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昌執行總裁聊印刷 | 彭幹:打造一片為藝術賦能的“基地”
嘉賓簡介
彭幹,雅昌文化集團執行總裁,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2012年-至今擔任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委員。在任期間積極參政議政,多次提交政協議案;曾多次接受深圳本地主流媒體《深圳衛視》,《深圳商報》的採訪。所帶領的雅昌文化集團,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印刷示範基地、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多項國家級榮譽。並自2003年以來,雅昌每年均榮獲多項印刷界的奧斯卡—班尼金獎及多項香港印製大獎。
站酷網: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印刷行業的?當時的行業狀況如何?
彭幹:20年前我就開始做印刷了,那時候是印刷風風火火最鼎盛的年代,當時流行一句話就是“要想發搞印刷”,其中的火熱可見一斑。從地域來看,北方的印刷業比南方較薄弱,特別是深圳,更是印刷最大的集中地,大家都到深圳並投入到印刷行業中。
相對於今天,那時候的狀況用一個詞形容最合適不過:“著急”,不論質量好壞,先做出來再說,整個行業顯得很浮躁;那時印刷、製版、裝訂等工序是分開的,各由不同的公司去做,生產力整體比較離散,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離散。雅昌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發展起來的,我們提出來“雅昌服務 一步到位”,就是把設計、製版、印刷、裝訂放在一起,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當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雅昌的印刷間
站酷網:設計師的一門必修課就是下印廠,您認為,哪些印刷工藝是設計師應該實地體驗的?缺乏經驗的新手設計師如何避免出錯,少交學費?
彭幹:初入行的設計師不可避免的會常犯很多錯誤,比如印刷工藝的掌控就是新手設計師常入的雷區,很多新設計師認為把各種工藝做的越濃重越好,但往往又因做不到位而給人一種工藝堆切的感覺,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新手沒有見過這些工藝,希望每一種都來試一試,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工藝、材料的應用與你設計的主題之間不能完美契合的話,就會出現不協調的感覺,那麼做出來的東西就會適得其反,所謂欲速則不達。所以,初入行的設計師非常有必要下印廠跟機,瞭解圖片色彩印到紙上的過程、體驗裝幀裝訂的工藝環節、目睹作品的最終成型,只有這樣,設計師才能獲取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才能掌控如何將自己的創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才能“少交學費”。
站酷網:印刷成本有時會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一本書、一份設計作品的問世,印刷成本包含哪些方面?您認為對設計師而言,哪些印刷成本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應該在設計初期做哪些籌劃?
彭幹:印刷成本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材料成本,一個是創意成本,可見的材料成本可能都佔到了51%半以上,看不到的創意成本則是最難控的,你使用了各種工藝並加工成型,但當一本書拿到你面前,有的讓人覺得難受,有些卻有順暢的觸感,讓人很舒服,這是需要內在設計的,其實這一些方面的投入往往比那些表面上看得到的顏色、抓眼球東西更重要,真正的一本好書正是這些看不見的這些地方在起作用,也許是藏在書裡面的一個線頭、一塊紗布,就像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下雨的時候才知道它的重要。這就需要在設計之初要做到恰當適度,有所為有所不為。
站酷網:雅昌與設計師合作完成了很多優秀的書籍設計作品,其中包含斬獲“中國最美的書”,甚至是“世界最美的書”的書籍,能不能為我們列舉一至兩部作品?它們的印刷工藝又是如何成就這部作品的?
