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上漲終於落定 日本還能愉快"買買買"嗎?

“你交8%的稅還是10%的稅?”這是消費稅上調訊息傳出後,日本民眾眼中新的貧富差距 。一推再推的消費稅上漲終於落定,日本政府又想出一些緩兵之計。 上週末,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稱,日本政府考慮推出10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以抵消消費稅上調的影響。在居高不下的公共債務與“冷凍”消費的增稅之間,安倍政府的後續刺激或許是兩難下的折中妙計。
緩兵之計
“加稅是政府的使命,為的是經濟復甦和財政健全化,所以加稅不能避免。”上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臨時內閣會議上提出,按照計劃,2019年10月將消費稅稅率由當前的8%提高至10%,這也是日本自1989年4月消費稅法開始實施以來,第三次上調消費稅。
考慮到消費稅上漲對日本個人消費的“冷凍”影響,很快,大規模的資金刺激政策緊隨其後。按照路透社的訊息,10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已經在籌備中,比上一輪增稅後的5萬億日元多出一倍。訊息人士稱,這次部分資金將用於之前宣佈的措施,如下調汽車購置稅、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購物補貼等。
前車之鑑不能忘記。根據日本媒體報道,僅有37%的民意贊成在現有基礎上再度調高消費稅。10月15日,日經指數下跌了1.87%。民眾的牴觸心理,源於上一次上調消費稅的陰影。2014年,消費稅從5%增加至8%後,民眾消費支出明顯減少,在2014年二三季度接連出現萎縮。
“這次上調2%的消費稅,希望借鑑之前上調3%時的經驗。要動員所有政策,來應對加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早在10月15日的發言中,安倍晉三就如此表示。為了降低民眾的恐慌,日本政府還表示,為減輕衝擊,此次上調稅率將不包括食品和一些日用品。
此外,從汽車到零售再到住房,10萬億日元的刺激需要面面俱到。日本政府考慮下調購買汽車時的各種稅賦,並進一步擴充面向低燃耗車輛的“環保車減稅”措施。同時,考慮引進“非現金支付積分返還”制度,即非現金支付方式結算可以獲得所購金額2%的積分,積分可在後續購物時使用,商家返還積分的費用由政府補貼。
債務高企
高稅收與高消費從來都是二選一的兩難命題。在今年4月出臺的日本2018財年預算案中,一般賬戶預算支出將總計達97.7萬億日元 ,是歷來最高的支出規模,而且略高於本財年97.5萬億日元的最初計劃支出規模,這已是連續六年創紀錄高位。
日本老年人活得時間越長,國家的社保壓力就越大。這句話出自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長壽已經成為日本政府不太甜蜜的負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將退休年齡定在60-65歲,因為彼時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75歲,按照養老金體系,每個老人平均有10-15年的養老金,社保體系比較穩定。但隨著醫療健康的進步,如今日本老年人的平均壽命已逼近90歲。
連續六年創紀錄的政府預算支出,包括經濟刺激政策以及鉅額的社保費支出,導致了滾雪球一樣的公共債務,連年攀升。資料顯示,包括短期借款和地方政府部分在內,日本2017年的政府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逾2.5倍,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差水平。
稅收成為了日本政府的法寶。在開徵消費稅的第一年,即1989年,消費稅收入即達到3.3萬億日元,佔當年日本中央財政收入的6.2%;1997年,消費稅稅率增加至5%,消費稅收入達到9.3萬億日元,佔比為17.8%;到2012年,消費稅收入為10.3萬億日元,佔比高達24.8%,成為日本第二大稅種。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稅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財政稅收,現在日本政府資不抵債,財政欠賬比較多。解決辦法有兩個,一個是開源,刺激經濟增長,另一個就是節流,增加稅收。”
雙面焦慮
對於民眾來說,日本政府的增稅可能比“雙11”的購物津貼還要複雜。除了資金刺激,日本政府還有一個新招數“輕減稅率”,即2019年10月以後,在店內飲食需要交稅10%,但若是點外賣或外帶,只需按照現行的8%稅率來付,不過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便利店買了飯直接吃,稅要怎麼算?
當然這不是日本政府的焦慮。箭已經在弦上,安倍政府不會錯過這個上調消費稅的好時機。新一任的首相任期剛開始,日本經濟目前也處於較理想的恢復期,GDP連續多個季度保持擴張,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又將帶來新一輪刺激效應。
“增稅能維持社保,消除對未來的不安可使消費活化,”這是日本政府看到的優勢。但也有意見指出,此舉將衝擊經濟並危及財政,計劃中的增稅可能會損害本已脆弱的日本私人消費,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的建築熱潮也可能會逐漸消退。資料顯示,1995年,日本奢侈品消費佔全球奢侈品市場份額為68%,到2000年,該規模降低至不足30%,2015年該比例僅為約10%。
汽車業也發出了預警。預計明年10月實施的消費稅上調或造成國內新車年銷量減少30萬輛左右,並致9萬人失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初曾警告,日本面臨的風險平衡已經偏向下檔。
但在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看來,預計明年的消費稅上調不大可能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損害,因為在這個階段,明年的加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遠小於2014年。
張季風也表示,因為有前車之鑑,這次增稅的幅度比上次要低,這一次僅有25%,而上次則達到60%;與此同時,上次補充了5萬億日元,這次的補充多了一倍,達到10萬億日元。兩相對比,預期的消極影響可能會比上次要小。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湯藝甜/文 李烝/製表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