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丨GGV李巨集瑋:長期看好流利說,GGV已下單增持
李巨集瑋(右二)與王翌等在紐交所敲鐘
騰訊《一線》作者 王潘
9月27日,中國線上英語教學企業流利說正式登陸紐交所,股票程式碼“LAIX”,開盤價16美元,較發行價12.5美元上漲28%,市值超過6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流利說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1233萬元、1.65億元(約2544萬美元)、2.32億元(約3510萬美元)。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淨虧損分別為8916萬元、2.42億元(約3731萬美元)、1.82億元(約2752萬美元)。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巨集瑋(Jenny Lee)是投資流利說最早的投資人,並且先後領投了流利說的Seed、A、B、C輪融資,一路見證了流利說的發展。
GGV在教育行業的投資佈局包括小步教育、作業幫、流利說、小站教育、吾好科技/皮皮魚少兒英語、理優1對1、考拉閱讀等專案,這些專案都是由李巨集瑋主導。
李巨集瑋曾領投海輝軟體國際集團、世紀互聯、兆日科技、YY併成功幫助它們上市。她也通過收購合併,完成了多項退出,其中包括了UCweb、U51、易才等專案。此外,她也擔任英語流利說、 作業幫、小站、盈盈、億航無人機、小牛電動車、Keep、Clobotics等創新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李巨集瑋在與騰訊《一線》對話時說,過去十年中國教育領域的創業可分為1.0、2.0和3.0,1.0是類似新東方和好未來這種做線下場景的教育公司,2.0是類似VIPKID這種將老師資源搬到線上的公司,3.0是利用技術手段做教育的公司,而流利說就是教育3.0的代表性企業。
“流利說有8000多萬註冊使用者,到今年秋天,有100多萬的付費使用者,他們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如果你對比新東方,他們花了15年才達到100萬的付費使用者。好未來好像花了11年還是12年達到100萬的付費使用者。”李巨集瑋說。
李巨集瑋透露,流利說IPO只是第一個里程碑,GGV很看好流利說的長期成長,不僅不會在上市之後馬上退出,而且還下單進一步增持了。
以下是李巨集瑋向騰訊《一線》講述流利說的成長故事:
我應該是王翌在國內最早見面的機構投資人。2013年底,那時候他剛好回國,一回來就跟我見面了。在回國之前,我們有個共同的印度朋友曾在谷歌工作,後來在美國創業,他告訴王翌,你回中國一定要找Jenny(李巨集瑋)聊一下,不一定是要拿GGV的錢,至少可以瞭解一下中國創業跟融資的情況。
王翌一回來,就先把國內VC行業的人都摸清楚了。他回國之後沒有直接創業,是先在廣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然後就一直探討他的想法。
2013年的時候,我們當時還沒有設立現在專注早期的“Discover發現基金”。我們常規是投A、B輪,他那時剛剛起步,也就幾個人,在杭州開始創業。他來到上海我們的辦公室,探討他們的商業模式,他想聽我對他們產品定位跟商業模式的一些建議。
因為2013年的時候大家都是PC端轉移動端,大部分創業公司的產品都是有PC版本的,才剛剛開始研發移動,可是流利說他們第一個版本就是純移動端。我還記得王翌要做的就是建立在整個移動網際網路崛起的基礎上,手機成為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其中手機最核心的就是語音和互動能力,他希望能夠打造出一個這樣的學習型APP。
那個時候還沒有AI,他的APP主要是遊戲化,成為一個全移動、遊戲化的英語學習的APP。他當時的想法是,學英語很枯燥。之前大家在學語言的時候都是買一本書或者錄音帶自己練習,但這個練習是沒有互動的,沒有特別的玩法讓你持續有動力去學習,他希望通過移動端可以帶動人與人之間互相PK。因為遊戲一般就是要打榜,比如看到那個人已經練了十個小時了,我是不是可以再多練兩個小時。
其實今天流利說的願景跟最早是一樣的,就是成為一個怎麼幫助更多使用者更好學習口語的平臺,只是為了實現這個願景,流利說後來所選擇的方式與最初有所不同。
2013年的時候,英語流利說平臺確實可以給學習口語帶來一個新的體驗和感覺,我們內部投資它算是一個特例,因為投資他們的時候很早,連團隊都還沒搭建,那時他們從杭州要搬到上海。