彭幹:這裡列舉兩本書供大家賞析,一本是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的《冷冰川墨刻》;一本是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稱號的《齊白石四絕十方》。
“世界最美的書”-《冷冰川刻墨》
這本書有著如古典藝術品般的精緻華美,又散發著渾然天成的東方意蘊。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藝術家的一件藝術作品。最為珍貴的是,這本書將起源於清代宮廷而近乎失傳的傳統裝幀技藝——“推蓬式”冊頁進行了完美的演繹。
追根溯源 在故宮裡邂逅 300 年前的珍貴古籍
近年來,愈發火熱的故宮觀展潮讓無數人有了與國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而武英殿作為眾多重大展覽的舉辦地也讓更多人所熟知。追溯武英殿的歷史時我們發現,公元 1644 年,清政府在北京建都,因為清政府十分重視書籍的出版印刷,便設立了專門從事書籍出版印刷的機構——武英殿。康熙十九年(1680 年)將武英殿左右廊房設為修書處,掌管刊印裝潢書籍之事,由親王大臣總理,下設監造、主事、筆帖式、總裁、總纂、纂修、協修等 30 餘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 年)以後,武英殿大量刊刻書籍,使用銅版雕刻活字及特製的開化紙印刷,字型秀麗工整,繪圖完善精美,書品甚高。如今,這家紫禁城裡的“皇家出版社”已走過百年的風霜,成為了現故宮博物院的典籍館和書畫館的所在地。清代內府以雄富的財力、物力及眾多優秀的能工巧匠創造出了大量的傳世珍品。由於這些作品,多作為宮廷陳設用書和皇帝御覽之物深藏宮中,外界鮮見全貌。宮廷中所藏的經典書籍裝幀藝術珍品,以形式多樣奇巧,工藝精美絕倫,裝飾華麗典雅,用材稀見考究著稱,在中國古代書籍裝幀藝術史及工藝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清政府對書籍出版印刷的重視推動著裝幀藝術的發展,使得清代內府書籍在前朝的基礎上又有所承襲和創新:在卷軸裝、梵夾裝、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的基礎上,發展出用於刻本書的蝴蝶鑲、毛訂及推篷裝等裝幀形式。而推篷裝——作為一般古籍愛好者甚少有聞的特殊裝幀形式,因由下向上翻動時,似摺疊的車篷而得名。推篷裝多用於書畫作品的裝潢,在寫本、刻本書中這種裝幀形式非常罕見,前人在寫本、刻本中亦無此稱謂。這種裝幀形式為前後上下翻頁,書名橫書,不同於經摺裝左右翻頁。此裝幀形式在《中國印刷史》等前人著作中未曾提及,是因為這種裝幀形式的書籍非常罕見的。
一鍵穿越 中國式雅昌大書再現清代宮廷罕見裝幀技藝
如今的智慧製造手段賦予了現代裝幀技術更多的可能,而作為古代匠人的智慧創造的結晶,以推篷裝冊頁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裝幀技藝,也在今天得到了傳承。 2017 年,雅昌攜手故宮出版社、著名書籍設計家周晨以及藝術家冷冰川打造典藏鉅製《冷冰川》。與其他現代形態書籍不一樣,該書正是重現了“推篷裝”這一罕見的中國傳統裝幀形式,可謂是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傳承中國傳統工匠技藝的中國式雅昌大書。《冷冰川》大書封面採用珍貴紫檀木與精細鐳射雕刻技術,將一座白色冰川精雕於黝黑的紫檀之上,不僅與藝術家冷冰川的名字相吻合,更承襲了明清時代紫檀雕刻藝術的精髓,使觀者無不為其古樸而高潔的氣質所震撼。為了讓讀者更好地體驗“中國文人式閱讀”,《冷冰川》大書配有一支精緻木製書拔。在中國古代,文人愛書惜書,指間翻閱時,擔心在書頁中留下汗漬以及指紋,於是發明書撥。讀者通過書拔在冊頁中空穿梭實現翻閱,而不斷翻動書拔的動作也詮釋了“推蓬式”的由來。開啟這本《冷冰川》,書拔輕弄,冷香浮動,彷彿一鍵穿越到 300 年前的清宮書院。
匠心雕琢 典藏鉅製《冷冰川》的誕生之路
