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論道:誰會成為IoT時代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日前,倍受矚目的第五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嘉賓,聚焦人工智慧、5G、網路安全、資料絲路等熱門議題,推進全球商業在新時代環境下更好的前進與發展。而榮耀總裁趙明在本屆大會物聯網論壇上關於《物聯網:消費革命的黃金十年》的主題演講更是引人思考。
首先,在物聯網分論壇上,趙明表示:“全球即將迎來IoT連線爆發性的增長期,企業對物聯網的探索將迎來消費革命的黃金十年”。
提及物聯網的爆發性增長,據IHS預測,全球物聯網裝置的安裝基數將從2015年的154億增長到2020年的307億。2025年,這一數字更將達到754億。另據麥肯錫估計,物聯網市場總規模2020年將達37億美元,實現32.6%的年複合增長率。2025年之前,物聯網的潛在經濟影響力為2.7~6.2萬億美元。為此,貝恩諮詢公司預測,到2020年,出售硬體、軟體和綜合解決方案的物聯網服務供應商年收入可達4700億美元,利潤達600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的市場機會,相關企業自然不會放過,但誰能在此產業成為先行者,甚至是引領者,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為此,趙明強調,5G與AI將是加速IoT發展的兩大引擎。基於此,華為的IoT戰略可以簡單概述為:做大網路聯接,做強雲服務、做專晶片、做深AI以及做精終端。
具體到榮耀手機,首先在這個背景下,其早在多年前即開始佈局和發展人工智慧,截止到今日,相比業內某些包裝式AI(AI算力無本質提升,原始晶片架構並未升級,雖用“第三代”、“雙核”等概念包裝,實際算力卻遠遠落後)、炒作式AI(AI功能無實質落地,部分廠商在拍攝功能上冠以“AI”的名頭,而實際拍照體驗卻與宣傳效果相差甚遠);封閉式AI(AI系統無生態建設,空有處理AI的能力,卻不為使用者創造體驗精彩AI生活的生態環境)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偽AI,榮耀手機以具有獨立AI處理單元(NPU)、與硬體配套的AI智慧系統、可培育的生態環境三者密切結合完整的AI體系,不僅在AI技術上領先,更是藉此定標了AI手機。
例如在硬體層面,需要具有AI能力的晶片和獨立AI處理單元以構築核“芯”競爭力,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其新近釋出的榮耀Magic2手機,其搭載的麒麟980晶片和獨立NPU,AI算力領先,究其原因,其每年都會有數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以及數千名全球頂級研發人員的參與,是榮耀手機在AI硬體層面持續領先的獨具優勢。
在AI智慧系統層面,以軟體EMUI 8.0智慧系統為基礎,與AI智慧晶片強強結合,雙重維度支撐起極具前瞻性的人工智慧運算平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具備自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運算。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在新近釋出的榮耀Magic2手機上,作為全新一代Magic UI智慧系統核心與靈魂的YOYO的誕生,讓其科技理想主義得以照進現實,也標誌著榮耀引領行業進入AI新時代,因為YOYO,它不是語音助手,而是集計算機視覺、自然語義理解、深度學習、決策系統、推薦系統等AI能力於一身,活在AI系統中可成長的智慧生命體,具備認知、學習、思考、進化的能力,天生就是高智商,AI能力評分高達4556分,是目前最聰明的手機智慧。
在AI應用層面,榮耀手機把AI的處理能力和體驗賦能出去,改善應用,優化使用體驗。據稱,2018年內,榮耀AI生態圈夥伴將達1000餘家。涉及到IoT,榮耀也正在用領先業界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力,攜手合作夥伴們共同打造IoT生態。例如幾個月前對外發布的榮耀手機新零售3.0戰略,即以智慧手機為主入口,平板、穿戴、電視等裝置為輔入口,通過影音、監控等泛IoT硬體構建全連線數字世界。目前榮耀手機的共生品牌已達150多家,共享流量產品超9000款,流量總入口已達億級。
就像趙明所言,“榮耀Magic釋出於2016年12月,是行業內第一款人工智慧手機。今年10月31日,榮耀Magic2正式釋出,這款手機進一步從晶片底層、作業系統、應用層面,全方位地把人工智慧的發展演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不知業內看到此作何感想,我們看到的是,榮耀手機雖然成長於網際網路,但也超越了網際網路本身,它是手機產業的新物種。原因很簡單,在AI等科技的加持下,榮耀手機重新定義了人與機器的關係,機器不再被工具化,它被賦予人格與溫度,它被人類“餵養”並逐漸長大。榮耀在變化中蝶變成新物種,未來勢必會引領和推動產業、乃至跨界的變化。
再看5G這個引擎。要想讓5G成為真正的引擎,從而在促進IoT的發展中發揮作用,需要廠商深度參與5G三層建設:第一層是標準和核心專利啟動者;第二層是推動網路建設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和驗證者,比如運營商和手機解決方案廠家;第三層則是基於5G解決方案提供商基礎之上的手機品牌商以及5G應用服務商。而華為、榮耀手機正是深度參與上述三個層面的核心廠家,是10萬億美元5G產業的真正開啟者。何以見得?
首先是5G佈局的搶先。在5G方面,華為持續投入5G十年,1100位科學家,61項5G標準專利,11個5G創新中心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引領5G技術商用成熟。目前,華為已部署10多個5G全球預商用網,擁有業界唯一5G端到端預商用產品。
其次是華為&榮耀5G手機的設計能力體系。華為在2009年開始啟動5G研究與創新,2012年推出了關鍵技術驗證樣機,2013年投資6億美元用於5G研發,2015年推出系統測試原型機,2015年—2017年參與3GPP R15標準的制定。目前,華為5G核心理念已被3GPP接納。截至2017年底,華為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5G標準專利排名第一。
最後華為擁有領先的終端設計和製造能力。例如高效能晶片,如麒麟980、昇騰310等;領銜的通訊技術積澱,核心參與國家標準制定;石墨烯等新材料在手機散熱系統中的應用等。由此應對5G時代需要面臨的處理效能、功耗等難題。
正是基於上述在5G方面的積澱和能力,為華為、榮耀首款提供全版解決方案的5G手機在2019年的釋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和保障。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的是在AI和5G的引擎下,智慧手機已經成為物聯網時代的重要入口,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而誰能在AI和5G的引擎上領先一步,誰就有可能成為IoT時代的先行者和引領者,進而把握其帶來的消費革命黃金十年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