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暫停與華為部分業務,科技界會鐵幕降臨嗎?
劇變已經開始。先是 Google 暫停與華為相關的業務,後有美國各大晶片製造商凍結與華為的供應協議,特朗普上週的「拉黑」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一夜之間,全球最大的網路裝置供應商和第二大智慧手機供應商華為受到了難以估算的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時間 5 月 20 日,有知情人士透露,Google 已停止部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包括除了開源許可以外涉及軟體、硬體和技術服務授權轉讓的業務。這意味著,華為將無法在後續的裝置上使用包含 Google Play 框架、Gmail 和 YouTube 等服務的完整版 Android 系統,只能通過公開的、開源的 AOSP 版本(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獲取安卓服務和更新。
現有華為裝置依然能得到 Google Play 及相關安全服務的支援 | Android
隨後,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為響應特朗普政府的禁令,英特爾、高通、賽靈思(Xilinx)和博通(Broadcom)等晶片製造商的員工已被告知將凍結與華為的供應協議,直到政府另行通知。
各大美國科技企業對華為的封鎖均出自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黑名單之後。美國時間 5 月 15 日週三,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 70 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被列入這份貿易黑名單的企業,未經政府許可不能從美國公司購買零元件和技術。2016 年,中興也曾被加入這份名單,不過在 2017 年期間中興與美國和解,從實體名單中被移除。
今日下午,華為就谷歌暫停支援華為部分業務的訊息作出媒體宣告。華為表示,「華為有能力繼續發展和使用安卓生態。華為和榮耀品牌的產品,包括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市場不受影響,請廣大消費者放心使用購買。」
不完整的 Android
儘管華為仍可以通過 AOSP 來獲取 Android 系統,但系統更新速度必然會落後於通過 Google 授權服務的更新。另外,這也將嚴重影響國外使用者在 Android 系統上的使用者體驗。但 Google 表示,依然會為現有的華為裝置提供 Google Play 以及通過 Google Play Protect 提供的安全服務。
完整的 Android 系統包含 AOSP 和 Google 移動服務(Google Mobile Service, GMS),前者為開源部分,但只包含了像郵件和電話這樣的常用功能,後者為需要經過授權才能使用的 Google「全家桶」,包括 Google Search、YouTube、Chrome、Google Play 商店和各種雲服務。GMS 屬於 Android 的閉源部分。
Google mobile service, GMS | Google
GMS 中的 API 依託 Google 伺服器執行,選擇定位等 API,能讓開發者的 app 更加流暢地執行,也會更加省電。但像三星等廠商,除了 Google「全家桶」服務之外,還會基於 AOSP 再開發一套自家的對標服務。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既不得罪授權方 Google,又能準備 Plan B。
而中國一直使用的 Android 系統就是經過各家廠商定製的 AOSP 版,所以,Google 的做法對中國使用者的影響不明顯。一位開發者告訴《第一財經》,「對於海外使用者而言,遠遠不是無法從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應用這麼簡單。海外 app 即使通過華為商店等途徑安裝了,也無法執行。即使你自己安裝上了,也會提示你『缺少 GMS 元件,無法執行』。」Canalys 資料顯示,在 2019 年第一季度,華為的智慧手機出貨量中的 49% 流向中國大陸以外的國際市場。路透社表示,華為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歐洲可能會因此受到重創。
Google 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遵守這一命令,並評估其影響。」但他並沒有透漏更多訊息。科技媒體 The Verge 認為,這裡的「命令」指的就是前幾天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
跟進的晶片製造商
在這個「命令」下,英特爾、高通等主要晶片製造商也跟上了 Google 的步伐。據彭博社報道,為中國公司提供伺服器晶片的英特爾,為智慧手機提供處理器和調變解調器的高通,提供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的賽靈思和通訊半導體公司博通將停止為華為供貨。目前,這些製造商也未迴應。