包覆著《冷冰川》大書的紫檀木刻悠悠地展現著神祕而雅緻的東方之美,書體四周絲印故宮傳統紋樣,顯得高雅而厚重。序言頁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亞民所提,並輔以手工貼撒金箔,古樸而細膩,細微之處盡顯匠心。作為藝術家冷冰川的特殊藝術作品,《冷冰川》大書收錄了其刻墨精品 67 幅,對開幅面為 1 米。書中收錄的所有作品均以原大四色精印。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刻墨作品真實面貌,雅昌技術團隊發揮數字採集領域的專業優勢,採用 5 億畫素的 CRUSE 立體掃描器進行高精度複製級立體掃描,保證了畫作每一絲線條的真實和完整。藝術家以刀代筆刻畫於黑墨之上,在其以往的畫冊中總是以“非黑即白”單黑印刷來展現。為了還原原作的豐富層次,雅昌技術團隊採用了四色印刷的方式,並召集圖色處理專家,力保全書色彩的統一。 “推篷裝”的再現離不開設計師的精妙構思,同樣也離不開雅昌團隊的匠心雕琢。據雅昌美術文博總監林莉介紹,雅昌集合了北上深三地最優秀的策劃專家與生產團隊,與周晨老師及冷冰川老師進行多次的溝通和試驗,最終為大書的誕生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而雅昌團隊上下也齊心協力,一次次地攻破艱難險阻:裝裱團隊創新性地運用冷裱膜進行對裱,避免了膠水導致起翹的不良現象;裝訂部門則進行反覆研究測試,通過改造操作檯,制定專用模具等保證了每一處絲印紋樣的精度和整齊;書籍版權頁採用手工壓凹的方式,操作人員經過反覆試驗,足足用了 6 個小時終於實現了滿版如冰晶版的凹壓效果……正是雅昌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務實嚴謹的工作態度,賦予了《冷冰川》非凡的典藏品質。在剛剛落幕的被譽為全球印刷界“奧斯卡”的 2017 年美國印製大獎的評選中,憑藉獨具東方美學意蘊的裝幀技藝和出色的印刷水平,《冷冰川》大書一舉斬獲班尼金獎。一本藝術書籍不僅僅記錄著藝術家的創作歷程,更可以成為一件貫穿其藝術生涯的重要藝術作品。在 2017 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開幕式上,《冷冰川》大書作為藝術家特殊作品首次亮相,引發了國內外藝術學者強烈的關注。在國際舞臺上,彰顯著中國當代刻墨藝術與傳統裝幀技藝相交融的獨特魅力。
中國最美的書:《齊白石四絕十方》
《齊白石四絕十方》一書,由劉水先生主編,書籍設計家袁銀昌先生設計,雅昌裝幀印製。《齊白石四絕十方》憑藉別具一格的創意印刷,榮獲了 2016 年美國印製大獎優秀獎及優異獎、2015 年香港印製大獎——最佳書籍獎 / 精裝書刊冠軍獎和最佳創意印製大獎優異獎,同時也榮獲 2015 年“中國最美的書”稱號。
王文甫先生嗜印如命,共收集齊白石印章五百餘方。《齊白石四絕十方》是從王先生收藏中精選的十方。齊白石在晚年,對自己一生藝術成就評價:“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詩意的襟懷,筆墨的修養,水彩的韻致,金石的大刀闊斧、率真雄肆,四者的結合圓融,是中國美術表現形式的最高境界。而在《齊白石四絕十方》中,白石先生的印章有詩、有印、有畫,可謂融白石先生之大成,更是難得。從印章上的詩可以看出白石先生的意趣與思想。我們擷取其中幾首,管中窺豹,以饗大家。漠漠清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齊白石四絕十方:優雅與暢快流水、飛花、窗前明月、室外梅花,悠閒自得。白石先生,其印風雄奇恣肆,意境空靈磅礴,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之傑出代表。他的篆刻崎嶇多姿,力能扛鼎,把中國的篆刻藝術帶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齊白石四絕十方》使用日本竹尾公司定製的雅典羊絨紙,全球首次用於書籍印製。前扉多層階梯式的設定,讓資訊層層遞進使閱讀富有趣味。圖色編排講究物像虛實和透視關係,圖型切割擷取巧妙。利用紙張的透明度,反面印刷的篆刻拓片以多種方式,多個角度在書頁的摺疊中豐富地呈現出印章資訊。翻看書頁,還原印章的時光印記,似乎能看到白石老人以刀代筆,爽利痛快治印的風姿。
站酷網:在您看來,印廠與設計師的關係是怎樣的?雙方是如何相輔相成實現彼此價值的?
