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走過20載:險些賣掉QQ 幸虧微信誕生在騰訊
作者:龔進輝
明天(11月9日),騰訊將迎來20歲生日。20年前,包括馬化騰在內的所有創始人都沒想到,這家從深圳賽格科技園起步的創業公司,有朝一日會成為足跡遍佈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全國各地和全世界的網際網路巨頭。
今天的騰訊,擁有QQ、微信兩大國民應用,正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致力於成為各行各業最好的“數字化助手”。誰曾想到,騰訊手中的這兩張王牌,從誕生到爆紅卻歷經波折,險些沒有成為騰訊的護城河。
最近,馬化騰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當年養活QQ很痛苦,原因在於QQ既沒起勢,也未獲得融資,而且不斷消耗伺服器資源,商業模式也不清晰,團隊不得不靠做大量系統整合、幫別人做網頁等小專案來養活QQ。
為此,他曾想過賣掉QQ,可是跑了四五家企業,沒有一個人願意要,不是不願意賣而是賣不掉。在尋求接盤者的過程中,馬化騰找過搜狐掌門人張朝陽,希望這位大哥能夠買下QQ。
其實,他和張朝陽頗有淵源,因為正是聽了後者的故事,他才回去做了QQ。當時,張朝陽沒有拒絕,在召集一幫人開了個短暫會議之後,表示願意以60萬價格買下QQ,但這與馬化騰300萬元開價相差甚遠,只能不了了之。
後來,張朝陽很後悔當初沒有買下QQ,馬化騰也慶幸沒有賣掉QQ,否則便失去了日後騰訊帝國的重要根基。
眾所周知,微信是騰訊內部賽馬機制(即幾個團隊做同一方向的產品,勝者享有主導權)的產物,助力騰訊成為最早拿到移動網際網路船票的公司。其實,其誕生源於騰訊的危機感,因為微博的出現,後者從社交切入,對於騰訊而言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當時,騰訊內部有3個團隊(QQ團隊、QQ通訊錄團隊、QQ郵箱團隊)報名做一款能夠對抗微博、解決PC到移動端的產品,最終張小龍領銜的QQ郵箱團隊打造的微信獲勝,成功實現自我顛覆,逐漸成為騰訊在移動端的排頭兵。
在微信迅速崛起後,馬化騰曾感慨道,如果微信不在騰訊,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話,而是在另外一家公司,那騰訊可能根本就擋不住。“回過頭來看,生死關頭其實就是一兩個月,那時候我們幾個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研究產品。”
作為騰訊這艘巨輪的掌舵者,馬化騰給外界的印象是低調、沉穩、務實,名為CEO但骨子裡是個產品經理。身處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行業,他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潛在危機倒不是來自強悍的競爭對手,而是使用者洞察的缺失。
馬化騰曾坦言,自己要在網際網路中不斷地學習,一個很大的危機在於現在年輕人在網際網路上喜歡的東西越來越看不懂,這才是最大的擔憂。
“我最擔心不理解以後網際網路的主流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是什麼,包括QQ也好,微信也好,沒有人保證一個東西是永久不變的,因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他說道。
創業維艱,騰訊能走過20載實屬不易,祝騰訊生日快樂,未來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