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十大趨勢,海納百川OR雜亂無章?
如今的多雲環境與一兩前的雲環境截然不同,而未來的多雲環境也同樣可能會呈現出非常不一樣的風景。
隨著企業獲得更多的雲端計算經驗,他們的關注點、策略,甚至他們使用的工具都在不斷髮展變化。為了弄清楚多雲趨勢是如何塑造IT環境的,科技網站Datamation分析了一些來自供應商和獨立分析師的最新研究。
基於這一研究,他們總結了以下10大IT專業人士需要了解的多雲趨勢。
1、公有云依然處於舞臺中央
在雲端計算的早期階段中,企業對雲安全的關注使得私有云受到了更多關注。但是隨著組織的成熟和多雲策略的應用,他們越來越關注公有云。在RightScale最新的雲狀況調查中,該機構預測,優先考慮公有云企業數量的佔比將從2017年的29%上升至2019年的38%。同時,專注於構建私有云的組織數量將從2016年的23%急劇下降到2019年的8%。
考慮到這些數字,89%的企業計劃增加在公有云上的支出就不足為奇了,其中大多數企業計劃至少增加20%的支出。而且,五分之一的人預計他們的公有云支出將翻一番。
相比之下,三分之一的企業計劃保持其現有的私有云支出不變或減少。而在那些計劃增加支出的受訪者中,多數預計增長將更為溫和;只有7%的人計劃將私有云的花費翻倍。
雖然許多多雲環境同時具有公有云和私有云元素,但顯然企業更傾向將更多的工作負載和資金轉移到公有云。
2、Azure正在多雲應用中蓬勃發展
早期時,由於不同的員工群體在使用不同的雲供應商,企業使用多雲策略的過程或多或少都有些意外。而現在,隨著IT決策者開始瞭解多雲策略的收益,他們在他們的多雲策略中變得更加主動。
這種演變似乎給微軟Azure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儘管微軟一直是第二大公有云提供商,但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分析,在2018年第三季度,Azure是所有公有云基礎設施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儘管要趕上AWS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Azure正逐漸甩開其他競爭對手。而且看起來,當組織希望在AWS之外新增另一個供應商時,他們通常會選擇Azure。
3、阿里巴巴成為雲端計算的領導者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多雲中的趨勢是阿里巴巴的增長。在過去,雲端計算市場首先由前三巨頭主導,然後是四大天王。現在,阿里雲以4%的市場份額躋身了領先地位,分析師們正在討論將五大供應商作為一個整體研究的可行性。
儘管其他規模較小的供應商在第三季度整體市場份額出現下滑,但阿里雲成功加入了AWS、Azure和谷歌的行列,並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增長。Synergy Research Group指出,包括阿里雲在內的五大供應商控制了近75%的市場。
雖然目前阿里雲在美國的品牌認知度仍不如其他領先的雲端計算供應商,但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將其視為服務亞洲市場的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4、DevOps和自動化使更多的多雲成為可能
許多多雲企業也是DevOps企業。在由谷歌雲其他公司贊助的DORA 2018 State of DevOps報告中,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工作中的主要應用程式是由公有云託管的,40%的人說他們在個人層面也使用了多雲。
自動化是DevOps實踐的一個關鍵元素,由於DevOps和多雲的重疊趨勢,更多的組織正在使用支援多雲環境的自動化工具。在由CA Technologies公司贊助的EMA2018年企業自動化狀況報告中,5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雲自動化。研究還發現,企業希望增加對這些工具的使用。企業表示,他們的雲配置中目前有19.2%是自動化的,他們預計在12個月內將這一比例增長到25.3%。
