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互動效率飆升500%,這是我的話術實戰三板斧
這是社群運營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我將會以一個社群搭建-成長-平緩-消亡這樣的生命週期來撰寫文章,我依然只講實操乾貨。
本次的主題是分享如何通過建立起靠譜的群聊話術體系,帶來近500%的互動飆升效率。
我們還是看許多社群運營在實操中常常遇到的問題:
群裡這麼多使用者,我真的非常害怕任何一句話說的不對引起反感。
感覺無論我發了什麼,大家好像都不會看,效果寥寥。
我到底什麼時候發什麼話,老闆也沒講過啊,我一個新人真的懵逼。
希望使用者按照要求做,但是到底怎麼說才有效呢?糾結。
………………
話術運營真有這麼困難嗎?這是我做過的一次社群實驗,在群內人數、群性質、使用者性質基本完全一致的情況下,通過升級話術帶來的效果躍升:

效率對比.png
爾後通過十餘個新社群的多次實驗,資料最終穩定在了高位,我們也積累了下面三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一、設定合理、精確、能高效執行的話術計劃。
二、儘可能多的考慮到群內每一個微小場景。
三、勇於嘗試,反覆進行A/B test。
一、設定合理、精確、能高效執行的話術計劃
上一篇我們講到,99.9%的群不能夠活過24小時,事實上,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佔比都是來源於使用者進群后,缺少及時的話術引導和激勵,導致使用者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該幹什麼。一旦超過3分鐘,使用者的注意力就很難回來了。
社群由於每次的使用者都有著細微的差別,於是在很多新人的眼裡被定義為了“非標品”,是一個無法被標準化和模式化的東西,自然也沒有了提前準備話術的需要。把領導的要求稍微用一些風格可愛活潑的句子包裝一下,就可以開赴戰場。
我們來看新手小明的一天:早晨還沒上班呢,就有人在群裡聊天,一會兒,有的人在群裡@他,詢問今天的課程安排。小明急急忙忙的回覆了,大家見小明回覆,有人私聊,有人公屏@,小明很快手忙腳亂。踉踉蹌蹌到了公司,一看手機上又有99+未讀。他趕緊一一回復,還有的人不滿安排,直接吵開了。小明趕緊群裡當裁判,又是安撫又是講規則,接著老闆的需求過來了,告訴他要推一個活動,還要收集點問卷,他趕緊想了幾個文案扔到了群裡,效果不太好,但是沒辦法了,還有幾十個私聊未讀在等他。他又趕緊過去回覆。誒,這人是誰?怎麼沒按要求改備註?於是他發了一個公告讓大家改備註,結果沒人搭理他……
最後,小明今天的結果可想而知。
事實上,每一個雜亂無章的背後,讓整個社群的效率大打折扣。社群的每一次官方發言或者轉化的每一步,都應當是一個精密的儀器,齒輪卡著齒輪往前運轉。
下面是一個實習生的課程安排,沒有要求格式,但是長期積累的習慣,他們已經能夠工工整整的做好自己的安排。並讓這個安排具體到了小時級別。

社群互動效率飆升500%,這是我的話術實戰三板斧
這張圖帶來的結果是:
1整體運營效率相比初期,提升了70%以上。
2無論是有人臨時請假還是離職,都能立刻有一個人無阻礙的補上來,保障機器轟隆隆的繼續前進。
確實,每個使用者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性格和行為習慣。但是,當你設定完成社群機器的時候,每個個體最終都會為了目標而一同前進。
人可以不是標品,但是每個人的結果,則是可以利用打磨的標品。
二、儘可能多的考慮到群內每一個微小場景
小明這次群持續7天,今天到了第4天。他到了公司匆匆把文案和引導話術發了出去,然後趕緊做自己的事,但是令他擔憂的是效果越來越差,話術已經越來越不起作用了,哪怕說的天花亂墜,剛進來時大家都興奮不已……他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中。
其實上圖已經為我們揭露了,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是會有不同的話術存在,舉個例子,我的課程中,我根據進群時、日期、時間段、課程進度、有需求時、答覆時等等進行了劃分,僅僅是一個持續4天的快速社群,我們就預設了15個場景,35種話術,用於應付能想到的每一個情況。

社群互動效率飆升500%,這是我的話術實戰三板斧
一方面,使用者在不同時刻下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一個剛剛進群的人,希望知道的是快速知道群聊規則、群內情況以及自己能獲得的收益。而另一個群內已經學習了兩節課的,需要的是答疑、指導、後續安排、自己的效果算什麼水平等等……
截然不同的需求,自然不能用同一種話術去應對。但是如果把整個話術互動都寄託於臨時去想,效率只會成噸的降低。你用5分鐘去想,他用1分鐘去在已有話術基礎上做微改動,讓其更符合當前情況。何者效率更高,一目瞭然。
三、勇於嘗試,反覆進行A/B test
一開始,我們也問過自己,如何做這種話術的 A/B test? 畢竟在一個群裡面,人群、當天是周幾、幾點了、進行到哪一步了、甚至今天大家都在討論明星出軌了……各種各樣的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效果,從而導致偏差。畢竟這不是我們自己的APP,只是依託於社交軟體的群。
但是並非沒有辦法,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群聊的時候,確實很難把控住每一次的話,而且能反覆進行測試的機會也並不多。
但是如果是一對一私聊的場景下,由於目標基數足夠大,且人群隨機分配,在群體性環境中制約實驗準確性的情況都被降到了最低,因為你的一句話隻影響1個人而不是500人。
同時,對500個個體,一句話能改造成500種完全不同的樣式。基數也足夠大。

社群互動效率飆升500%,這是我的話術實戰三板斧
小米加步槍,粗糙的 A/B test跑起來,也能帶來巨大的收益。資料也證明,兩者的是成典型正比關係。
我的群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二十多期,轉化率也從一開始的30%左右,一路漲到了現如今的75%,相信隨著後續的不斷強化和發展,轉化率還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我的話術實戰三板斧,希望讀完的你能夠真實的應用到實戰中去,感謝閱讀。
公眾號:運營方法 (yunyingfang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