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組織升級後的下一個懸念
能夠將一個人孤獨的吶喊,變成巨頭們的戰略和全行業共識,王興兩年前提出的“網際網路下半場”理論是頭一回。
2018年,幾乎所有2C的移動網際網路企業都感受到了流量紅利的枯竭,即便是最火的短視訊,看上去也正觸及天花板。
巨頭們也無法倖免。阿里在四處買流量,騰訊更是啟動了歷史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以應對這種巨大的變化。
很明顯,王興“下半場理論”的判斷,兩年後再看,對行業影響深遠。
如果說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是解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線,那現在,“連線”本身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紅利幾乎消失。
資料機構Questmobile報告顯示,2018年9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總活躍使用者規模達11.2億,逼近飽和,同比增速下降超過50%。這意味著,對存量使用者的注意力爭奪更加激烈。
如何重返增長?除非供給端的服務與產品本身升級。舉個例子,滴滴出行無論叫車速度多快、價格多低、人工智慧多強,只要供給端服務能力和體驗不提升,它目前面臨的輿論壓力和經營壓力就不會消除。
下一波中國網際網路回暖的方向已經很明確,將集中於供應鏈和2B的行業創新。這是過去兩年美團點評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騰訊等更多巨頭新的戰略選擇。
10月30日,美團點評再次深入2B行業的能力,從組織升級中進行調整。聚焦“Food+Platform”核心戰略,圍繞組建使用者平臺,以及到店、到家兩大事業群;在新業務側,快驢事業部和小象事業部繼續開展業務探索,併成立LBS平臺。
受此訊息提振,美團今日早間盤中股價一度攀高至近5%,獲投資者及資本市場認可。
結合此前訊息,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近期全球股票市場進入波動期,摩根大通仍然給予美團點評增持評級,目標價90港元,“可為投資者提供長期資本增值,主要由於其市場龐大,較百度及騰訊分別大八倍及六倍,在金融以外市的佔有率更達到了阿里巴巴的一半。“摩根大通在報告中指出。
C端封頂,B端啟動
網際網路領域,如果要把握未來5-10年的方向性變化和最大機會,只需要關注頭部少數幾家企業的動向就足夠了。
人工智慧顯然是方向之一。從BAT到美團點評、頭條、滴滴,幾乎所有巨頭都已經做了深入佈局,人工智慧賽道上也出現了多家獨角獸。
另一個方向是2B的產業服務。C端最具優勢的騰訊開始明確向B端發力,足以說明這個賽道的機會巨大。
不過,相對於國外比較知名的Salesforce、Workday等公司,國內2B領域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將某個行業或幾個行業做透。
美團點評是這方面佈局最早、野心最大的公司之一。王興是一個尤其看重增長的人。對下一波增長將來自哪裡,王興足夠敏感甚至超前。這種對增長的追求,讓美團點評成為一家始終充滿懸念的公司,它的競爭力、它的邊界、它的規模、它的虧損、它的IPO,都曾面對爭議或質疑。
王興2010年創立美團至今,基本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是團購的故事,第二個是服務業電子商務的故事,第三個是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故事。
講故事容易,但要讓資本和市場持續相信,就需要足夠的洞察力和執行力,尤其是強大的組織、產品和戰略進化能力,這恰恰是美團和王興的優勢。
前兩個故事支撐美團從0走到IPO,成為中國最大的服務業電商平臺,背後本質上是增量邏輯,流量很多要趕緊搶到自己手裡。八年“抗戰”,無論團購還是服務電商,美團點評本質上做的是連線和流量,這是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最大的紅利。
那些年,為了爭奪流量,幾大巨頭之間陷入補貼戰,燒了不少錢,美團點評也不斷擴充業務戰線,從團購到電影、外賣、酒旅、出行等等,凡是使用者高頻剛需的領域,美團幾乎都參與其中。
事後,從流量爭奪的角度看這種圍繞生活服務的橫向擴張是必要的。美團點評從各個方向和垂直領域低成本獲取流量,然後在平臺內相互打通交叉銷售,用規模和協同大大加固了護城河。相反,業務單一的百度外賣與餓了麼陷入被動。
但人們對美團點評邊界的質疑,也不完全是偽問題。在一個流量紅利驅動的市場中,邊界問題往往不是最大的問題。 但是,當整個市場的使用者增長開始放緩,由增量市場變為對存量市場的爭奪,競爭邏輯就會發生變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邊界就需要逐漸釐清了。
港交所上市之前,美團點評完成了這份答卷,提出了相對清晰的戰略,即Food+Platform,建立一個技術平臺,來支撐吃喝玩樂多個品類,各個品類之間互相拉動,交叉營銷。在美團點評的整體生態中,“吃”被放在第一位。最近幾年,圍繞“吃經濟”,美團已經建立起了基於各種場景的、基於資料的、全鏈條的行業佈局和連線形態,包括到店業務、到家業務、外賣業務、生鮮零售等等。
外賣則成為美團點評最具競爭力的業務。美團外賣的份額從2015年的31.7%提升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59.1%。9月27日,美團釋出的上市後第一份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營收263.5億元,同比增長91.2%,其中餐飲外賣收入由2017年同期的84億元增長90.9%,達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160億元。
當邊界和核心競爭力不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美團點評下一個五年的增長來自哪裡?這正是王興網際網路下半場概念的根本指向,“中國過去這些年賺錢太容易了,靠紅利驅動就能賺錢。”美團點評高階副總裁王慧文說,現在這個事情發生了變化,商家的銷售額、利潤已經很難上漲了,必須想辦法提高效率,創新業務,尤其是需要全面的行業解決方案。
