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盤大漲28%,市值7億美元,清華學霸交出了怎樣一份紐交所答卷?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2018年9月27日,他回到美利堅的土地,在紐交所敲響了鳴鐘。
“AI教育”第一股誕生了。

北京時間9月27日晚間,英語流利說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股票程式碼為“LAIX”,每股發行價定價12.5美元,第一筆交易完成後,開盤價固定在16.00美元,相比開盤價上漲3.5美元,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亞洲)。
此次IPO,流利說計劃發行575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股ADS股份代表1股A類普通股。按發行後總股本47,952,231股計算,累計募集資金達到7190萬美元,目前,流利說市值超過6億美元。

IPO後,流利說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4,947,332股A類普通股和19,675,674股B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51.3%,以及表決權的89.6%。這其中,三位創始人王翌、胡哲人和林暉的股權份額最大,持有的B類普通股佔總股本41%,表決權的87.4%。機構方面,IDG和摯信資本均持股11.8%並列為第二大股東。GGV紀源資本持股為10.3%,華人文化基金持股為5.5%。
學霸的使命
“2013年我第一次見到王翌,當初那個滔滔不絕地敘述語音辨識未來的工程師,在短短四年後,已經帶領流利說成長到8000萬用戶。”心元資本創始人鄭博仁在英語流利說上市當日回憶說道。
2012年9月3日,王翌和胡哲人在杭州城西恩濟花園的一個三室一廳的出租房裡創辦了流利說。這條學術型的創業路並不難選,因為王翌本身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1999年,他以杭州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同校完成了本碩學業,而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博士學位。
而畢業後在谷歌工作的兩年裡,和眾多優秀的產品設計師一起,王翌有了自己對於產品的前沿思考。“中國接下去五到十年有著難得的市場機遇,我回國創業的話最欠缺的其實是市場、運營、銷售這類經驗。”王翌表示。
那時候,林暉還在矽谷。最初,幾個年輕小夥子的初衷非常簡單:希望用科技讓教育和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高效和公平。

而他們也不曾想到,六年後,流利說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家AI教育上市公司。
2018年,當資本寒冬襲來,線上教育卻迎來了“IPO扎堆”的小高峰。繼尚德機構、精銳教育、樸新教育和安博教育在今年美股上市後,今年7月,滬江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兩個星期後,從新三板摘牌半年的新東方線上也提交招股書,決定赴港上市。
但英語流利說給自身的定位卻不止於此。
就像王翌反覆強調的“教育3.0模式”。他說道,“我預見到了一個未來,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為她量身定製的、AI驅動的‘虛擬個人老師’。這個‘AI老師’不僅可以個性化教學,幫助學生高效提升、掌握所學,而且並不昂貴,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擁有。”
於是,就有了流利說的使命:Empower everyone to achieve their full potential,and become a global citizen(賦能每個人實現最大的潛力,成為世界公民)。
盡人事知天命
這是英語流利說的第五次融資。

最近一輪融資在2017年7月,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雙湖資本領投的近億美元的C輪融資。王翌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加大在技術、產品、內容等全方位的投入,以及加大在市場宣傳和使用者獲取方面的投入。
“中國有句話盡人事知天命,有些事情不是一個公司一個創業者可以控制的,但是有些事情可以控制。比如說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想去哪裡,比如說我們可以控制用什麼方式到達目標。”王翌對此看得透徹。
而對於此次資本寒冬下的IPO募資,他認為在本質上與此前的四輪並無差異。“我們歷史上沒有一次融資是掐著手指算,哪天股價最高市場最好融資。我們A輪融資融完以後市場大熱,人家說融早了,B輪是一下子掉了很多,股災,人家說我們算的很好。”
但這位一向理性的清華學霸並沒有因此而大喜大悲。在他看來,自己只是覺得那時候可以融一筆資,這樣就可以專注著眼把業務做好。
紐交所上市當日,其整個上市團隊只有七個人。“在很多的上市的過程當中,其實只有三四個人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工作,這是我們流利說一貫的風格。”
而對於上市後的未來,王翌依舊認為“盡人事”才是自己該關注的問題,“我們覺得資本市場,無論短期有什麼波動,本身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但是長期我們非常相信具有高流通性的公開市場,特別是美股市場。”
“這些投資人足夠有經驗,他們會知道如何為一個優秀的公司定價,我們相信最終流利說的股價會反映的市場價值。”
虧損隱憂
王翌不得不面對英語流利說虧損的事實。
招股書顯示,英語流利說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1233萬元、1.65億元、2.32億元。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淨虧損分別為8916萬元、2.43億元、1.82億元。
銷售和營銷費用佔流利說總營業費用的絕大部分,遠高於營業收入。招股書顯示,2017年流利說銷售與市場費用為2.83億元,2018年上半年為2.59億元。
對此,王翌表示,“任何偉大的公司,在發展的初期,都有一段時間需要很大的投入。沒有變革性的產品不需要投入。”
然而,“虧損的含義不同。”他解釋道,“流利說的單位經濟模型很好,沒有老師成本,不需要付這塊成本,毛利高達75.9%,還會繼續上升。和傳統教育模式形成巨大差別。想盈利,分分鐘可以。步伐放緩,2017年就可以盈利。”
王翌的信心並非空穴來風。分析招股書可得,“分分鐘可以盈利”有些誇張,但目前流利說的使用者轉化率確實有不錯的表現。
招股書顯示,2016年流利說的月活人數約為200萬,2017年增長至440萬,2018年上半年達到720萬。隨著活躍使用者的增加,付費使用者也在增長。當前,流利說的付費使用者已從2016財年的7.05萬人增長至2017財年的81.57萬人,2018年上半年付費使用者突破101萬。同時,公司活躍使用者付費轉化率從2016年的2.8%快速增長到2018年上半年的14.11%。
“流利說是最好的。”王翌常常驕傲地告訴投資人,“因為我們沒有老師的成本,我們不需要給老師付工資。”他從創業之初便相信,這是“AI教育”最大的價值。
“自己說英語是很酷的”
如今,AI在語言上的發展突飛猛進,我們卻依賴AI學英語,這背後邏輯有矛盾嗎?
這是很多學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王翌認為這並不矛盾,“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它生物的優勢和能力。一方面人工智慧可以包括一些翻譯技術,可以讓不同母語的人們更好的交流,這是非常美好的方式,這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最關鍵的是,很多場景下機器翻譯不能達到自如交流的目的。當下,很大比例的消費者學習英語的首要目的並不是升職加薪出國留學,“我就覺得自己說英語是很酷的,希望出國旅遊不跟團,想去哪裡去哪裡。”流利說消費者如是說道。
因此,AI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類高效做好很多事情,比如學習。“這是流利說堅持用人工智慧的方式,個性化高效學習英語的初衷。”王翌說道。
時間回溯至2005年9月1日。托福考試成績差6分滿分的王翌第一次踏上美利堅的土地。但是,他依舊聽不懂麥當勞服務員語速飛快的英語。
那天,他記得自己近乎崩潰了。從那時起,人人都能說出一口流利英語的想法,在他的腦子裡生根發芽。
2018年9月27日,他回到美利堅的土地,在紐交所敲響了鳴鐘。人人都能說出一口流利英語的初衷,終於破土,吐綠爭榮。
(編輯:冉一方)