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珠:建立”文博單位+網際網路企業”高級別交流機制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正在烏鎮召開,在11月8日舉辦的“中外部長高峰論壇——彌合數字鴻溝”論壇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針對文物單位與網際網路企業的合作提出數條建議,提議建立“文物博物館單位+網際網路企業”高級別交流機制。
過去一年,《國家寶藏》《如果文物會說話》等節目走紅,一條以文物為主角的抖音短視訊在“國際博物館日”刷屏,故宮古畫被譜成歌曲發行專輯……文物通過多種技術載體呈現出新的面貌。
但劉玉珠認為,“道阻且長,數字鴻溝尚未彌合”。他建議搭建多種交流合作對話平臺和機制,包括“文物+資訊科技行業“的對話平臺,“文物部門+資訊領域”和“文物博物館單位+網際網路企業”高級別交流機制,孵化更多中小企業參與的開放式融合發展平臺,以及多層次、機制性文物交流合作平臺等,以開放為前提,形成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
在去年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劉玉珠曾代表國家文物局釋出倡議,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希望各方共同謀劃將文化資源融入新科技,為社會提供更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今天,劉玉珠在新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分享了“碩果”。 劉玉珠介紹,我國擁有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以及大量民間收藏文物,國家文物資源大資料庫的資料總量已超140TB,為文物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庫。我國13萬處文物保護單位和近5000家博物館,基本實現了網際網路覆蓋,通過網路、app等多種方式,挖掘和展現文物故事。
同時,我國智慧博物館建設不斷推進,智慧導覽、互動展示、虛擬動漫等手段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得到應用,為觀眾帶來智慧化沉浸式博物館體驗。文物利用的新領域不斷拓展,文物與教育、旅遊、創意設計、動漫等領域發展漸次開展,與多個網際網路平臺的合作成果落地。過去一年內,AI博物館計劃、《國家寶藏》電視節目等不斷出現,通過故宮社群、數字敦煌的產品,我國文物還在網際網路上更廣泛地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