彭幹:印廠與設計師的關係就是一個硬幣不可或缺的兩面。設計師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印廠有供應鏈上下游各方面的技術和資源,設計師需要一個能實現其創意、拓展其想法的印廠,印廠需要優秀的作品實現其價值,我覺得應該雙方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這就需要在業務過程中有多的交流,增進彼此間的親近感!
站酷網:雅昌作為印刷行業的領先企業,成立至今已25載,為應對時代變遷,雅昌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哪些重大蛻變?
彭幹:第一個重大蛻變就是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產業變革,比如CTP計算機制版技術的發展,迫使以前做手工拼版的時代一夜之間就消失了,讓大家看到了順應數字技術的發展多麼重要;所以,也就是在那時候雅昌也清楚的看到這種大趨勢,做出了相應的變化,我們認為不能簡簡單單用紙張記錄藝術,還是要依靠網際網路的力量進行拓展,於是雅昌藝術網就誕生了。我們相信,優秀的內容除了用紙質的載體去傳播之外,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形成更大範圍的傳播,它的影響力會更大。再後來,雅昌就認識到,只做藝術印刷服務遠遠不夠,我們需要跟藝術行業一起去服務喜歡藝術的大眾,去做普及藝術欣賞的事情,因此我們成立了雅昌藝術中心,推出流動美術館的成立,以雅昌高模擬複製畫為載體,讓不同主題的展覽走入學校、企業、社群,讓藝術走入尋常百姓家,普及藝術教育;近期我們還推出了“傳給雅昌”,也是讓普通的大眾能很容易地把自己對藝術的喜愛、把自己的創意變成一個可以呈現的作品,做成畫冊或是框畫裝飾自己的家,美化自己的生活,或者跟親朋好友去分享自己對創意的喜愛,雅昌希望能為大眾的創意賦能。
面向喜歡藝術的大眾推出藝術欣賞普及
站酷網:優秀設計作品的落地離不開印刷業,能不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雅昌近期有哪些印刷技術成果?這些成果可以幫助設計師達成哪些新的突破?
彭幹:雅昌近期推出了POD大尺寸藝術書籍,因為現在的書籍已經從簡單的閱讀功能變為一種生活美學用品,具有收藏品、裝飾品、奢侈品的功用,具有一定的現場的儀式感。我們推的POD的大書尺寸非常大,500CM×683CM,可一本起印,相比傳統印刷來講,可以按需定製,降低了庫存成本、減少了資金週轉時間,所以我們期待跟設計師從書籍本身的創新方面來做一些更有意思的突破;另外,像VR、AR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這樣的書籍成為一個網際網路入口。通過手機跟紙質的閱讀、深度閱讀和碎片閱讀相結合,給大眾一個更好的一個閱讀體驗。
POD大尺寸藝術書籍—雅昌藝術大書
站酷網:您眼中的設計師是個怎樣的群體?提到印刷企業,您希望在設計師眼中樹立一個怎樣的品牌形象?
彭幹:設計師是一個需要突破想象但又能夠將眾多資源進行整合並利用這些資源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的群體。我們希望雅昌能成為一個為藝術賦能的基地,雅昌有各種各樣的能力,就像一個插線板,各種想法插上來,我們這個店能夠通上,完美的實現設計師的天馬行空。所以這個就需要我們不斷做材料、技術、知識的儲備,甚至超出設計師自身的期待,這樣的話我們能夠為設計師豐富的想象創意服務,就能夠很快地融合起來!
