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錦鯉村:你每天轉發的東西,在這個村裡成噸出現
摘要: 點贊、評論並轉發本文,一個月內必有好運降臨。
文 / 寧函夏
編者按:“錦鯉”是什麼?
錦鯉可以是一種魚,歸屬鯉魚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愛情合歡、家族繁衍和人丁興旺等多種美好。
錦鯉可以是楊超越(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網路紅人)、“信小呆”(獲得支付寶一億大獎的普通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中,他們以吉祥物形象出現,寓意好運,在粉絲眼中近似圖騰。
當然,錦鯉也可以是在貧困流浪中與糟糠之妻的舉案齊眉,是同胞兄弟聯手在無數次山窮水盡中的絕地反擊,是22歲女生在“不死癌症”面前發出生命中最強的戰吼。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告訴你們的故事——“中國第一錦鯉村”的“錦鯉”。
南陽,諸葛亮故里,《出師表》中“躬耕於南陽”便指此地。這座河南西北部的城市,地處鄂豫陝三省交界,而向寨村歸屬於南陽鎮平縣侯集鎮。
如果從500米高空俯視,我們會發現向寨村被上百個豆腐塊大小的魚塘包圍——靠著這近千畝的魚池,村裡男女老少2300多人,養殖著最受網際網路上“信徒”們崇奉的錦鯉。
據侯集鎮副鎮長羅文保介紹,“全國錦鯉看侯集”,侯集錦鯉在全國佔比在60%以上;而“侯集錦鯉看向寨”,向寨錦鯉在侯集佔比在70%以上——這也意味著,一個小小的向寨村養殖著全中國40%的錦鯉。此外,這裡還坐擁160多家錦鯉淘寶店,在“雙11”到來之際,正以每天300多單的速度貨發全國。
近日,向寨村正全員發動主辦“中國錦鯉大賽”,希望評選出11條體型、泳姿、骨相和花紋最好的錦鯉,一則祝福雙十一,二則希望全村順利完成2億的銷售額。
對了,初到向寨,你我都會在第一時間看見村口那塊碩大一塊匾額,“中國第一錦鯉淘寶村”。
四年的流浪,任亞飛說:我的錦鯉就是我的老婆
在老婆眼中,任亞飛嘴笨、話少、脾氣擰,20多年的婚姻生活回憶起來只能用“辛苦”兩字形容。但或許是錦鯉保佑,夫妻倆走到現在,反而越來越恩愛。
任亞飛生於1974年,彼時向寨村以務農為業,五年後有人從外面帶回金魚苗,開啟了向寨村規模養殖的道路,2003年,這裡被正式命名為“中國金魚之鄉”,任亞飛正是這個時候加入了養魚的隊伍。
在錦鯉還未“降臨”向寨村之前,金魚是這裡安身立命之物。它推動了一場“地理變遷”:從一家一戶到家家戶戶,土地逐漸變為池塘,村民們扔掉鋤頭,拎著塑料袋、揹著登山包,用最原始的方式奔向四面八方,賣金魚。
“當時只有有力氣有腦子的人才能想到我這種辦法哩。”任亞飛笑著解釋。作為最早一批頭腦活絡的金魚販子,他和妻子會一次性在塑料袋裡裝上百條金魚,然後加水、打滿氧氣,繫緊繩子,放進揹包裡,坐上大巴,去往陌生的城市,在市集、商場或公園門口就地擺攤,少則一天多則數月,賣光才回。
任亞飛和妻子先後去過南陽市、洛陽市、安康市等等,其中安康市最久,待了將近四年。
在安康的四年,他們租了一間門面,他們過著接力賽似的生活。每年春節前後四個月,妻子獨自去安康賣魚,留任亞飛在家,除了要餵養魚塘,每隔幾周還要去安康送一次魚。其餘時間則回到向寨村,養魚,接著出遠門,如此迴圈往復,顛沛流離,吃不好、穿不暖。況且金魚個頭小,夫妻倆一塊一塊地掙,一年下來也不過上萬元。
