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網路者方能打勝仗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資訊化戰爭中,提高指揮員的網路認知能力是達成對戰場“知”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
認知是指人認識和知曉外界事物的過程。認知的途徑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言語等;認知的過程包括個體對感覺訊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的解決;認知的本質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的資訊加工。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資訊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效能,以及與他物的關係、發展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指揮員網路認知能力即指揮員以指揮控制系統網路為物件和工具的認知能力。包括指揮員對指揮控制系統的結構、功能,以及對指揮控制系統網路通過人機介面所呈現的敵情、我情、戰場情況的瞭解和認知。
戰場是不確定性的王國,應對不確定性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強靈活性。“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靈活性的確立,依賴對戰場態勢全面的、實時的、真實的感知,以及融合思考後的正確的戰場認知。鑑於資訊化戰場的空間擴張和時間濃縮,戰場情況日益複雜且快速變化,指揮員親臨前線瞭解戰場態勢變得越來越不現實。
資訊化戰場上,傳統作戰力量規模減小,自動化、半自動化系統和機器人群隊數量大量增加,這不僅使戰場力量構成複雜化,而且導致作戰機理髮生改變。人與人之間,人與系統之間,人與機器人之間、系統與機器人之間的協調配合將呈現非常複雜的局面,單靠指揮員的個體認知能力,已經難以勝任。在各個作戰階段,戰場資訊量的劇增和作戰程序的加快,要求指揮員對士兵和分隊執行命令的情況及時掌握;同時,指揮員必須能夠快速融合這些資訊,並高效運用指揮控制系統,來面對挑戰和威脅,這就使得輔助認知和輔助決策技術的運用,對指揮員而言必不可少。規模化的自組織和整合化的決策生成工具是輔助認知技術的重要載體,數學模型、模擬模擬和動態規劃工具也十分必要,對於提升指揮員及其合作伙伴的認知能力非常重要。
指揮員通過指揮控制系統網路進行戰場認知,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資訊。有的是從已有的資料庫中來的歷史和背景資訊,有的則是來自多源資訊獲取裝置。這些資訊獲取裝置捕獲的資料可能超出人的感知範圍,卻能把資料映射回作戰人員的感官並加以利用,如夜視鏡把不可見的紅外光譜映射回人眼可見的畫面。多源資訊獲取裝置所獲取的資訊,必須通過多元智慧材料、人類與系統之間的通訊,將其融合、整合成直觀的選項,以利於指揮員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