5、本地雲應用程式在容器中執行。
自動化並不是DevOps團隊大量使用的唯一技術——他們還依賴於容器化來簡化部署過程並支援可移植性。隨著DevOps團隊開發出更多的雲本地應用程式,他們會將更多的流程部署到容器中,特別是Docker容器中,並使用像Kubernetes這樣的編配工具來管理它們。
在RightScale的調查中,83%的企業使用或計劃使用Docker。Kubernetes也非常受歡迎,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該技術,另外38%的人計劃在未來使用該技術。而許多組織正在使用基於這些開源工具的雲服務。
容器在多雲環境中也特別受歡迎,因為它們使得將工作負載從一個服務轉移到另一個服務或從一個供應商轉移到另一個供應商更加簡單。
6、客戶需求驅動著互操作性
容器與另一個關鍵的多雲趨勢也相關,那就對更高互操作性的需求。
今天的應用程式通常依賴於多個雲服務和多個雲供應商。例如,一個內部應用程式可能從Salesforce、SAP和位於谷歌雲上的資料倉庫中提取資料,而授權由微軟Azure提供,應用程式本身執行在AWS上。
雲供應商知道他們的客戶正在部署這些型別的混合架構,作為迴應,他們越來越依賴開源軟體和開放標準。此外,它們還發布了更多的api,並甚至與自身競爭對手建立了合作關係。
這樣最終的結果有利於企業使用者,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不太可能成為供應商鎖定的犧牲品。
7、用於開發/測試和生產的不同雲
另一個有趣的多雲趨勢是,越來越多的組織會在開發/測試環境中與不同的供應商合作,而不是在生產環境中。這種趨勢與更廣泛的容器使用和互操作性趨勢有關。由於所有主要的供應商都支援Docker和Kubernetes這樣的開源容器工具,開發團隊可以選擇使用他們喜歡的供應商來開發和測試環境。如果由於成本考慮或其他考慮,另一個供應商對生產更有吸引力,組織可也以輕鬆地將應用程式移動到另一個公有云進行部署。
8、開發人員使用微服務建立專業應用
隨著互操作性的增強,開發人員還可能在多雲環境中使用更廣泛的微服務體系結構。在微服務體系結構中,開發人員會使用許多獨立的、鬆散耦合的構建模組(稱為微服務)建立應用程式,這些構建塊是獨立部署和維護的。
微服務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它可以支援更快的應用程式開發和部署。因為它也是DevOps的主要驅動程式,所以採用DevOps方法的團隊經常開發微服務應用程式。此外,它可以使程式碼更容易更新和維護。
隨著雲互操作性的增強,組織有更多的機會建立依賴於執行在幾個不同雲中的微服務的應用程式。這對那些希望利用某些供應商提供的獨特特性的企業或那些非常關心控制成本的企業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9、對成本控制的擔憂加劇
所有云計算使用者,包括那些採用多雲策略的使用者,都愈發擔心成本問題。許多組織支援雲端計算的原因就是他們希望節省成本,但實現這些節省需要付出努力,尤其是當雲使用量的增長時。
在RightScale的調查中,80%的企業表示管理雲端計算支出是一個關鍵挑戰。事實上,管理雲成本是中級和高階雲使用者提出的最大挑戰,也是總體上的第二大挑戰。此外,58%的受訪者提到的“頂級雲計劃”是為了節省雲資源而優化現有的雲使用。
與此趨勢保持一致的是,企業應尋找能夠參與雲服務的組織,並部署更多能夠跟蹤和優化雲支出的工具。
10、保護多雲環境的全新工具
當企業使用更多的公有和私有云時,網路攻擊者也獲得更多的攻擊途徑。 企業會發現,它們過去的安全措施不再適用,這些措施嚴重依賴於將不受歡迎的個人排除在網路之外的防火牆。
目前,組織正在採用深度防禦和積極主動的防禦策略,以幫助他們發現、阻止和減輕正在進行中的攻擊。他們正在部署下一代工具,如使用者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端點檢測和響應(EDR)、入侵和攻擊模擬(BAS)等。
所有這些新工具的關鍵需求是能夠監視和保護多雲環境。同樣,由於企業依賴多個雲來執行其任務關鍵工作負載,這是另一個可能增加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