2006年前後,錦鯉從廣州向全國普及。任亞飛和妻子同周圍村民一樣,開始養殖錦鯉。他們祈禱,希望如傳統文化所喻,轉一次運。
沒想到運氣真的來了,錦鯉在市場上廣受歡迎,夫妻倆憑藉著多年經驗,養殖了越來越多的錦鯉品種,現在一年能賺十幾萬。
而不解風情的任亞飛,居然也耍了一次年輕人的浪漫。去年,他給老婆買了一個鑽石戒指,花了9000塊。“好多活都是你嫂子乾的,她一直默默支援我哩。”
兩次傾家蕩產前,李長彥兄弟說:我們的錦鯉就是堅持
今年,1982年出生的李長彥當選為向寨村村支書。他已經是當地最大的魚塘主,面積近700畝。然而這一切來之不易——“命運之子”錦鯉和他開了兩次玩笑,害的他傾家蕩產,轉而又“幫著”他扭轉乾坤,過程頗為驚心動魄。
在迴向寨村養魚之前,李長彥在北京建築隊幹了4年的小工。他帶著打工掙到的3.9萬元,開始和命運抗爭。
2006年,李長彥來到廣州尋求一批優質的錦鯉魚苗。當時為了省錢,他坐火車來回,卻給魚苗辦理了空運。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廣州人穿著長袖,可河南還在下雪。一個春節過後,魚塘裡只剩下4條錦鯉。
第二年更慘,李長彥東拼西湊了8.2萬,又去廣州弄了一批錦鯉魚苗,結果回來後3天內,一萬條魚苗全部死掉,一條不剩。“現在知道是因為得了氣泡病,可是當初半天找不到原因,所有錢全部打水飄,當交學費了。”
那些年李長彥最為難忘。弟弟蓋房子結婚掏光了家裡的積蓄,他欠著1萬多元的外賬。臨近過年,家裡拿不出一分錢,魚塘請的工人們也發不出工資。李長彥急得三天三夜睡不著覺。
天無絕人之路,他還有幾池子金魚,賣掉就能過年。但零下8度的向寨村雪滿長空,塘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沒人願意下去撈魚。
李長彥逼紅了眼,剷出一個大窟窿跳了進去。他的頭髮全都結了冰,臉上冒著寒煙,已經說不出話來,工人們看他這樣,連忙跟著下水……
深潭之下,魚翔淺底。在多少次面對人生坎坷和絕境時,能扭轉乾坤的,只有一往無前的自己。
歇了兩年,李長彥還不甘心。2010年,他又借了1萬元,買回了錦鯉魚苗,那段時間,他天天圍著池子轉。功夫不負有心人,錦鯉順利長大,當年賣掉一部分掙了18萬,還有2000斤來年又賣了45萬。
“從那以後,每年賣錦鯉都能掙四、五十萬,我的魚塘也漸漸擴充套件到10畝、40畝、90畝……”如今,李長彥的“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交易額已經超過6000萬。
“不死的癌症”前,丁珊珊說:我的錦鯉就是頑強地活下去
如果沒有檢查出類風溼,1995年出生的丁姍姍或許已經成為一名美術老師,而不是村裡第一個開錦鯉淘寶店的人。可是,2017年,家裡90畝魚塘的錦鯉並沒有顯靈,南陽師範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丁姍姍提前畢業,在病床上感受著黑夜降臨,徹夜難眠。
類風溼號稱“不死的癌症”,折磨著這個年輕女孩的每一寸骨頭。她的手和腳已經不聽使喚,吃飯、穿衣、上廁所全部要父母幫忙。丁姍姍無能為力,寥寥幾句概括了最痛的那段日子: “在床上度過了三四個月,只能天天躺著,瘦到沒人形。再後來疼痛減少了 ,能自己走路,能玩手機。”
