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線性模式中找百倍成長路徑
非線性模式
學生時代有個觀察:高中數學好的,高等數學未必好。前者是代數和幾何,可以還原到生活場景;而高等數學考察抽象思維,需要專門的訓練。
以前寫過一篇關於理性的文章,說大多數人分析問題慣用benchmark的套路,損有餘/補不足。根據對比做分節優化,是典型的線性思維。這種技能最容易掌握,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這麼被教育的。
畢業十年,看同儕所獲得的成就,段位差不是一倍兩倍,而是十倍百倍;同時間創立的公司,若干年後的規模也是雲泥之別。籠統的說,兩者的成長斜率不同:前者是線性的,後者是非線性的 。
大家將此歸結為“選擇比努力重要 ”。做出正確的選擇的人,其實都是在非線性模式中,尋找到了百倍的成長路徑。這是我最近思考最多的問題,暫時總結出三個要素。
關於擴充套件性
有一類工作,是出賣勞力和時間。從按件計價的搬磚工到時薪幾千的律師,都是如此。律師的收費再高,你也很少聽說哪個律師是靠billing hour發了大財的。因為他時間有限,收入天然有個頂。
這類工作的勞動成果都是一次性的,不具有擴充套件性。頂尖律師的收入肯定沒有頂尖作家高,律師一次只能服務一個/群人,而作家的勞動成果(書)可以賣給無數人,有更強的擴充套件性。
從經濟學角度看,強擴充套件性業務都有一個特點:無論固定成本是多少,其可變成本 都很低。這裡服務業比較吃虧,你開一個餐廳,業績的天花板是座位數/翻檯率。同一個地方/型別的餐廳,好壞不會差太多。
做產品的擴充套件性就好很多。開發階段耗資不菲,但生產(複製)的成本很低,優勢就能被放大。頭部產品的市佔率可以到20%以上,這在服務業是不可能的。部分產品甚至可以趨於壟斷,比如微軟、英特爾。
網際網路行業的擴充套件性更大,其可變成本只是算力(伺服器)。同樣是商場,天貓、JD的發展速度,遠快於前輩沃爾瑪、家樂福;微信、支付寶用一個二維碼收款,起量速度碾壓POS機。
除可變成本低以外,強擴充套件性的業務,都能夠進行積累和迭代,並享受“成長複利 ”。比如蘋果X繼承了各代產品的技術、效能和口碑;比如淘寶的交易系統,日積月累可以支援所有複雜情況,並在未來發揮價值;其推薦系統喂足使用者資料,只會更加精準。
關於外部性
馬無夜草不肥,封閉系統無法成長。錢、人才、流量、算力,把這些外部能量引入系統,是成長的不二法門。上節說擴充套件性重要,是因為只有具備擴充套件性的“體質”,才能在吸收外力後非線性成長。
比如金融領域的“槓桿 ”。大家最熟悉的槓桿操作就是房貸:首付三成,房價2x的話,意味著收益4x。創業融資也是上槓杆,在資本的撬動下,迅速吸納人才、席捲社會資源,三年就有機會發展成獨角獸了。
《數字化生存》提出“原子和位元 ”的世界觀,位元的擴充套件性比原子強。“網際網路+”為傳統生意賦予位元屬性,讓原本沒有擴充套件性的東西,具備了(至少部分)擴充套件性。你看餐廳都在搞外賣,也是在試圖提高擴充套件性。
以往開個實體店,盼著週末人流,生意可以好個20%;現在開淘寶店,可以大量購買流量,交易額漲幾倍。而想要做到三隻松鼠、張大奕這種級別,靠自己的錢還不行,得想辦法成為類目標杆,獲得額外扶持。
如今有無數的商業故事告訴我們,尋求和利用外部資源的效率,直接決定企業成敗。你流量轉化率高,就能承擔更高的獲客成本;然後融最多的錢,買走市場上所有的量。
值得注意的是,具備擴充套件性並不必然意味著有外部性。商業模式太複雜,需要的人才太偏門,需要的資源太稀缺,都不利於外部能量的吸收和利用。美團、滴滴這幾年長得快,因為其組織/業務設計學習了傳統零售行業。外部多年積累的人才、供應商資源,很容易在其體系內落地。
關於價值網紅利
《創新者窘境》裡反覆提到企業價值網的概念:一個企業不是單獨存在的,背後是一個價值網。列出市值最高的公司,Google、蘋果、亞馬遜,能長這麼大並不是本身技術/產品多牛逼,而是受益於價值網紅利 。
Google,是網際網路入口。網際網路上任何牛逼網站起來,使用者都在用Google觸達。網際網路在20年裡所有技術、產品、內容的進步,都能夠讓Google作為入口的價值更加明顯。如今另一個受益者是Amazon,要知道世界上接近一半的網路都搭建在AWS上。
蘋果,是硬體軟體的完美結合。近10年所有硬體技術的進步,包括無線網路、觸控式螢幕價格的下降,SSD儲存器、電池容量的提升,都直接幫助到蘋果。使用者從PC切到移動網際網路後,各種開發者掘金PK的同時,也都是在幫助App Store提升價值,而Nokia並不受益於此。
除了這樣的巨頭,看起來土了吧唧的分眾傳媒,也是價值網紅利的受益者。早些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邊看創業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邊看那些年VC的錢,搶著變成廣告費落入江南春的口袋。
價值網是擴充套件性和外部性的笛卡爾積 。能夠吸納這種價值網紅利的,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高維打低維 。衡量一個公司未來的價值和規模,不能從現有增速看;而要看這個公司在什麼樣的價值網上,最終能夠收穫多少價值網紅利。
從個人角度看,也是如此。知乎有個熱門問題,“怎樣通過努力進入高階階層?”。根據戴維·格倫斯基《社會分層》的觀點,這個問題有且僅有兩種方法:婚姻和求學。而這兩者,本質都是以此為臺階進入更高的價值網。
小結
中國人喜歡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剛好可以對應擴充套件性、外部性和價值網紅利。
擴充套件性是非線性成長的基礎,是“命”,沒有擴充套件性,就沒法加槓桿;外部性是加倍成長的“運”;而如果處於收割價值網紅利的位置,就是坐擁最好的“風水”。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11-2
本文作者:赤腳慈航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ofollow,noindex">網際網路er的早讀課 ”,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網際網路er的早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