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個好名字?大資料來幫你
那個超過30萬人叫“張偉”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近日,姓名大資料報告《2019姓名全景報告》釋出,該報告首次通過深度挖掘姓名大資料,對中國人的起名品質進行了量化揭示,並從時代、地域、性別進行了多角度審視。
名字越來越多樣了“報告顯示,"80後"的名字集中度高達43%。但到了2018年,名字集中度降幅達到30%。這個降幅意味著2018年新生兒的起名多樣性達到歷史新高,意味著對名字求新求變、追求更多元化的表達,越來越為新時代的父母所推崇。”主導該報告大資料分析的起名通創始人陳俊說。
據介紹,該報告由清華大資料產業聯合會發起方之一、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支援專案“起名通”,基於其平臺2010年到2018年期間4340萬條新生兒起名意向及2008年以前的部分歷史資料製作完成。
“作為人口大國,幾千年來,我們擁有的名字不計其數。對特定群體起名品質的巨集觀衡量,從前一直是一個難題。我們在姓名大資料的研究中,設計了"名字集中度",作為衡量名字品質的巨集觀量化指標。在考察群體的文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名字集中度越低,代表名字的多樣性越好。”陳俊說,起名品質提升的背後,是中國人受教育水平和思想開放程度提升,以“90後”為代表的新一代父母中,上過高等院校的比例已達30%以上。
生肖對起名影響很大
作為家長,總想給孩子起一個有寓意又好聽的名字。據報告顯示,2018年,新生兒名為子墨、宇軒、浩宇的排行男寶寶熱名前三,一諾、梓涵、詩涵排行女寶寶熱名前三。
當然,同一個時代,最受家長歡迎的起名用字,通常都會比較趨同。但每年新生兒起名,也會有各自的特點。報告顯示,2014馬年,快速崛起的是“駿騰”“駿馳”“子駿”等名;2015羊年則流行“梓洋”“沐陽”“梓芃”等;2016猴年,“梓林”“宇森”“森”很時髦;2017雞年,姓名中最受歡迎的字是一批別開生面的“米家軍”:米、禾、籽、粒;到了2018狗年,備受家長青睞的是“鑫、鑫源、鑫澤、錦哲”等名以及“心、沁、忻”等字。
“生肖對老百姓的影響非常大,從報告可以看出,每年起名潮流最大的變數就是生肖。但生肖的本質是一種動物紀時法,並不是說生在什麼年份,就跟當年的生肖有什麼相似之處。至於網上的生肖起名宜忌,更是牽強附會,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陳俊說。
母親姓氏入名成潮流
除了名字多樣性變化,該報告還分析了“母親姓氏入名”背後傳統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碰撞、“網路遊戲”等新興文化潮流對姓名的影響。
“近些年,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新的現象在悄然快速興起。”陳俊介紹,“父姓+母姓”這種“新複姓”起名方式也是報告關注的內容。地域方面,“新複姓”走在最前面的是雲南。京津冀、東三省、山東、河南這些區域,嘗試比例則多年低於全國均值。
針對新複姓,報告還發現了一個特別現象。2014年到2017年,新複姓比例節節攀升,但到了2018年,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新複姓比例雙雙下降。報告認為,該現象與生育政策的變化有關: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一些心態開放的家庭開始讓其中一個孩子直接隨媽媽的姓,從而導致新複姓的比例不升反降。
伴隨著新複姓現象,四字姓名也在當下佔有一席之地。
報告顯示,四字名中,“王者榮耀”榮登男寶四字名榜首,明顯是受到了“網遊熱”的影響,而“王子殿下”“蘭博基尼”“謝主隆恩”的名字,受到網友調侃:“上學的時候,老師基本不會點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