2018年初,丁姍姍聽說村淘免費培訓開淘寶店,便報名參加,成為其中年紀最小、學得最快的學員。3月,“丁師傅漁場”開店,成為向寨村第一個淘寶店。她負責客服,哥哥和父母負責打包、快遞。剛開店一個月,店鋪銷售額就達到3.1萬。
這一點連丁姍姍也沒有想到。“或許因為我們是第一家?要不然就是我們賣得又好又便宜,1元、2元的單我也發貨。”當時,一位浙江的顧客下了單但沒有付款,丁姍姍立馬給對方打電話,“我就介紹我的錦鯉怎麼怎麼好,還發了好多照片,最後對方一下子買了上千元的錦鯉。”還有一位昆明的顧客,每週都要求丁姍姍給他拍圖片、視訊,幾乎七八天就要來光顧一次。然而因為疼痛復發難忍,丁姍姍時常要去住院治療,長時間不管理導致淘寶店銷量直線下降,目前月銷售1萬左右。
“這半年的收入加起來差不多有10萬吧。”丁姍姍不好意思的笑了,手機裡的旺旺響起,她起身,邁著小步子往家對面的魚塘走去,和母親說了兩句話,又慢慢踱回來。她開始自責,“可是我沒有成本啊,而且我生病還花了父母十幾萬。”然後又想了想,“他們都沒想到我還能幹點什麼呢,總不能在家當個廢物。”
“生病這段時間,他們餵我吃飯給我穿衣,感覺又重新養了我一次。”
在二十三歲這一年,丁姍姍有了很多“奢望”,她想讓病好起來,想找個人合作開淘寶店,想在未來做個錦鯉品牌,或許她還想變成一陣輕盈的風,或者飄蕩的雲,正如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對生命的描述,“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錦鯉淘寶村”的“轉運祕訣”
沒有科學證明向寨村是養殖錦鯉最佳的地方。然而向寨村的人們,硬是把錦鯉留了下來。夏季天氣炎熱,多少個一覺醒來的白天,水面上全是錦鯉漂浮的屍體;冬季嚴寒,每一次鑿冰拉網,都需要勇氣和力量。
“好運”一直在向寨村上空徘徊,為當地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本事、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絕處逢生的光明。
2017年底,政府和閃訊電商合作,安營紮寨,建起了“錦鯉淘寶村”。現在,這裡已經誕生了160多家賣錦鯉的淘寶店,例如任亞飛的“亞飛觀賞魚”、李長彥的“長彥觀賞魚漁場”和丁珊珊的“丁師傅漁場”。
事實上,剛開始沒有一家快遞公司同意。他們覺得“快遞魚”這件事風險太大,水罐車都不能保證存活率,更何況一個水袋子?
在經歷5次談判之後,圓通快遞接了這件棘手的快遞。村民們先是用老辦法,手扎袋灌水灌氧,可是這扛不住長時間的運輸。於是大家又頭腦風暴,買了能機器加工的密封自封袋,用泡沫箱裝運,使得存活率保持在90%以上。
如今,許多快遞公司湧入向寨村來“接魚”。僅僅半年時間,村子在淘寶上的銷售額突破1490萬。而現在幾乎全村的人都在從事錦鯉養殖和相關工作,整個村子年產值達到8000多萬。他們計劃今年能有2億的銷售額。
並且,這些錦鯉們還報名參加了“雙11”,企圖來一次全國性的“轉運”大狂歡:不僅有折扣,還能買錦鯉送錦鯉。
在謀愛謀生謀命的路途中,沒有誰可以拯救誰,世間一切都是輔助,除了自救,他人愛莫能助。
說到底,這個世界哪有什麼轉運“錦鯉”,不過是我們認清生活後的依舊熱愛, 是深陷苦難中的絕地反擊,是對於不公命運的一次次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