雅昌藝術中心中國藝術書區
站酷網: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展已經圓滿結束,作為密切的印刷合作伙伴,本屆書籍設計作品的更注重創意還是更注重最終呈現?據您觀察,書籍設計師們對印刷工藝的把控能力是否有提升?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彭幹:本屆的書籍設計作品,我的感受有兩點,其一是打破從前由一、兩家出版社來引領潮流,而是湧現出更多出版社,它們都在推崇、出版優質書籍設計作品,整個出版行業的素質普遍在提高;其二隨著印刷工藝不斷髮展,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不斷深入,書籍設計不再是堆砌工藝,而是以書的內容作為主體,做書人設計出更多與內容契合、使用工藝恰當的作品。總的來說,書籍本身的形態反映得更真實,也更加註重書籍文字內容的準確表達,更加註重書籍的可閱讀性。
此外,設計師是在不斷成熟的過程,特別是長期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的設計師,因為他們經常性的到車間工廠,實地的對作品進行詮釋和現場溝通,他們對工藝材料的實踐有了深刻的認識,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書籍設計師的把控能力是越來越強,這與他們日益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息息相關的,這點我可以非常肯定。
《端硯》/ 劉曉翔
例如在本次展覽中,劉曉翔老師的作品《端硯》,整本書對端硯的歷史文化內涵,從工藝材料到創意設計上都詮釋得很到位,特別是結合特殊的工藝和材質,在注重創意的基調上,為大眾打造出一本非常貼附於作品內容的書,這是在工藝創新方面下了一番功夫的,而且這種創新不是很浮華,而是從端硯本身的內容出發,把幾千年的中國端硯文化的歷史厚重感,通過工藝材料設計將其深刻的詮釋出來,這是一個注重創意同時又完美呈現的案例。
雅昌與設計師合作的巡展、沙龍—新造書運動
雅昌藝術中心學術研討會
站酷網:除了線上平臺推廣,雅昌也參與過不少設計師個展、巡展、沙龍等線下推廣活動,雅昌在其中充當怎樣的角色?您認為,對設計師而言,這些線下活動的最大價值是什麼?
彭幹:雅昌是一個賦能的平臺,線下的推廣活動直接面對愛書的人,能給他們更直觀的體驗、讓他們瞭解有意思的內容、體驗設計師們設計出來的有意思的書籍形態是我們的宗旨。這樣的活動既能增加公眾對設計師的認知,又能增加公眾對這種書的內容形式的消費,讓設計師與大眾拉近距離。這樣就能建立設計師的粉絲群體,要知道,與粉絲直接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粉絲現場的反饋體驗對於設計師來講是極為重要的,相當於獲得最直接的需求和反饋,得出更有意義的資料,我覺得也是一個極好的形態。
雅昌藝術網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
雅昌雲圖—ARVR技術的應用使書籍成為一個網際網路入口
站酷網:雅昌藝術網是個怎樣的平臺?在您看來,依託平臺有哪些藝術方向可以在未來深入開拓和發掘?
彭幹:雅昌藝術網本身是藝術資料的一個平臺,它同時也在逐漸地成為藝術品買賣交流的平臺。雅昌依託這個平臺,可以號召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創造一種新形態的藝術創作;雅昌的書籍作為一個單獨的藝術品類,也可以依託於網際網路的平臺來發展,從創作到推廣再到消費,形成閉環,典型的案例就是新加坡泰勒印紙藝中心,它依託於書籍紙張為載體的一種藝術品、收藏品,從藝術家到創作再到畫廊畫展的推廣、線上的資訊傳播,形成良性的互動方式,我相信這也是雅昌未來的發展方向。
站酷網:雅昌文化以傳承、提升、傳播和實現藝術價值為使命,您認為藝術的價值是什麼?
彭幹:藝術是人類情感和想象力的直接表現,這個世界不是簡單的理性的表達,是我們對這個時代敏感的神經,也是很重要的,沒有這種表達這個世界可能會變得很無趣。要想讓生活變得更精彩,還是需要大眾要有感性的審美能力,這依託於藝術,所以,這也是藝術最大的價值吧。
站酷網:據您觀察,傳統印刷業在當下的最大困境是什麼?為克服困境,您有什麼好建議?
彭幹:從業者的思維和意識是傳統印刷業自我原宥現狀與困境,認為我們只是在用紙張和油墨融合發聲,如果我們把這個束縛放下,回到印刷業的本質,傳遞更有價值的內容,讓大眾的生活更美好,我們就能找到很多有不同突破口的發展之路。
ofollow,noindex">更多書籍設計藝術展詳情可點選專題檢視
專訪主持:姜雨雯 視覺設計:海邊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