以餐飲行業為例, 大量三線以下城市商戶,在客戶管理、精準營銷、供應鏈等方面都處於很原始的狀態。 一個數據是,全國餐飲商家超過500萬,但餐飲門店平均每月倒閉率超過10%,年複合倒閉率超過100%。中小餐飲企業和商家是一個體量巨大,但換手率很高的行業,可以用無品牌、無管理、無規模來形容。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花了3.9萬億元,今年這個數字可能突破4.3萬億元。餐飲是一個需要被網際網路整體賦能的巨大產業,沒有大的參與者。美團從最開始做點評、評價,後來做團購,做預訂,做外賣,未來產業可改造的空間巨大。
事實上,並不只是餐飲行業,整個中國的生活服務產業都遠沒有與網際網路深度結合。如今,在網際網路下半場概念被普及兩年後, 2B領域的巨大前景終於展現出來並被巨頭們認可。
從使用者思維到產業思維
王興和今日頭條的張一鳴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包括家鄉都是福建龍巖,連續創業,都是從服務C端使用者起家,擁有超強的使用者思維和流量思維。
另外一點,兩人及其創立的平臺都擁有很強的自我迭代能力。張一鳴從內涵段子起家,到今日頭條,現在又憑藉抖音趕上了短視訊的風口。
王興沒有不斷打造新的流量平臺,卻讓美團點評自身在不斷迭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個公司從使用者思維到產業思維的迭代,即從2C到2B演進。
2016年5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做了一次業務調整,設立餐飲生態平臺,負責人由外賣配送事業群總裁王慧文兼任,開始重點推進餐飲商家的IT系統建設、IT系統標準化和網際網路化。
兩個月後,王興提出了網際網路下半場理論,在組織和策略上做了一次重大升級,明確提出了對2B的產業機會。相應的,美團點評整合到店餐飲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和餐飲生態平臺為統一的“餐飲平臺”。
2016年底,美團點評又組建2000人的餐飲生態業務部,銷售符合其“餐飲開放平臺”標準的餐飲軟體。作為一家2C的企業,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就開始在慢慢轉變自己的定位,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說服商家提供使用者需要的服務,為使用者創造價值,轉變為為整個產業創造價值。
王興的戰略前瞻性,讓美團點評提前兩年在服務B端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和佈局。
讓人印象深刻的方向之一是餐飲SASS、ERP領域的巨大投入,美團點評認為餐飲行業落後的IT水平已經成為行業創新、服務升級的瓶頸。為此,2016年開始,美團點評先後投資了天財商龍、天子星、餐行健、屏芯科技等一大批企業服務公司,通過向商家輸出資訊化和資料化能力,直接推動餐飲行業升級。
除SaaS、ERP系統外,港交所上市前,美團點評已經向商家提供了廣泛的解決方案,包括精準的線上營銷工具、高效的即時配送基礎設施、聚合支付系統以及供應鏈和金融解決方案。
這一系列解決方案主要集中於提升商家的獲客能力和運營能力,通過建立和開放商業基礎設施,與商家建立穩定的強連線,進而提升客戶粘性,推動產業升級。
資料顯示,2015-2017年美團點評的線上商家數量分別為300萬、440萬、550萬,其中活躍商家佔比分別為66%、68%、80%,這與其B端服務能力的提升有直接關係。
比如,美團點評為商家開發的雲端計算ERP系統,通過硬體和軟體的結合,將訂位、電子選單、下單、排隊管理、即時配送、多種支付方式、庫存、工資單以及客戶關係管理整合至一個具有云連線的系統中,從而簡化商家的線上線下經營,提高商家效率並降低成本。
對於網際網路下半場和B端機會,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在王興倡導下,經歷了認知、認可,直到擁抱的過程。
由此,美團點評過去兩年在B端所作的積累、創造的價值,也開始被理、被重視、被模仿。
美團點評的下一個懸念是什麼?很簡單,面對生活服務業巨大的改造空間和發展前景,它能不能打贏網際網路下半場之戰,尤其是當巨頭轉向,認知普遍升級後。
這不是一個速戰速決的過程,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強大的技術和產品能力,甚至還要再跟老對手們較量一番。不過,對於挑戰,王興從來是不懼的。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慧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創業者需要一場可以指導各產業發展方向、釐清各產業發展脈絡、引導並連結資本風向、有重大影響力和啟發性的行業聚會。
2018年11月29日-30日,由億歐公司主辦的“智慧產業 美好生活”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曁第四屆創新獎頒獎盛典將在北京國貿大酒店盛大召開,這將是一場匯聚5000名各產業創新者、行業領袖、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行業盛會;是一場以引導、指引產業風向為目的,啟發並分享成功案例,將國內外先知學者的思想提前帶到國內的預見性盛會。
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曁第四屆創新獎頒獎盛典詳情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uo.im/4N2Qbt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商業DNA;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億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