Rosenblatt Securities Inc. 的分析師 Ryan Koontz 表示,「華為嚴重依賴美國半導體產品,並且將在沒有供應關鍵零元件的狀況下癱瘓。」2018 年,華為花費 700 億美元採購元器件,其中有 110 億美元是向美國企業採購的,這些企業包括了高通、英特爾和美光。Koontz 還表示,「(禁令)可能會耽誤中國的 5G 建設,直到禁令被解除」。
「直到禁令被解除」| 視覺中國
對於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風險諮詢公司 Eurasia Group 的專家 Paul Triolo 表示,「美國基本上已經公開宣告,它願意同中國打一場全面的科技戰爭。」因為這不僅傷害華為這家中國公司,還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衝擊,波及英特爾、微軟和甲骨文等美國公司。華為官方也表示,「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當地時間 5 月 17 日週四,高通股價下跌 4%。
軟硬兩手
華為在今年第一季度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商,向著取代三星的全球智慧手機龍頭地位又邁進了一步,市場份額達到 19%(三星為 23%)。據 IDC 的資料,華為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 50% 至 5910 萬。IDC 專案副總裁瑞 Ryan Reith 表示,「等到 2019 年結束時,三星、華為和蘋果的最新排名可能保持不變。」
美國「軟硬封鎖」,對華為這家領跑的手機廠商來說,恐怕會產生不小的影響。但華為似乎在「軟」和「硬」這兩方面,都做了準備。
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今年 3 月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無論發生什麼,Android 社群都沒有任何合法權利阻止任何公司訪問其開源許可證。」同月,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在接受德媒《世界報》的採訪中表示:「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是以防未來一旦不能使用 Android 或 Windows 等系統的 Plan B,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但他同時也表示,「(備用系統)僅在必要情況下使用。說實話,我們並不想使用。」
華為手機發佈會 | 視覺中國
在華為創始人兼總裁、CEO 任正非於 5 月 18 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華為公司將繼續開發自己的晶片,減少生產禁令帶來的影響。他還指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晶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預計華為的增長可能會放緩,但只是小幅的放緩,」任正非補充道,他表示年度收入增長可能略低於 20%。據華為在今年 3 月底釋出的 2018 年度財報來看,華為 2018 年總收入 7212 億元(約合 1070 億美元)。
據彭博社報道,在特朗普政府釋出禁令之前,華為已經儲備了足夠的晶片和其他重要元件,以保持其業務執行至少三個月。訊息人士還稱,華為最晚從 2018 年中以來就開始「未雨綢繆」,在設計自家晶片的同時囤元件。而禁令的釋出正值中美貿易談判的敏感時期,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社,華為高管認為,他們的公司已經成為談判的籌碼,如果達成貿易協議,他們將能夠恢復從美國供應商那裡購買產品。
《日經亞洲評論》5 月 18 日報道,臺積電表示,暫時會繼續向華為供貨,但會持續評估美國決定的影響。臺積電代理髮言人 Elizabeth Sun 指出,公司已制定複雜且精密的出口管制合規系統,據系統資料顯示,暫時不會改變現有貨運安排。但臺積電提到如評估結果未來有所不同,有可能會暫停供貨。
除了以上科技公司以外,The Verge 認為,雖然微軟尚未對是否為華為繼續提供 Windows 系統表態,但它很可能也會服從美國政府的禁令,對華為的 PC 業務線也會造成相關影響。
Donald Trump | 視覺中國
此外,Google 和各大晶片公司在過去 24 小時裡用行動證實了一些更為悲觀的聲音。在 Google 對事件進行迴應的推文下,安卓使用者質問 Google 如果下一次禁令指向了其他公司會怎樣,「如果禁令的物件是小米呢?如果是三星呢?」搭建在信任之上的合作與生態在一紙禁令面前不堪一擊,也許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明確,但其他手機廠商看到的卻是殺雞儆猴的一幕。
供應鏈方面也是一樣,一個在各國科技公司的多年努力下維繫至今的全球供應鏈網路,在這次事件之後,已經越來越顯現出分裂的態勢。貿易戰面前無力對壘的科技公司們,只能順著大勢各自選擇最安全也最保守的方向。無論如何,對過去十多年建立在全球供應鏈網路基礎上的智慧硬體行業而言,這都不會是一個積極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