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新能否趕上雲端計算的發展?
在過去十年中,人們已經看到雲端計算服務逐漸演變成熟,並且很多應用程式(如計算和儲存)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雲端計算得到繼續採用的一些屬性包括易於採購、服務透明度、可擴充套件性,以及不僅基於容量,還基於消費的靈活計費模式。
然而直到最近,對於使使用者能夠連線到雲端的網路基礎設施而言,情況並非如此。

傳統的網路服務模式充斥著與採購、基礎設施可見性和規模相關的挑戰。這些服務的基本訂購和供應繼續讓客戶感到難以應對。合同條款的結構是將客戶限制在固定的條件下,通常會導致客戶需求變化時的滯留能力,或者因為他們的峰值負荷遠高於平均值。底層網路基礎設施本身的可見性是有限的,如果可用的話。
由於所有這些原因,傳統的網路提供商和解決方案配備已經不足以應對當今對容量和功能的激增需求。此外,思科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隨著裝置數量的增加,到2021年,每年全球IP流量將達到3.3ZB,或每月278 EB,因此需要快速可靠的網路解決方案。基於終端使用者需求的規模將只會增長。為了適應這一轉變,固定成本和剛性合同條款將被靈活、按需付費的模式所取代,資料透明度將對更好的業務規劃至關重要。簡而言之,網路服務最終將變得像雲端計算和儲存服務一樣成為可消費品。
如今,人們已經看到從傳統網路模式正在轉向以全自動化為特徵的模式。這將徹底改變組織提供容量的方式,類似於21世紀初期改變遊戲規則的雲端計算應用。
在考慮部署雲端計算網路解決方案時,可以假設利用現有的網路最有意義。這些傳統網路通常基於原有的二代或三代技術,缺乏提供全自動化所必需的尖端交換和路由技術。此外,這些過時的平臺通常缺乏強大的API,允許客戶直接與底層網路基礎設施連線,並以程式設計方式控制其網路。為了更新網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和大量的協調,更不用說面臨停機的高風險。
隨著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的激增,網路向自動化的轉變已經在進行中。傳統運營商正在積極為其資料中心尋求SDN解決方案。這是為什麼?由於需要靈活的自動化伺服器配置,虛擬化已經改變了當今的資料中心。軟體定義網路(SDN)得到發展並帶來了新一波的資料中心創新,改變了企業構建資料中心網路的方式。行業分析機構Enterprise Managemen公司表示,“先進的資料中心運營商正在採用這些新的網路技術。”
SDN市場正在增長,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司的預測,預計到2024年SDN市場規模將達到880億美元。這一增長是根據乙太網虛擬專用網(EVPN)和虛擬可擴充套件區域網(VXLAN)等虛擬部署技術的指標進行預測的。覆蓋網路,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連結和管理網路。這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真正自動化的雲端計算網路,使用者只需單擊一下按鈕即可確保網路連線安全。
雲端計算網路平臺使用者只需登入他們的入口網站,並在短短15秒內獲得授權書(LOAs)。可以在資料中心建立交叉連線的同時快速開啟埠。企業不再需要等待網路服務提供商分配專案經理,設計網路,並派遣技術人員提供幫助。雲端計算網路還使使用者能夠在提供商的網路結構中的任何位置進行虛擬連線,同時繞過公共網際網路以獲得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效能。
雲端計算網路在資料中心中的優勢歸結為三個關鍵值:規模、效能和成本。
規模
容量需求如今呈指數增長,但是,有效、安全且經濟有效地將A點連線到B點的基本業務要求保持不變。與剛性傳統網路不同,可擴充套件性、靈活性和穩定性是這個網路架構的基石。無論客戶要求的數量多少,雲端計算網路都可以使使用者按平均賬單收費,但突然達到峰值,同時按需提供頻寬。
效能
與大多數依賴隧道流量通過公共網際網路的SD-WAN解決方案不同,雲端計算網路平臺建立在自己的網路基礎設施之上,通過建立流量可以高效可靠地遍歷各種路徑來消除延遲問題。基於路由分集和冗餘路徑,雲端計算網路解決方案允許在專用網路上進行即時重新路由,確保低延遲、安全連線和最佳效能。
成本
建立、維護和管理物理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時間和資金。藉助雲端計算網路解決方案,使用者可以專注於核心業務,將管理層留給提供商。但是,許多人仍然可以通過高階程式設計介面(API)全面瞭解和控制網路流量和服務。與許多雲計算解決方案一樣,這種網路創新還允許使用者進行大規模網路連線,甚至按需提供TB級容量,同時僅按月支付費用。
傳統的網路服務模式早就應該進行一些創新。作為這一新的創新前沿的推動者,雲端計算網路平臺通過將最先進的TB級基礎設施與可擴充套件的軟體和自動化框架相結合,向市場推出了一種更好的採購、消費和利用網路連線服務的方式。憑藉完全自動化的平臺,即時提供直接安全和私密的連線,這些網路解決方案真正徹底改變了企業處理網路服務和連線解決方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