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際網路更替無窮
2018年的教師節,馬雲宣佈將在下一個教師節正式加入教室隊伍,把自己的所見所學所積累傳授給更多的人。訊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畢竟,馬雲創造了阿里巴巴,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和消費方式;畢竟,阿里創造了數不清的工作機會;畢竟,阿里是一家多麼牛的公司。
趕上網際網路2.0的浪潮,憑藉中國得天獨厚的人口紅利,以BAT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公司,搖身一變成為網際網路巨頭,更成為中國的一枚標籤。即使在全球網際網路產業裡,這幾家中國巨頭也毫不遜色,發展的風生水起。伴隨公司的發展和資本的積累,他們的觸角更是伸向了經濟中的各個領域,金融、物流、醫療、教育前沿科技等等。然而,就在市場預設為其發展依舊如日中天時,最近一段時期,幾大網際網路公司先後曝出了各種問題,比如百度的高層認識頻繁變動,比如阿里的馬雲準備投身教育事業。是的,再偉大的公司,也難免遇到“成長的煩惱”。
行業的競爭。儘管網際網路公司有很多,但商業表現卻是參差不齊,很多公司經營多年仍舊虧損,處在持續“燒錢”的階段,依靠不斷引入投資者來維繼,這些公司歸根到底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使得流量無法變現,顯然這樣的狀態不可持續。網際網路公司要盈利,首先必須要有獨特的商業模式,如阿里、騰訊推出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如亞馬遜的大資料服務。可以說,能夠變現的商業模式是網際網路公司能否長期生存的根本。
人才的更替。做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思維活躍,個性獨立。在創業初期,這樣的品質對公司的發展是有利的。然而,伴隨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規定和部門設定的健全,人才管理問題也會出現。人才未能有效配置,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外界機會的誘惑等等,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和人員變動。尤其高層人員的變動可能引起公司發展的不穩定甚至停滯。這是公司發展至一定規模後不可避免出現的問題,但在網際網路企業中尤甚。另一方面,公司最高決策者的影響,對於整個公司來說更是關鍵性的,甚至毀滅性的。然而,即便天才式的最高決策者,也不能保證思維永遠不會落後於時代,不能保證商業嗅覺永遠超前,長江後浪永遠會推倒前浪,青出於藍終究還是勝於藍。更不用提由於年齡問題、健康狀況等,使得公司最高決策者不得不將決策重任拱手他人。改將換帥,可謂是整個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
技術的更迭。可以說,從網際網路1.0到網際網路2.0,僅僅是模式上的升級,而技術上並沒有大的進展,然而,技術進步永不停息。尤其隨著人工智慧在網際網路產業的底層蔓延,誰也無法肯定,網際網路3.0不是由於技術的進步引發的。技術進步引發網際網路產業的再次升級,不可避免。
模式的創新。眾所周知,網際網路2.0時代,是以平臺模式為特徵,構建起商業生態。無論是BAT,還是近年來崛起的滴滴等服務型平臺都是如此。然而,網際網路平臺的特點決定了這一模式發展最終是寡頭市場。新進入者幾乎無處立足,而要立足就必須有新的模式出現,將平臺模式顛覆,屆時新的網際網路時代就會開啟。
時代的變遷。往更遠一點看,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類認知的不斷演變。未來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或者什麼技術將會引領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尚未可知,仍需從業者的不斷探索和開發。
我們看到,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一些公司很幸運地站在技術革命、產業升級的風口浪尖。倘若坐穩,便可平步青雲,如日中天。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裡,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代表了科技的浪潮,這樣的狀態會持續到下一波浪潮的到來。然而,網際網路產業未來發展之路在何方?可以預測,但並不能確定。然而唯一可以預測的是,下一個崛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不會再是BAT。網際網路的時代,也不會停留在網際網路2.0時代。
網際網路的發展,公司必將更替,時代必將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