服務的蹤影。
實際上,據鈦媒體瞭解,鮮食的發展和當地零售店的擴張升級一定程度上呈正相關關係。雖然這個行業在日美等國家已經發展已久,但在中國,反而最近幾年才漸漸迎來井噴之勢。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資料,截止2017年,中國連鎖便利店開店數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連鎖便利店達到10.6萬家,整體市場規模約1900億,行業增速23%。在連鎖便利店以外,中國還有超過600萬夫妻老婆店的現有存量,也具有巨大的鮮食消費空間。
不過,叮叮鮮食並不準備親自上陣“蒸包子”,也不打算簡單的做成“包子鋪”模式。在鈦媒體看來,這家企業更像是“小米”。眾所周知,小米的成功正是重新整合了供應鏈,並通過極致產品搶奪了一大塊市場份額。同樣的道理,唐萬里認為鮮食的供應鏈也亟需出現這樣一家公司。
在叮叮鮮食看來,如今的傳統食品在流通領域需要升級換代:由於生產、渠道、銷售三大環節各自獨立執行。造成了零售終端缺乏對銷售資料的統計、分析和判斷的意識與能力,導致消費者的需求無法被精準獲取;生產端則依賴自身經驗進行生產與供貨,從而產生產品庫存不足與過剩的情況。雖然目前新興零售商已經在逐步提升對於銷售資料的獲取與使用,但卻難以直接跟生產商對接,開發出顧客所需的商品。
發力早餐,是叮叮鮮食正在努力佈局的事。在唐萬里看來,這個領域的競爭才剛開始。“香港和日本已經有相關產品了,但反觀內陸,中式餐飲的食品標準化和工業基礎還非常薄弱。”唐萬里對鈦媒體這樣說。
唐萬里覺得叮叮鮮食更像是鮮食產業的路由器。實際上,這家企業連線了資訊、資料和物流三大環節。從資訊上看,叮叮鮮食有一個團隊在蒐集和整理快消品資料,他們將資料整理成BI傳送給合作伙伴。在鴨脖的調研中,叮叮鮮食的團隊發現80克裝的包裝比120克的更具優勢,隨即便將這個解決方案運用到一線合作便利店中;在世界盃期間,其自主開發的“叮小閒”系列產品由於正好趕上了零食集中爆發的消費需求,也獲得了不錯的營收。從運營團隊走訪周黑鴨、絕味鴨脖實體店,再到合作伙伴提供的大資料支援,慢慢地,叮叮鮮食掌握了跨地區、跨時段、全年齡層等多方面細緻顆粒度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也成為了支撐其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
在之前的跨領域合作中,已然讓叮叮鮮食受惠良多:比如叮叮鮮食可以接入每日優鮮的冷鏈物流系統、可以將日本生產工藝直接賦能工廠,也可以通過自身的VCMS價值鏈管理系統和友商的資訊資料判斷市場供給需求情況。
據獲悉,自2018年1月上線以來,叮叮鮮食深耕北京,在生產端與近100家鮮食工廠合作,為商戶提供11大品類、超過300個SKU的鮮食商品;在渠道端已拓展接近10,000家夫妻老婆便利店的合作商戶,並與多家連鎖便利店形成深度合作關係。除北京以外,目前也已開始在華中地區佈局業務。(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苑晶)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