他們有三個合夥人,王翌、胡哲人還有林暉。林暉以前也是谷歌的,是語義科學家,他那個時候還沒搬過來,還在美國辦理離職手續。胡哲人也是海歸,之前在美國創過業,後續也回國來創業。所以他們三個開始的時候是王翌和胡哲人,第三個加入的是林暉,王翌把他從美國找回來的。
王翌當時給我的感覺,是一個標準的產品經理,更多是他的激情是有感染力的。他的激情是講述他的產品,他想做的事,他想改變的事情,怎麼去體現產品的一些功能,我覺得我印象可能最深的是在這塊。
這麼多年走下來,前面三年更多是打磨產品,然後積累使用者,積累語庫,也就是2016年前後他們覺得可以產品化了,才開始著力產品化,大家才看到今天的懂你英語,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流利說的融資是比較順利的,這個團隊有一個特點,他們是靠產品跟口碑打出來的,不是靠市場的投放。他們使用者的獲取成本比較低,相比其他的APP公司,他們其實沒有花多少錢,都是靠口碑。所以公司的融資其實都很順利。
王翌在拿捏融資節奏時也是做得比較好的,王翌對他的投資人的選擇也是有要求的。每一次公司想融資的時候,他會說我現在的投資組合是什麼樣,下一個投資組合期望哪些投資人,他會定向去找基金和人。
我們跟創業公司的交流,其實關係是很好的。我們一旦投資肯定是願意跟創業者一起成長,然後一起打造這個公司的未來。流利說早期,王翌招高管的時候都會給我打電話,比如問我怎麼獎勵他們,或者整個組織架構怎麼去搭建。因為我們是從最早期,就是流利說成立的時候就進入了,那時候公司10個人都不到。
我覺得投資真的不只是投錢,要做好投資一定是我們對他們的產品,對他們的人,對他們的願景和夢想是認可的。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在發展的路上能夠起到幫助的作用,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一些事。
流利說其實一直都發展畢竟順利,因為它的商業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初創公司最大的困惑在於商業模式,就是苦惱於怎麼賺錢,流利說也不例外。放眼全世界,流利說也沒有一個可比的,所以就需要趕緊試錯,一旦覺得踩到對的方向就增加馬力把它深化。
十年前看教育,那個時候的教育是1.0,做線下教育場景,都是辦學校,搞內容。那個時候因為能賺錢,沒有人想怎麼顛覆這樣的商業模式。那是教育1.0,現金流可能很好,但是規模化一般會因為缺老師或者場所有限,就遇到天花板了。當然也有企業已經長得挺大了,比如新東方和好未來。
接著我們也看到教育2.0,就是這些創業企業不要學校,把老師帶到線上,所以也成就了一堆像VIPKID這樣的公司。教育2.0是運營驅動,不是技術驅動。只是運營會更有效,可是老師還是一樣的。3.0能夠做到的事情是,我連老師都能夠替代。所以,我覺得這個市場很大。
最近兩年,大家看到了教育領域開始出現教育3.0,其中代表性的公司就包括英語流利說做的交易+AI。教育3.0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去重構教育不一樣的體系,在學習、考試、練習各方面,每一個流程都是可以用技術去取代的。真正做出了一個AI教師,所以肯定會吸引更多的技術型創業者嘗試這個領域。
流利說火起來之後,我們也開始看到,市場上出現用來學數學的“流利說”,聽音樂的“流利說”,學樂器的“流利說”,我還聽說過應試教育的流利說。
上市對於流利說來講只是第一個里程碑,因為它是一個2C的產品,希望通過IPO能夠讓更多消費者更懂他們、知道他們,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們投資的時間都不長,所以是看好他們上市之後能夠有更好品牌的帶動,帶來第二階段的成長。
衡量一個公司好不好,更重要是看他的未來有沒有潛力。我打個比方,流利說大概有8000多萬用戶,到今年秋天,大概有100多萬的付費使用者,他們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如果你對比新東方,他們花了15年才達到100萬的付費使用者。好未來也花了10幾年達到100萬的付費使用者。所以流利說不是一個傳統的教育公司。它更多是一個網際網路平臺的公司,有多少個教育公司有100萬付費使用者?
我們GGV是很看好流利說的長期成長,上市之後我們不僅不退出,我們還下單增持了,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金白銀地投入,這個他們的檔案已經公開披露過了。
【一線】為騰訊新聞旗下產品,第一時間為你提供獨家、一手的商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